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菊兰专利>正文

一种L型可坐式拉杆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936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型可坐式拉杆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形状为L型,箱体的头部的两侧面的上部对称设有一对握持部,箱体的两侧面的下部对称设有一对脚踏部,箱体前侧面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一对LED灯,LED灯上部设置有左拉带和右拉带,左拉带和右拉带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拉带锁紧机构,拉带锁紧机构通过卡扣连接有前拉带,箱体的头部边缘固定连接有左护带和右护带,箱体的后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左下护带和右下护带,护带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卡扣连接于护带锁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可靠、使用方便、安全和人性化,趣味性强,解决了父母带小孩出行不便的问题。

A L-type seatable tie-rod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型可坐式拉杆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杆箱,具体涉及一种L型可坐式拉杆箱。
技术介绍
旅行箱或拉杆箱一直是旅游爱好者必不可少的,除了在旅行过程中需要用到旅行箱外,一般的长短途出差工作也需要用到旅行箱。目前,现有的旅行箱结构比较单一,多半为一个箱体结构外加拉链,另外一般都会设置有拉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育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外出旅游时选择带着孩子一起出行。当孩子比较小时,如3岁以内,大多家长会选择一手抱孩子,一手拉着拉杆箱。这种情况下家长非常容易疲劳,随着家长疲劳程度的增加,孩子摔落的风险也会增加。为了减轻疲劳,一些家长会选择购买抱婴腰带,将孩子抱在胸前。但将孩子抱在胸前虽然比抱着孩子省力,时间长了家长也会很疲劳,特别是在长途旅行时。也有将孩子直接放在拉杆箱上推着走的家长,但旅行箱直立推行时或拉行时不稳定,特别是孩子坐在上面时重心增高,孩子跌落摔伤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可靠、使用方便、安全和人性化的可坐式的拉杆箱,以解决父母带小孩出行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型可坐式拉杆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形状为L型,所述箱体包括头部和可坐部,所述箱体的弯折处为圆弧型,所述箱体的头部的两侧面的上部对称设有一对握持部,所述箱体的两侧面的下部对称设有一对脚踏部,所述箱体前侧面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一对LED灯,所述LED灯上部设置有左拉带和右拉带,所述左拉带和右拉带的一端分别通过铆钉固定连接于箱体前侧面,左拉带和右拉带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卡扣连接有拉带锁紧机构,所述拉带锁紧机构通过卡扣连接有前拉带,所述箱体的头部边缘通过铆钉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护带和右护带,所述箱体的后侧上部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有左下护带和右下护带,所述左护带、右护带、左下护带和右下护带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卡扣连接于护带锁紧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表面设置有增强摩擦力的凸筋条。进一步的,所述握持部表面设置有增强摩擦力的握持筋条。进一步的,所述脚踏部表面设置有增强摩擦力的脚踏筋条,所述脚踏部的前端为弧形挡板。进一步的,所述箱体顶部的右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收纳于箱体内部的拉杆腔中,箱体顶部的右部设置有提手。进一步的,所述箱体顶部的左部设置有密码锁,所述密码锁与设置于拉链上的拉头配合锁扣,所述拉链将箱体分成左、右两部分。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共四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儿童可以跨骑在弯折处的可坐部上,儿童的手可以放置在握持部,儿童的双脚放置在脚踏部,这样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使得儿童的坐感舒适;2)本技术的左护带、右护带、左下护带和右下护带卡扣连接于护带锁紧机构,并与箱体共同组成一个儿童安全座椅,拉杆箱直立推行时或拉行时,儿童跨骑在可坐部安全可靠,不容易跌落摔伤;3)箱体前侧面对称设置有一对LED灯,所述LED灯设置成卡通眼睛形象,既能用于晚上照明,又可增加趣味性;4)箱体前侧设置有左拉带、右拉带和前拉带分别通过卡扣连接有拉带锁紧机构,当拉杆箱拉行时,只需拉拽前拉带即可,结构设计合理,可增加趣味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中:1、箱体;2、可坐部;21、头部;3、握持部;4、卡通动物图案;5、右护带;6、提手;7、拉杆;8、右下护带;9、右拉带;10、密码锁;11、拉头;12、拉链;13、左拉带;14、LED灯;15、拉带锁紧机构;16、前拉带;17、万向轮;18、凸筋条;19、脚踏部;191、脚踏筋条;192、弧形挡板;20、握持筋条;22、左护带;23、护带锁紧机构;24、左下护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L型可坐式拉杆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形状为L型,所述箱体1包括头部21和可坐部2,所述箱体1的弯折处为圆弧型,所述箱体1的头部21的两侧面的上部对称设有一对握持部3,所述箱体1的两侧面的下部对称设有一对脚踏部19,所述箱体1前侧面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一对LED灯14,所述LED灯14与设置于箱体1内腔的电源通过导线相连,所述LED灯14上部设置有左拉带13和右拉带9,所述左拉带13和右拉带9的一端分别通过铆钉固定连接于箱体1前侧面,左拉带13和右拉带9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卡扣连接有拉带锁紧机构15,所述拉带锁紧机构15通过卡扣连接有前拉带16,所述箱体1的头部21边缘通过铆钉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护带22和右护带7,所述箱体1的后侧上部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有左下护带25和右下护带8,所述左护带22、右护带7、左下护带25和右下护带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卡扣连接于护带锁紧机构23。本实施例中,左护带13、右护带9、左下护带25和右下护带8卡扣连接于护带锁紧机构23,并与箱体1共同组成一个儿童安全座椅,拉杆箱直立推行时或拉行时,儿童跨骑在可坐部2安全可靠,不容易跌落摔伤;箱体1前侧面对称设置有一对LED灯14,所述LED灯14设置成卡通眼睛形象,既能用于晚上照明,又可增加趣味性;箱体1前侧设置有左拉带13、右拉带9和前拉带16分别通过卡扣连接有拉带锁紧机构15,当拉杆箱拉行时,只需拉拽前拉带16即可,结构设计合理,可增加趣味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上表面设置有增强摩擦力的凸筋条18,所述握持部3表面设置有增强摩擦力的握持筋条20,所述脚踏部19表面设置有增强摩擦力的脚踏筋条191,所述脚踏部19的前端为弧形挡板192,儿童可以跨骑在弯折处的可坐部2上,儿童的手可以放置在握持部3,儿童的双脚放置在脚踏部19,这样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使得儿童的坐感舒适。所述箱体1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一对卡通动物形象,本实施例中,所述卡通动物形象为小鹿,增加了童趣,所述箱体1顶部的右部设置有拉杆5,所述拉杆5收纳于箱体1内部的拉杆腔中,箱体1顶部的右部设置有提手6;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顶部的左部设置有密码锁10,所述密码锁10与设置于拉链12上的拉头11配合锁扣,所述拉链12将箱体1分成左、右两部分;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7,所述万向轮17共四个。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型可坐式拉杆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形状为L型,所述箱体(1)包括头部(21)和可坐部(2),所述箱体(1)的弯折处为圆弧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头部(21)的两侧面的上部对称设有一对握持部(3),所述箱体(1)的两侧面的下部对称设有一对脚踏部(19),所述箱体(1)前侧面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一对LED灯(14),所述LED灯(14)上部设置有左拉带(13)和右拉带(9),所述左拉带(13)和右拉带(9)的一端分别通过铆钉固定连接于箱体(1)前侧面,左拉带(13)和右拉带(9)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卡扣连接有拉带锁紧机构(15),所述拉带锁紧机构(15)通过卡扣连接有前拉带(16),所述箱体(1)的头部(21)边缘通过铆钉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护带(22)和右护带(7),所述箱体(1)的后侧上部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有左下护带(25)和右下护带(8),所述左护带(22)、右护带(7)、左下护带(25)和右下护带(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卡扣连接于护带锁紧机构(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型可坐式拉杆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形状为L型,所述箱体(1)包括头部(21)和可坐部(2),所述箱体(1)的弯折处为圆弧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头部(21)的两侧面的上部对称设有一对握持部(3),所述箱体(1)的两侧面的下部对称设有一对脚踏部(19),所述箱体(1)前侧面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一对LED灯(14),所述LED灯(14)上部设置有左拉带(13)和右拉带(9),所述左拉带(13)和右拉带(9)的一端分别通过铆钉固定连接于箱体(1)前侧面,左拉带(13)和右拉带(9)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卡扣连接有拉带锁紧机构(15),所述拉带锁紧机构(15)通过卡扣连接有前拉带(16),所述箱体(1)的头部(21)边缘通过铆钉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护带(22)和右护带(7),所述箱体(1)的后侧上部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有左下护带(25)和右下护带(8),所述左护带(22)、右护带(7)、左下护带(25)和右下护带(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卡扣连接于护带锁紧机构(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菊兰
申请(专利权)人:李菊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