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石膏制硫磺附产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7873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磷石膏制硫酸附产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公开了一种以磷石膏为原料,回转窑为设备生产硫磺,附产新型土壤调理剂的方法。该方法的实施及产业化,破解我国硫磺资源的匮乏,同时工业废渣磷石膏得以资源化利用,是一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环保工程。该生产工艺是在磷石膏原料中加入开发的矿化剂作为创新点,磷石膏分解温度大幅降低,节能效果达35~40%,大幅降低产品成本。碱性的土壤调理剂中加入一定量的土肥元素,达到改良土壤又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双重效果。这又是一个创新点。实例证明,工艺技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A Production Method of Soil Conditioner for Sulphur Production from Phosphogyps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磷石膏制硫磺附产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的硫磺生产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以工业废渣磷石膏为原料,生产硫磺的方法。
技术介绍
:硫磺用于橡胶、人造丝、医药、染料、玻璃等化工部门,其主要用于制造硫酸。硫磺经过燃烧塔内燃爆,产生SO2,经过“两转两吸”的工艺过程,即可获得硫酸。硫酸主要用于制造化肥(如硫酸铵、过磷酸钙),也是化工、农药、医药、炸药、冶金、造纸、石油等工业部门的重要原料。我国硫磺主要来源于进口,以及国内硫铁矿生产,还有少量的自然硫磺。硫铁矿生产硫磺主要以“沸腾炉”为设备,在还原环境下,分解出硫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依靠国内硫铁矿生产硫磺及硫酸,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我国硫资源严重不足已显出来。因而从国际大量进口硫磺,进口硫磺是石油加工的附产,价格很高,单价超过1000美元/吨。按照1吨硫磺生产3吨硫酸来折算,硫酸的生产成本,仅硫磺一项就达333美元/吨。这是企业和消费者难于接受的价格,也严重制约着以硫酸为原料的下游工业的发展。开辟硫磺来源的新路,破解我国硫磺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还可节约大量的外汇,这是化工行业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任务。以磷石膏为原料,生产硫磺,这是一个创举。它完全可以改变硫磺来源的格局。磷石膏学名二水硫酸钙,分子式CaSO4·2H2O。它是以硫酸分解磷矿石制取磷酸的工业废渣。分解方程式如下:CaSO4+2CCaS+2CO2…………………………………3CaSO4+CaS4CaO+4SO2………………………………CaSO4→CaO+SO2+O2…………………………………………CaSO4+SiO2→CaSiO3+SO2+O2…………………………………CaSO4+CaS→CaO+SO2……………………………………CaSO4+CO→CaO+SO2+CO2………………………………………CaSO4+3CCaO+3CO+S…………………………………CaS+CCaC2+S……………………………………………CaSO4+4H2CaS+H2O…………………………………….…按照理论计算,每生产1吨磷酸,要产生4.5~5吨磷石膏。磷石膏含有一些游离酸及腐蚀性物质,目前利用率不足10%,因而大量堆存。时间长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开发磷石膏生产硫磺,对国民经济起到多重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解决我国硫资源不足的现状;二是开展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是循环经济的体现,符合我国产业政策;三是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磷石膏制硫磺,主要是通过在高温条件下,磷石膏分解制备得到。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aSO4+3CCaO+3CO+S磷石膏经分解以后,得到硫磺S。残渣以碱性物质CaO为主,还含有SiO2、Al2O3、Fe2O3等物质,经磨粉加工以后,可作为碱性土壤调理剂。耕地经过长期耕作以后,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酸化,其中酸沉降和不适当的农田施肥,是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土壤盐渍化及次生化,严重影响收成,务必进行土壤调节。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善土质,使酸化、盐化、板结、施肥过度的土壤恢复活力。迄今为止,土壤调理剂主要有:石灰及非金属矿物、膨润土、石灰岩、白云岩、沸石、海绿石、含钾盐。这些调理剂对土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其功效不高,不含或少含农作物所需的有用元素,所以,对农作物增产作用不明显。在提高调节作用的同时,又促进增产,这是本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即磷石膏制硫磺,并且残渣是一种新型土壤调理剂。这是一套完整的工艺技术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除另有说明,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工业废渣磷石膏生产硫磺,附产新型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磷石膏制硫磺,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回转窑。磷石膏经过烘干,与还原剂以及本公司开发的矿化剂混合均化后,从回转窑的窑尾加入,经过预热、分解、烧成三个阶段以后,得到的硫磺从窑尾以气体状态排出,经过喷淋塔的喷淋后,得到硫磺。而残渣从窑头排出,经冷却、磨粉以后得到碱性土壤调理剂。(2)以磷石膏为原料,磷石膏主要成分如下表:SO3CaOSiO2P2O5FFe2O3Al2O3MgO游离水结晶水%33.8528.5217.061.170.520.1320.2360.038.5214.32(3)在原料中添加2~10%的矿化剂,5~15%的土肥元素。(4)将步骤(3)所得物、焦炭按4.5%的重量比混合、均化。用斗提机将步骤(4)所得物从回转窑窑尾加入,物料在回转窑内,由窑尾向窑头运动,依次在预热段内预热至600℃,流进分解段,在850℃进行分解,经过30~50分钟的分解,流入烧成段1050℃烧成,分解得到含有S的窑气与物料逆流,送至收硫磺工段。残渣经过冷却、磨粉、包装,得到新型土壤调理剂;步骤(3)所述的矿化剂,指Cl元素或它的化合物;步骤(4)所述的土肥元素指含Mg和K的矿物或其他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独创性:1、以磷石膏为原料,生产硫磺,附产土壤调理剂,起到“一举几得”的作用。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为硫磺资源的短缺找到解决的办法,开辟新的出路,为土壤调理剂的开发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增加了土壤调理剂的一个新品种。2、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成功开发矿化剂技术,节约能源35~41%,降低生产成本。在原料制备中加入一定量我公司开发的矿化剂,磷石膏分解温度从1250℃降至793℃,残渣烧成温度从1450℃降至1050℃。3、本专利技术所附产的土壤调理剂,由于添加了一定量的土肥元素,并且回转窑中分解磷石膏,采用特殊的工艺技术,磷石膏分解率只达80%,在残渣中保留一定量的硫元素,现称为土肥的“中量元素”。所以,其功效除了改良土壤性质,修复长期不当施肥造成土壤损伤以外,还补充农作物所需的基本营养,起到了调节土壤和增产的双重作用。4、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现有的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基本上是常规的化肥生产方法,其所产生的“三废”对环境有一定影响。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磷石膏制硫磺,残渣以CaO为主制土壤调理剂,其本身就是利用工业废渣的环保技术,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三废”全部实现循环使用,有效避免“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子,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其可操作性。实施例1以磷石膏为原料,其中加入5%Cl化合物,8%Mg化合物,8%K化合物,再按4.5%的比例加入焦炭,混合均化后,用斗提机从窑尾加入回转窑,预热至610℃,进入分解段,840℃分解,经过30分钟分解,进入烧成段,1000℃烧成,分解出的S尾气,由吸风机送至收硫塔收硫。而残渣经过冷却以后,磨粉、包装。收集的硫磺分析结果S:93%。残渣分析结果:CaO:31%SiO2:15.7%K2O:8.7%MgO:8.10%S:5.30%完全符合土肥有关标准。实例2重复实例1,有以下不同点:加入7%Cl化合物,12%Mg化合物,12%K化合物,预热温度650℃,分解温度850℃,分解时间35分钟,烧成温度1050℃。收集硫磺分析结果95.36%残渣分析结果:CaO:32.56%SiO2:15.03%K2O:10.87%MgO:9.36%S:5.80%完全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磷石膏制硫磺附产土壤调理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回转窑作为生产设备;(2)、以磷石膏作为原料;(3)、在原料中添加2~10%矿化剂,5~15%土肥元素。所述的矿化剂,选自Cl元素或它的化合物;所述的土肥元素指含Mg和K的矿物或它们的化合物;(4)、将步骤(3)所得物、焦炭按4.5%的重量比混合,磨粉至100目均化;(5)、用提升机将步骤(4)所得物加入回转窑,利用煤作燃料,加热分解,分解温度793~850℃,保温30~35分钟,烧成温度1050℃;引风机引出含S的尾气,采用喷淋方式收硫磺;残渣经冷却、磨粉、包装即为土壤调理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石膏制硫磺附产土壤调理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回转窑作为生产设备;(2)、以磷石膏作为原料;(3)、在原料中添加2~10%矿化剂,5~15%土肥元素。所述的矿化剂,选自Cl元素或它的化合物;所述的土肥元素指含Mg和K的矿物或它们的化合物;(4)、将步骤(3)所得物、焦炭按4.5%的重量比混合,磨粉至100目均化;(5)、用提升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建青曾繁端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隆青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