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825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金属领域,涉及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包括转运笼本体,转运笼本体侧壁设有带锁的提拉门,转运笼本体底部设有减振冲孔钢板,减振冲孔钢板表面可拆卸的设有减少二次伤害组件,转运笼本体下方设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下方设有移动组件;减少二次伤害组件包括保定担架,保定担架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的固定于减振冲孔钢板上,保定担架包括保定板,保定板两侧固定连接有担架把手,保定板上可拆卸的连接有无金属头部固定器和护腰器,无金属头部固定器和护腰器之间设于两条粘扣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降低长途运输过程中颠簸对被救助对象造成的二次伤害,从而达到对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较好的救护转运效果。

A Field Rescue and Transfer Cage for Large and Medium Wild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运笼,属于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
技术介绍
野生动物是我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野生动物救护是通过对脱离原有自然生存环境的野生动物个体实施收容、治疗、康复护理等措施,协助其脱离生存威胁和伤病困扰,以恢复其野外生存能力并协助其回归自然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法定行为。其目的是使被救护对象健康地回归其原有的自然生存环境。野生动物救护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良好载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赋予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维护生物多样性,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但是,我国野生动物救护事业依然与当前野生动物保护的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不同物种的差异性比较大,没有对具体类别的物种救护处置与救护设施以及救护技术规范等进行明确规定,野生动物救护的工具和设备千差万别,尤其是大中型野生动物的救护缺少统一、标准、有效的专用工具,往往在对受伤大中型野生动物的搬运转移救护过程中造成动物的二次伤害,导致救护效果和救护成活率低。以大熊猫为例,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是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然而我国大熊猫许多野外种群已经被破碎化的栖息地分割成较多的片段化小种群,种群数量、繁殖力和种群遗传多样性都严重下降,而野外伤残致死也是造成野外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的重要原因。在四川省每年都会救治一些意外受伤的大熊猫,他们大多都是同类相互打斗或者意外受伤的。2012年4月17日,一只病危野生大熊猫“龙龙”在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该大熊猫极度营养不良,身体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严重脱水,皮肤无弹性,血管塌陷,腹腔有大量腹水,右前肢从腕部断裂,断裂处已愈合,胸前有两条二十多厘米长的陈旧性抓伤,全身多处有陈旧性伤痕,门齿磨灭严重,患有严重的胰腺炎、心肌炎,肝脏受损严重等多器官多系统衰竭,同时体内外有大量蜱和蛔虫寄生。在经过简单的现场处置后,将其运回成都基地进行进一步的抢救治疗。经过两年多的调养,身体已经完全康复。2013年4月26日上午11时,北川小坝乡江河村村民发现一只受伤大熊猫,在救助地最初几个小时的紧急救护中,专家们发现它的肝、胆、胰受到非常大的损害,身体状况很差,必须立即带回成都继续治疗,立即用车拉回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经全力抢救和长期的药物调养,“北川”现在已经调养好了身体。它也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北川县抢救的第一只病危野生大熊猫。2016年5月5日,四川雅安宝兴县的村民发现一只全身受伤的野生大熊猫,工作人员将它救护下山后,在雅安市人民医院由外科专家会诊救治。受伤熊猫被发现时身上右耳、背部、尾部都有撕裂伤,最长的一处伤口有五、六厘米,右后腿的伤情更严重,已经骨折,露出了骨头,且已经感染。6日下午,该大熊猫因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11月17日上午,四川青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保护站附近,发现一只受伤的野生雄性大熊猫亚成体。它躺在乔木林下的花岗岩洞,腹部严重受伤伴有部分肠管外露,腹围出现液性波动,全身严重脱水,四肢冰冷,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膜炎、败血症、严重失血性贫血,并有严重肝损害、肠麻痹,已经处于极度的危险中。保护区的专家们为获救的大熊猫取名为“平平”,被救护医治8天的大熊猫“平平”,最终还是痛苦地离去了。2015年5月9日,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工作人员发现并抢救了一只疑因发情期打斗导致背部受伤的雄性大熊猫。背部肩带处一个成人手掌大的创伤,伤口化脓生蛆,从伤口腐烂状况看,这只正处于青壮年的雄性大熊猫受伤至少50天了,已无法行动,爪子等部位也有小伤口。山里路况很差,很多地方都是悬崖峭壁,单靠人走就要七八个小时才能出山,这只大熊猫伤势又重,经受不起长时间的麻醉和运输颠簸,工作人员只能选择就地抢救和放归。2015年12月1日上午,雅安市宝兴县巡护人员发现一只受伤的野生大熊猫,精神萎靡,蜷缩在山沟旁的树丛中,其鼻子和上嘴唇左边有缺失,而且还流着鼻涕,精神状态欠佳。随后,大熊猫兽医人员赶往现场,将受伤大熊猫送往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水沟保护站进行救护。2017年11月30日,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长河村发现一只大熊猫,需要紧急救治。该大熊猫两前掌残疾,第四第五肋骨胸骨端陈旧性骨折,严重脱水,极度消瘦,无皮下脂肪,心跳无力且节律不齐、腹围增大,肠鸣音微弱,体表有少量蜱虫,生命体征极其微弱,不能立即长途运输。救护小组马上对该大熊猫进行紧急救治,在其生命体征初步稳定后,立即将该大熊猫运送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罗家沟救护中心进行救治。目前该大熊猫依然在康复疗养阶段。当前,针对野外受伤大熊猫还缺乏专门的救护转运笼,更别提其他如鹿、羚牛、虎、豹等大中型野生动物的受伤救护转运,只能临时以其他硬质的运输笼装运,然后借助卡车等转移,这些运输笼普遍存在不能有效地固定受伤动物姿态和不能有效降低长途运输道路颠簸造成的二次伤害。比如脊柱骨折意味着柔软的脊髓面临机械损伤(哪怕是非常微小的震动),所以必须保持脊柱固定,而现有的运输笼根本不能规避机械损伤,同时野生动物栖息地一般都远离市区,转运需经过长途运输,道路的颠簸更会对受伤动物造成二次伤害。如何能在大中型野生动物受伤必须紧急转移的情况下,尽可能保定动物和平稳转移以降低对动物的二次伤害,是保障野生动物得到有效医治的重要课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从而解决了以往大中型野生动物受伤需要紧急转移情况下动物在运输过程中易受到二次伤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包括转运笼本体,转运笼本体侧壁设有提拉门,提拉门顶部设有锁,所述转运笼本体底部设有减振冲孔钢板,减振冲孔钢板表面可拆卸的设有减少二次伤害组件,转运笼本体下方设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下方设有移动组件。在以上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减少二次伤害组件包括保定担架,保定担架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的固定于减振冲孔钢板上,保定担架包括保定板,保定板两侧固定连接有担架把手,保定板上可拆卸的连接有无金属头部固定器和护腰器,所述无金属头部固定器和护腰器之间设于两条粘扣带,粘扣带分别固定在两根担架把手上。在以上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四根支撑横梁,四根支撑横梁之间首尾连接组成矩形框架,每根支撑横梁上均固定有三个均匀设置的固定座,固定座内设有可沿固定座高度方向移动的移动座,移动座的一端与转运笼本体底部固定连接,移动座的另一端连接有强力弹簧,强力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座底部固定连接。在以上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四个万向轮,四个万向轮分别设置于矩形框架底部的四个角处。在以上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转运笼本体背面与转运笼本体正面对称设置,转运笼本体正面沿转运笼本体的竖直中线对称设有两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包括转运笼本体(1),转运笼本体(1)侧壁设有提拉门(2),提拉门(2)顶部设有锁(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笼本体(1)底部设有减振冲孔钢板(9),减振冲孔钢板(9)表面可拆卸的设有减少二次伤害组件(4),转运笼本体(1)下方设有缓冲组件(5),缓冲组件(5)下方设有移动组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包括转运笼本体(1),转运笼本体(1)侧壁设有提拉门(2),提拉门(2)顶部设有锁(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笼本体(1)底部设有减振冲孔钢板(9),减振冲孔钢板(9)表面可拆卸的设有减少二次伤害组件(4),转运笼本体(1)下方设有缓冲组件(5),缓冲组件(5)下方设有移动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少二次伤害组件(4)包括保定担架(4.1),保定担架(4.1)通过固定组件(7)可拆卸的固定于减振冲孔钢板(9)上,保定担架(4.1)包括保定板(4.11),保定板(4.11)两侧固定连接有担架把手(4.12),保定板(4.11)上可拆卸的连接有无金属头部固定器(4.2)和护腰器,所述无金属头部固定器(4.2)和护腰器之间设于两条粘扣带(4.5),粘扣带(4.5)分别固定在两根担架把手(4.1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5)包括四根支撑横梁(5.1),四根支撑横梁(5.1)之间首尾连接组成矩形框架,每根支撑横梁(5.1)上均固定有三个均匀设置的固定座(5.3),固定座(5.3)内设有可沿固定座(5.3)高度方向移动的移动座(5.4),移动座(5.4)的一端与转运笼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移动座(5.4)的另一端连接有强力弹簧(5.2),强力弹簧(5.2)的另一端与固定座(5.3)底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6)包括四个万向轮(6.1),四个万向轮(6.1)分别设置于矩形框架底部的四个角处。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野外救护转运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笼本体(1)背面与转运笼本体(1)正面对称设置,转运笼本体(1)正面沿转运笼本体(1)的竖直中线对称设有两组搬运组件(8),搬运组件(8)包括固定块(8.1),固定块(8.1)固定于转运笼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蓉张志和陈鹏齐敦武吴孔菊谢意杨奎兴袁博朱荣华卓桂富邓陶李翰陈敏王树群张皓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