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14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封装层,该有机封装层的边界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区域;第一堤坝,围绕所述显示区域设置,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一堤坝之间,设置有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第一触控引线;该第一触控引线与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第一触控引线的实际宽度大于在基板上的投影宽度,在占用相同底面积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引线的电阻大大降低,可以大大提升IC的驱动能力;第一触控引线占用的面积相比现有技术降低,可以将触控引线区域设置得更窄,有利于窄边框化的设计。

A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显示技术自出现至今,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先后出现了阴极射线管技术(CRT)、等离子体显示技术(PDP)、液晶显示技术(LCD)、以及最新的有机发光显示技术(OLED)、微型二极管显示技术(microLE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当今显示技术正在朝着窄边框化、高对比度、高分辨力、全彩色显示、低功耗、可靠性高、高集成度、长寿命以及薄而轻的方向快速迈进,而柔性显示屏(软屏)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深入。与传统的平板显示器不同,显示面板若采用柔性材料作为基板可现实柔性显示,从而能够打造梦幻般的视觉效果。柔性显示面板凭借其可弯曲性能可实现多领域应用,例如可卷曲显示装置、柔性可穿戴设备、可折叠显示器等。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屏中,在薄膜封装层上集成触控功能,然而由于触控功能的集成,驱动走线相比单纯显示的显示面板,数量大幅度提升,走线的增多,对于可折叠屏幕越来越薄的要求,对于驱动芯片(IC,IntegratedCircuit)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降低各类金属阻抗的需求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发光器件层,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像素定义层,包括暴露所述第一电极的开口;薄膜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所述薄膜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其中所述有机封装层的边界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区域;触摸感测单元,设置在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触摸感测单元包括、触摸绝缘层和第二触控金属层;第一堤坝,围绕所述显示区域设置,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一堤坝之间,设置有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第一触控引线;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与所述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第一触控引线的实际宽度大于在基板上的投影宽度,在占用相同底面积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引线的电阻大大降低,可以大大提升IC的驱动能力;第一触控引线占用的面积相比现有技术降低,可以将触控引线区域设置得更窄,有利于窄边框化的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触控电极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沿AA’截面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沿AA’截面的另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沿AA’截面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部分第一触控引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部分第一触控引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沿AA’截面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沿AA’截面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中沿BB’截面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中沿CC’截面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中沿DD’截面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中沿DD’截面的另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其中显示区域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像素单元阵列,在驱动芯片的控制下,能够实现发光显示。显示区域位于整个显示装置的中心,非显示区域围绕显示区域。显示装置10包括基板100,驱动电路层200,发光器件层300,薄膜封装层400,触摸感测单元500。驱动电路层200设置在基板100上。发光器件层300可以设置在驱动电路层200上,该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进一步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电极302、发光层306和第二电极308,以及还包括像素定义层304,像素定义层304包括暴露第一电极302的开口。薄膜封装层400设置在发光器件层300上,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402、有机封装层404和第二无机封装层406。触摸感测单元500设置在薄膜封装层400上,包括第一触摸金属层502、触摸绝缘层504和第二触摸金属层506。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触摸感测单元500上,还可以设置有保护层。基板100可以是柔性基板,可以包括塑料。例如,基板100可包括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基酯,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纤维素(TAC)或乙酸丙酸纤维素(CAP),然而,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显示装置10可以是底部发射型显示器。或者,显示装置10可以是顶部发射型显示器。当显示装置10是向基板100远离薄膜封装层400的一侧表面发光并进行图像显示的底部发射型显示器时,基板100可以包括透明材料。然而,当显示装置10是朝向薄膜封装层400显示图像的顶部发射型显示器时,基板100可以包括不透明材料。基板100可包括柔性不透明金属。当基板100包括金属时,基板100可包括选自铁,铬,锰,镍,钛,钼,不锈钢(SUS),铬镍铁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至少一种。然而,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基板100可包括金属箔。驱动电路层200形成在基板100上,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驱动发光二极管进行发光的像素电路,每个像素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和一个电容,例如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一个电容(2T1C),包括五个薄膜晶体管一个电容(5T1C),或者包括七个薄膜晶体管一个电容(7T1C)。并且该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和一个电容中包括一个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的漏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图2中为了更清楚地示意本专利技术的膜层结构,示出了两个像素,每个像素中仅示意出一个与有机发光二极管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参考图2所示,薄膜晶体管250形成在基板100上。薄膜晶体管250可以包括有源层2021,栅电极2061,源电极2101和漏电极2102。有源层2021可以包括诸如硅的无机半导体。或者,有源层202可以包括有机半导体。有源层2021可以包括源区,漏区和沟道区。沟道区可以设置在源区和漏区之间。作为示例,当有源层2021包括多晶硅时,可以首先在基板100的基本整个表面上形成非晶硅层,得到的结构可以被结晶形成多晶硅层。多晶硅层可以被图案化。源区和漏区可以掺杂有杂质,源区和漏区可以在多晶硅层的边缘掺杂杂质。由此形成包括源区,漏区和设置在源区和漏区之间的沟道区的有源层2021。栅极绝缘层204形成在有源层2021上。栅极绝缘层204被配置为使栅电极2061与有源层2021绝缘。栅极绝缘层204可以包括诸如SiNx或SiO2的无机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发光器件层,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像素定义层,包括暴露所述第一电极的开口;薄膜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所述薄膜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其中所述有机封装层的边界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区域;触摸感测单元,设置在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触摸感测单元包括、触摸绝缘层和第二触控金属层;第一堤坝,围绕所述显示区域设置,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一堤坝之间,设置有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第一触控引线;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与所述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发光器件层,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像素定义层,包括暴露所述第一电极的开口;薄膜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所述薄膜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其中所述有机封装层的边界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区域;触摸感测单元,设置在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触摸感测单元包括、触摸绝缘层和第二触控金属层;第一堤坝,围绕所述显示区域设置,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一堤坝之间,设置有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第一触控引线;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与所述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坦化层、像素定义层和隔垫物层,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平坦化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和所述隔垫物层至少一者同层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延伸方向的平面上的剖视结构为梯形,所述剖视结构靠近所述基板的一边的宽度大于远离所述基板的一边的宽度,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凸起的所述剖视顶边的第一部分和对应所述第一凸起的所述剖视结构的斜边的第二部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中,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其第二部分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L1,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其第二部分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L2,其中L1小于L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中,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的宽度为W1,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引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的宽度为W2,其中W1小于W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延伸方向的平面上的剖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林山曹中欢沈鹏严峻冯在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