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icro-CT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统计细观模型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697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Micro‑CT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统计细观模型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Micro‑CT数据获取;步骤二:基体信息隐藏;步骤三:纤维束截面提取;步骤四:纤维束形态提取;步骤五:完整单胞模型提取;步骤六:建立周期性可循环单胞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Micro‑CT扫描技术,能够获取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中纤维束的真实形态,能实现高精度建模,适用性更强,可应用于各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有助于预测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A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Statistical Microscopic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and Five-Directional Braided Composites Based on Micro-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Micro-CT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统计细观模型建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编织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Micro-CT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统计细观模型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三维预成型技术的日益成熟及机械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三维五向预成型体为增强骨架的编织复合材料作为主承力构件和功能构件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事防护、交通运输和海洋等领域。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复合过程中,纤维束受到外力挤压变形使细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所以,研究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对预测其力学性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材料中不同原料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Micro-CT可以在试件不发生损害的情况下观测到其内部的结构图像,并且比其他手段获取到的图片更加清晰,并且利用相关CT图像处理软件可以进行不同方向下对内部结构进行搜索定位,获得复合材料高的清晰照片,并对其结构缺陷进行识别,从而有助于对损伤情况的评判,所以Micro-CT技术渐渐地受到大家的青睐,被引入到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中。Bale和Blacklock利用Micro-CT技术对纤维束进行实际形态重构,利用二进制计数法生成带有随机形态变化的试样形态,通过Micro-CT扫描了C/SiC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获取了材料内的纤维束形态相关参数,如纤维束截面面积、截面偏转角度、纤维束空间路径水平投影、截面长宽比等数据,并建立坐标系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但是并未建立精细的三维立体模型。有学者通过XCT技术获取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切片图像,对图片处理后,可对所属结构进行识别,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0537212.1,专利技术“为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体结构的识别与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理论模型和XCT图像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建模方法,但是并未获取到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中纤维束的真实形态。钱浩利用Micro-CT技术获得了2.5D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切片数据,并以此进行建模,但是其所述方法只适用于2.5D机织复合材料,并不能运用到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建模当中。Micro-CT扫描技术可以观测到编织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包括纤维束形态、基体分布、孔隙分布区域以及破坏等情况,对于内部结构重构等研究工作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其形成的切片图像可对内部结构特征进行识别并对不同区域进行划分,但现有模型仍基于理论模型和切片图像,并不能获取到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中的纤维束真实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Micro-CT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统计细观模型建立方法,实现材料的精细化建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Micro-CT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统计细观模型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Micro-CT数据获取,是指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制备完成后,切割成包含完整单胞的试样,经Micro-CT获取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三维图像信息;步骤二:基体信息隐藏,是指在Micro-CT扫描成型的图像中,将基体的图像信息隐藏,只留下纤维束的形态信息;步骤三:纤维束截面提取,是指将水平切面对纤维束形成的截面形状信息提取出来;步骤四:纤维束形态提取,是指将连续花节高度下的感兴趣区识别完成,将截面图像在花节高度方向堆积,形成纤维束三维形态;步骤五:完整单胞模型提取,是指将多根纤维束提取出来后,从中提出完整的单胞模型;步骤六:建立周期性可循环单胞模型,通过对Micro-CT图像进行纤维束截面形状识别,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五,通过模型尺寸优化获得周期性可循环单胞模型。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所述步骤一中,Micro-CT切片图中至少包含一个完整单胞,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三维图像信息根据下式获取:其中,m为放大倍率,O为试件与射线源之间的距离,D为试件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I0为X射线入射试件前的强度,I为X射线入射试件后的强度,t为试件厚度,μ为衰减系数;试件的放大倍率m取决于探测器到样品的距离D和射线源到样品的距离O的比值大小,若想获得高倍数和高分辨率的图像,就需要试样尽量靠近光源;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中包含基体、增强体、孔洞三种密度不同的组分,获取到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三维图像中由三种明亮程度的图像信息组成。所述步骤二中,设置灰度阈值和对比度,使图像中保留纤维束形态,消除基体的图像信息。所述步骤三中,纤维束的截面方向要和花节高度方向垂直,沿着花节高度方向对单根纤维束提取纤维束截面作为感兴趣区,每个感兴趣区的间隔为30μm。步骤四:纤维束形态提取,是指将连续花节高度下的感兴趣区识别完成,将截面图像在花节高度方向堆积,形成纤维束三维形态。所述步骤五中,所述纤维束提取数量需要能够包含完整单胞。所述步骤六中,建立周期性可循环单胞模型根据下式进行:c=rb其中γ为内部编织角,W为单胞宽度,T为单胞厚度,θ为编织纱在平面投影和厚度方向的夹角称为水平方向角,编织纱截面近似成椭圆形,a为长半轴,b为短半轴,c为轴纱边长,r为轴纱截面尺寸因子。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Micro-CT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统计建模方法,其包含Micro-CT数据获取、基体信息隐藏、纤维束截面提取、纤维束形态提取、完整单胞模型提取、建立周期性可循环单胞模型步骤。Micro-CT数据获取是指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制备完成后,切割成包含完整单胞的试样,经射线源透射到材料内部,根据基体和增强体的不同密度和对X射线的吸收率不同,形成颜色深浅程度不同的图像,其表现形式是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三维图像信息。基体信息隐藏是在指Micro-CT扫描成型的图像中,将基体的图像信息隐藏,只留下纤维束的形态信息。纤维束截面提取是指利用感兴趣区识别水平切面对纤维束形成的切面。纤维束形态提取是指通过感兴趣区识别完成的截面图像进行堆积,形成纤维束三维形态。完整单胞模型提取,是指将多根纤维束提取出来后,从中提出完整的单胞模型。建立周期性可循环单胞模型,是指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五,通过模型尺寸优化获得周期性可循环单胞模型。借此,本专利技术基于Micro-CT获取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三维图像信息,建立了统计细观模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基于Micro-CT扫描技术,能够获取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中纤维束的真实形态,能实现高精度建模,适用性更强,可应用于各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有助于预测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花节长度7.2mm,花节宽度4.1mm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试件的Micro-CT扫描三维图像数据,试件尺寸为25mm*20mm*6mm。图2是Micro-CT中未经灰度调节的纤维束截面形状切片图。图3是Micro-CT中经灰度调节后的纤维束截面形状切片图。图4是纤维束截面的识别情况。图5是提取出的编织纱形态。图6是提取出的轴纱形态。图7是多根编织纱和轴纱形态。图8是从多根编织纱和轴纱中提取出来的单胞形态。图9是多次优化后的周期性可循环单胞模型。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Micro-CT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统计细观模型建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一、Micro-CT数据获取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制备完成后,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Micro‑CT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统计细观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Micro‑CT数据获取,是指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制备完成后,切割成包含完整单胞的试样,经Micro‑CT获取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三维图像信息;步骤二:基体信息隐藏,是指在Micro‑CT扫描成型的图像中,将基体的图像信息隐藏,只留下纤维束的形态信息;步骤三:纤维束截面提取,是指将水平切面对纤维束形成的截面形状信息提取出来;步骤四:纤维束形态提取,是指将连续花节高度下的感兴趣区识别完成,将截面图像在花节高度方向堆积,形成纤维束三维形态;步骤五:完整单胞模型提取,是指将多根纤维束提取出来后,从中提出完整的单胞模型;步骤六:建立周期性可循环单胞模型,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五,通过模型尺寸优化获得周期性可循环单胞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Micro-CT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统计细观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Micro-CT数据获取,是指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制备完成后,切割成包含完整单胞的试样,经Micro-CT获取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三维图像信息;步骤二:基体信息隐藏,是指在Micro-CT扫描成型的图像中,将基体的图像信息隐藏,只留下纤维束的形态信息;步骤三:纤维束截面提取,是指将水平切面对纤维束形成的截面形状信息提取出来;步骤四:纤维束形态提取,是指将连续花节高度下的感兴趣区识别完成,将截面图像在花节高度方向堆积,形成纤维束三维形态;步骤五:完整单胞模型提取,是指将多根纤维束提取出来后,从中提出完整的单胞模型;步骤六:建立周期性可循环单胞模型,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五,通过模型尺寸优化获得周期性可循环单胞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Micro-CT切片图中至少包含一个完整单胞,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三维图像信息根据下式获取:其中,m为放大倍率,O为试件与射线源之间的距离,D为试件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I0为X射线入射试件前的强度,I为X射线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典堂于颂宗晟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