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玻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686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在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之间设置电池层和胶接层,胶接层将前板玻璃、电池层和背板玻璃粘接成一个多层结构整体,电池层包括铺设在前板玻璃内表面的N个电池组和电池组一端外侧的汇流带,汇流带具有N个与电池组对应并联的开关部,N个开关部连接N+1个汇流段构成汇流带,在开关部中相邻汇流段之间焊接旁路开关件,旁路开关件为单向导通器件,汇流带上表面高出电池层的凸起结构对应容纳在背板玻璃上的凹槽内,凹槽的深度和槽型与凸起结构相适配,其中N≥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汇流带上表面高出电池层的凸起结构对应容纳在背板玻璃上的凹槽内,解决了在背板玻璃上钻孔连接外部接线盒导致的缺陷,提高生产效率。

Double glass photovoltaic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玻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一种把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型电池。目前通常使用的是以硅为基底的硅光伏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光伏电池。按照应用要求,光伏电池经过一定的组合,将达到一定的额定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的多个光伏电池封装成可作为电源使用的组件称为光伏组件。当光伏组件中一串联支路中的光伏电池被遮蔽、没有太阳照射时,被遮蔽的光伏电池将会消耗其他有光照的光伏电池所产生的能量并会发热,这种情形称为热斑效应。热斑效应会严重损害光伏电池,甚至影响整个光伏组件。为了防止光伏电池由于热斑效应而遭到损害,通常在光伏电池串的正负极间并联一个旁路二极管,利用旁路二极管的导通功能对并联的光伏电池进行保护。如图1所示,双玻光伏组件是指由两片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片8组成复合层,电池片8之间由导线串、并联汇集到引线端所形成的光伏电池组件。双玻光伏组件与传统光伏组件相比具有生命周期长、发电效率高、耐候性和可靠性好、结构简单、更易清洁、绝缘性良好、制作便捷等诸多优点。现有技术的双玻光伏组件通常使用光伏接线盒5对光伏电池串7进行保护,在光伏接线盒5内设置旁路二极管,降低光伏电池串7断路的可能性,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和发电效率。但是,现有技术中光伏接线盒5采用外挂式连接在光伏组件背部,为了使汇流带与光伏接线盒5连接,需要在背板玻璃2上钻孔,背板玻璃2厚度小,钻孔容易导致玻璃损坏,成品率低,导致制作难度高,人工和材料成本高。而且,采用外挂式光伏接线盒5导致结构复杂,封装工艺繁琐。光伏接线盒5中旁路二极管的反向漏电流较大,发热损耗较大,不仅需要加设散热结构,也影响光伏发电效率,旁路二极管在导通对热斑进行保护时温度上升,反向漏电流快速增大,易发生反向击穿失效。光伏组件上的光伏接线盒5将各组光伏电池汇流到一起,使得外部引线和汇流带较长,材料消耗大、成本高,而且,外部引线和光伏接线盒5暴露在外界环境中,耐候性差,容易发生人为误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双玻光伏组件存在的外接光伏接线盒导致的制作封装复杂、制作成本高、发热损耗大、易发生二极管击穿、外部引线和汇流带较长、功能单一等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双玻光伏组件,能够简化制作工艺和封装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组件连接结构,解决背板玻璃因钻孔导致的缺陷,提高背板玻璃的成品率和双玻光伏组件的生产效率,省去双玻光伏组件的外部引线,外部结构更加简单,材料消耗小,可靠性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在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之间设置电池层和胶接层,胶接层将前板玻璃、电池层和背板玻璃粘接成一个多层结构整体,电池层包括铺设在前板玻璃内表面的N个电池组和电池组一端外侧的汇流带,汇流带具有N个与电池组对应并联的开关部,N个开关部连接N+1个汇流段构成汇流带,在开关部中相邻汇流段之间焊接旁路开关件,旁路开关件为单向导通器件,汇流带上表面高出电池层的凸起结构对应容纳在背板玻璃上的凹槽内,凹槽的深度和槽型与凸起结构相适配,其中N≥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凹槽为一个条形的连通槽,或者由N个彼此独立的凹坑组成,或者由一个条形的连通槽和槽底的N个彼此独立的凹坑组成。凹坑分布的位置与凸起结构的形状相互对应。前板玻璃在对应汇流带的位置处开有一个条形辅助槽,汇流带的底表面容置在辅助槽内。汇流带的两个外端分别设置一个引线端子,两个引线端子为相互配合的一对插接件,或者两个引线端子均为转接件,两个转接件通过一个电连接件连通电路。转接件包括防护盒和内部的电插座,电插座与汇流带的端部焊接,电插座贴靠在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的侧壁上,插口朝上或朝下。电连接件为内部串设电线、两端为金属头的U型结构或弯曲的Z型结构。旁路开关件嵌置或间隙配合在框形的PCB板内,PCB板下表面通过焊接铜片与汇流段焊接。在开关部中相邻的汇流段端部为几字型,旁路开关件嵌置在两个几字型结构之间,底部通过若干焊接点与相邻两个几字型结构的下阶面焊接。旁路开关件采用MOS芯片开关,或者是MOS芯片开关和RFID芯片组成的串联电路,或者是MOS芯片开关、RFID芯片和检测传感器组成的电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采用旁路开关件焊接在相邻汇流段之间形成汇流带,旁路开关件与对应的电池组并联,代替现有的光伏接线盒,简化了封装工艺和光伏组件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将各个电池组通过引线引入接线盒的问题,节省资源,降低制作成本。本技术仅通过汇流带即可实现对电池组的热斑保护,通过层压工艺快速制成光伏组件,使光伏组件的制作工艺发生重大变革。旁路开关件利用汇流带进行散热,不需要现有技术中接线盒内的散热铜片,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和光伏发电效率。本技术中汇流带上表面高出电池层的凸起结构对应容纳在背板玻璃上的凹槽内,凹槽的深度和槽型与凸起结构相适配,通过凹槽容纳汇流带的凸起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背板玻璃上钻孔来连接外部接线盒导致的缺陷,降低背板玻璃因钻孔导致的破损率,提高背板玻璃的成品率和双玻光伏组件的生产效率。前板玻璃可根据汇流带的厚度等因素,在对应汇流带的位置处开设一个辅助槽,汇流带的底表面可以容置在辅助槽内,辅助槽用于辅助背板玻璃合适的容纳汇流带,以避免汇流带的厚度对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的粘接造成干扰,也可以解决背板玻璃过多蚀刻出现的承受力差等问题。本技术通过化学蚀刻工艺加工背板玻璃上的凹槽和前板玻璃上的辅助槽,工艺更加简单,精度更高。本技术在汇流带的两个外端采用引线端子,使得双玻光伏组件省去外部引线,外部整体结构更加简单,解决了因外部引线造成的环境和人为误损坏,材料消耗小、成本低、可靠性好。通过一个电连接件连通两个转接件的电路,通过插拔即可实现两块双玻光伏组件的连接或断开,操作更加方便,电连接件适度变形,防止刚性连接造成的损坏,提高设备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本技术的旁路开关件集成MOS芯片开关,实现低能耗、高效能、高温反偏能力强、不易击穿等效果。本技术在MOS芯片开关的基础上加设RFID芯片形成集成芯片开关,能够准确定位、智能监测各个旁路开关件的导通状态。本技术还可以进行功能性扩展,加设一种或多种检测传感器,实现光伏组件温度、电流、电压等数据的监测,提高光伏电站的管理和维护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双玻光伏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玻光伏组件的拆分图。图3为本技术双玻光伏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汇流带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背板玻璃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引线端子实施方式一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B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引线端子实施方式二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C部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开关部实施方式一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图13为本技术开关部实施方式二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图中:1、前板玻璃;2、背板玻璃;3、电池层;4、胶接层;5、接线盒;6、电池组;7、电池串;8、电池片;9、汇流带;10、开关部;11、汇流段;12、旁路开关件;13、凹槽;14、连通槽;15、凹坑;16、辅助槽;17、引线端子;18、插接件;19、转接件;20、电插座;21、防护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前板玻璃(1)和背板玻璃(2)之间设置电池层(3)和胶接层(4),胶接层(4)将前板玻璃(1)、电池层(3)和背板玻璃(2)粘接成一个多层结构整体,电池层(3)包括铺设在前板玻璃(1)内表面的N个电池组(6)和电池组(6)一端外侧的汇流带(9),汇流带(9)具有N个与电池组(6)对应并联的开关部(10),N个开关部(10)连接N+1个汇流段(11)构成汇流带(9),在开关部(10)中相邻汇流段(11)之间焊接旁路开关件(12),旁路开关件(12)为单向导通器件,汇流带(9)上表面高出电池层(3)的凸起结构对应容纳在背板玻璃(2)上的凹槽(13)内,凹槽(13)的深度和槽型与凸起结构相适配,其中N≥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前板玻璃(1)和背板玻璃(2)之间设置电池层(3)和胶接层(4),胶接层(4)将前板玻璃(1)、电池层(3)和背板玻璃(2)粘接成一个多层结构整体,电池层(3)包括铺设在前板玻璃(1)内表面的N个电池组(6)和电池组(6)一端外侧的汇流带(9),汇流带(9)具有N个与电池组(6)对应并联的开关部(10),N个开关部(10)连接N+1个汇流段(11)构成汇流带(9),在开关部(10)中相邻汇流段(11)之间焊接旁路开关件(12),旁路开关件(12)为单向导通器件,汇流带(9)上表面高出电池层(3)的凸起结构对应容纳在背板玻璃(2)上的凹槽(13)内,凹槽(13)的深度和槽型与凸起结构相适配,其中N≥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凹槽(13)为一个条形的连通槽(14),或者由N个彼此独立的凹坑(15)组成,或者由一个条形的连通槽(14)和槽底的N个彼此独立的凹坑(15)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凹坑(15)分布的位置与凸起结构的形状相互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前板玻璃(1)在对应汇流带(9)的位置处开有一个条形辅助槽(16),汇流带(9)的底表面容置在辅助槽(16)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麦可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禾木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