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试验电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6620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弧试验电极装置,用于实现电缆的缓冲层与皱纹护套间的电弧试验,包括:电源;电极组件,电极组件与电源电连接;安装组件,安装组件上安装有测试电缆,并与电源电连接;其中,电极组件的测试面为弧面,电源、电极组件和安装组件形成测试回路,电极组件具有靠近测试电缆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测试电缆的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一般电弧放电的试验装置采用柱电极,这与实际电缆运行环境下产生的电弧放电不符,在试验中难以模拟实际放电的问题。

Arc Test Electrod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弧试验电极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性能测试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弧试验电极装置。
技术介绍
电弧放电是两个电极在一定电压下由气态带电粒子,如电子或离子,维持导电的现象,与此同时激发试样产生光谱。电弧放电主要发射原子谱线,是发射光谱分析常用的激发光源,通常分为直流电弧放电和交流电弧放电两种。电弧放电是气体放电中最强烈的一种自持放电。当电源提供较大功率的电能时,极间电压不需要太高(约几十伏),两极间气体或金属蒸气中可持续通过较强的电流(几安至几十安),并发出强烈的光辉,产生高温(几千至上万度)。电弧是一束高温电离气体,在外力作用下,如气流,外界磁场甚至电弧本身产生的磁场作用下会迅速移动(每秒可达几百米),拉长、卷曲形成十分复杂的形状。电弧在电极上的孳生点也会快速移动或跳动。直流电弧要比交流电弧难以熄灭。电弧放电最显著的外观特征是明亮的弧光柱和电极斑点。电弧的重要特点是电流增大时,极间电压下降,弧柱电位梯度也低,每厘米长电弧电压降通常不过几百伏,有时在1伏以下。弧柱的电流密度很高,每平方厘米可达几千安,极斑上的电流密度更高。一般电弧放电的试验装置采用柱电极,这与实际电缆运行环境下产生的电弧放电不符,主要体现在放电时间与放电程度上。若采用柱电极装置,在试验中难以模拟实际放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弧试验电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般电弧放电的试验装置采用柱电极,这与实际电缆运行环境下产生的电弧放电不符,在试验中难以模拟实际放电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弧试验电极装置,用于实现电缆的缓冲层与皱纹护套间的电弧试验,包括:电源;电极组件,电极组件与电源电连接;安装组件,安装组件上安装有测试电缆,并与电源电连接;其中,电极组件的测试面为弧面,电源、电极组件和安装组件形成测试回路,电极组件具有靠近测试电缆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测试电缆的第二位置。进一步地,电弧试验电极装置还包括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电极组件连接,以控制电极组件靠近或远离安装组件。进一步地,电极组件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与调节组件连接;测试部,测试部设置在连接部远离调节组件的一侧。进一步地,测试部远离连接部的一侧设置为曲面,测试部的曲率半径与皱纹护套的曲率半径一致。进一步地,测试部与皱纹护套的曲率半径为18.125mm。进一步地,皱纹护套的材质为铝。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安装在远离安装组件的一侧;调节部,调节部的第一端可伸缩地安装在固定部,调节部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电极组件安装在调节部的第二端。进一步地,电极组件与调节部螺纹连接。进一步地,调节组件设置为螺旋测微器。进一步地,电源与安装组件之间连接有接地组件。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电极组件的测试面设置为弧面后可以模拟电缆的皱纹护套的外层结构,进而模拟实际电缆运行环境下产生的放电现象,使电弧放电的试验更加准确可靠。安装组件的设置用以安装测试电缆或者测试电缆的缓冲层和皱纹护套结构,电极组件用来配合电源和安装组件进行电弧试验。电极组件的可移动设置可以进行不同距离下不同强度的电弧放电试验。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一般电弧放电的试验装置采用柱电极,这与实际电缆运行环境下产生的电弧放电不符,在试验中难以模拟实际放电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弧试验电极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电源;20、电极组件;21、连接部;22、测试部;30、安装组件;40、调节组件;50、接地组件;60、电缆;61、皱纹护套;62、缓冲层;63、绝缘屏蔽层;64、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弧试验电极装置,用于实现电缆60的缓冲层62与皱纹护套61间的电弧试验,包括电源10、电极组件20和安装组件30。电极组件20与电源10电连接。安装组件30上安装有测试电缆60,并与电源10电连接。其中,电极组件20的测试面为弧面,电源10、电极组件20和安装组件30形成测试回路,电极组件20具有靠近测试电缆60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测试电缆60的第二位置。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电极组件20的测试面设置为弧面后可以模拟电缆60的皱纹护套61的外层结构,进而模拟实际电缆60运行环境下产生的放电现象,使电弧放电的试验更加准确可靠。安装组件30的设置用以安装测试电缆60或者测试电缆60的缓冲层62和皱纹护套61结构,电极组件20用来配合电源10和安装组件30进行电弧试验。电极组件20的可移动设置可以进行不同距离下不同强度的电弧放电试验。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一般电弧放电的试验装置采用柱电极,这与实际电缆60运行环境下产生的电弧放电不符,在试验中难以模拟实际放电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电极组件20具有靠近测试电缆60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测试电缆60的第二位置,但不仅仅具有这两个位置,还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多个过渡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缆60的保护层结构包括皱纹护套61和缓冲层62,进一步地,电缆60的保护层结构还包括绝缘屏蔽层63和绝缘层64,电缆60的保护层结构由外到内的排布分别为皱纹护套61、缓冲层62、绝缘屏蔽层63和绝缘层64。其中,绝缘层64为交联聚乙烯(XLPE)材质制成。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电弧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弧试验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电缆(60)的缓冲层(62)与皱纹护套(61)间的电弧试验,包括:电源(10);电极组件(20),所述电极组件(20)与所述电源(10)电连接;安装组件(30),所述安装组件(30)上安装有测试电缆(60),并与所述电源(10)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极组件(20)的测试面为弧面,所述电源(10)、所述电极组件(20)和所述安装组件(30)形成测试回路,所述电极组件(20)具有靠近所述测试电缆(60)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测试电缆(60)的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弧试验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电缆(60)的缓冲层(62)与皱纹护套(61)间的电弧试验,包括:电源(10);电极组件(20),所述电极组件(20)与所述电源(10)电连接;安装组件(30),所述安装组件(30)上安装有测试电缆(60),并与所述电源(10)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极组件(20)的测试面为弧面,所述电源(10)、所述电极组件(20)和所述安装组件(30)形成测试回路,所述电极组件(20)具有靠近所述测试电缆(60)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测试电缆(60)的第二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试验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弧试验电极装置还包括调节组件(40),所述调节组件(40)与所述电极组件(20)连接,以控制所述电极组件(20)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组件(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弧试验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20)包括: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调节组件(40)连接;测试部(22),所述测试部(22)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1)远离所述调节组件(40)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亮刘若溪车瑶王智晖任志刚郭卫辛月赵西元姜磊钟力生高景晖帅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