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热回收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6308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风系统领域,提供了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系统本体、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和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新风系统本体包括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排风出口以及冷媒通道,新风液逆流换热器和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冷媒与气体逆流换热;新风进口、第一气体通道和新风出口依次连通,排风进口、第二气体通道和排风出口依次连通,第一液体通道、冷媒通道与第二液体通道连接成封闭循环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新风与冷媒、排风与冷媒进行气液逆流换热的方式,避免交叉污染,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减小冷媒使用量,减小循环泵的能耗;耗材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Fresh air system for heat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回收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风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据很高比重,暖通空调能耗又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有必要通过优化系统、末端形式,降低建筑能耗,实现节能减排。新风系统中的热回收作为一种节能技术手段,在工程中已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广泛应用的新风系统的热回收装置有转轮式热回收、热管换热器热回收、板翅式热回收、中间冷媒换热器热回收等。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系统中,包括制冷机组、室外热源采集装置以及室内空气处理末端。热回收系统是回收建筑物内外的余热(冷)或废热(冷)并把回收的热(冷)量作为供热(冷)或其他加热(制冷)设备的热(冷)源而加以利用的系统。中间冷媒换热器热回收方法是指在新风和排风侧,分别使用一个气液换热器,排风侧的空气流过时,对系统中的冷媒进行加热(或冷却);而在新风侧被加热(或冷却)的冷媒再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进入的新风,冷媒在泵的作用下不断地循环。新风与排风不会产生交叉污染,供热侧与得热侧均利用管道输送,管道可以延长,布置灵活方便。在制药、电子及手术室等洁净空调领域,新风量与排风量相对较大,采用热回收系统可以得到很好的节能效果。由于排风系统设备布置分散,大部分新风是集中处理的,将排风集中起来后输配能耗高、风管尺寸大,造价高,且避免交叉污染的需要,因此常常使用中间冷媒(液体循环式)热回收系统进行分散回收。现有的中间冷媒式热回收技术由于热系统结构的限制,中间冷媒式气-液换热器一般被布置为交叉流换热形式,导致换热效率和热回收效率较低、热回收成本高昂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耗材多、结构复杂、换热效率低以及成本高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系统本体、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以及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所述新风系统本体包括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排风出口以及冷媒通道,所述新风液逆流换热器包括第一液体通道和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液体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内的气体逆流换热,所述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二液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第二液体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内的气体逆流换热;所述新风进口、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和所述新风出口依次连通,所述排风进口、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和所述排风出口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液体通道、所述冷媒通道与所述第二液体通道连接成封闭循环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液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液体通道均包括设于顶部的进液管道、管板和设于底部的出液管道,所述管板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进液管道与所述出液管道均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孔,所述进液管道通过所述管板与所述出液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液体通道对应的所述管板之间,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液体通道对应的所述管板之间。其中,所述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与所述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均包括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所述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分别安装于于所述管板的顶部和底部,且所述进液管道设于所述上密封盖内,所述出液管道设于所述下密封盖内。其中,所述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与所述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均包括翅片,所述翅片设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内,并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液体通道的所述管板或所述第二液体通道的所述管板相连接。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和所述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其中,所述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为多个,多个所述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的所述第二液体通道并联连接。其中,还包括总供液管道和总回液管道,所述总供液管道和所述总回液管道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媒通道的两端口处,且所述总供液管道与各所述第二液体通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各所述第二液体通道的出液口与所述总回液管道连通。其中,还包括排风风机和新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设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出口处,所述新风风机设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出口处与所述新风出口之间。其中,所述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为多个,且各所述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的所述第一液体通道串联连接,各所述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的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串联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采用新风与冷媒、排风与冷媒进行气液逆流换热的方式,避免交叉污染,显著提高了换热效率,与现有技术实现同样的热回收效果的条件下,可以减小冷媒使用量,减小循环泵的能耗;本技术耗材低,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或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或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主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或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的剖面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或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的上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或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的下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或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的管板展开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排风空调箱;2、第二排风空调箱;3、第三排风空调箱;4、第一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5、第二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6、第三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7、第一排风风机;8、第二排风风机;9、第三排风风机;10、第一排风进口;11、第二排风进口;12、第三排风进口;13、第一排风出口;14、第二排风出口;15、第三排风出口;16、第一冷媒进口;17、第二冷媒进口;18、第三冷媒进口;19、第一冷媒出口;20、第二冷媒出口;21、第三冷媒出口;22、总供液管道;23、总回液管道;24、第一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25、第二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26、第三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27、新风出口;28、新风进口;29、第四冷媒出口;30、第四冷媒进口;31、循环泵;32、水处理装置;33、第一房间;34、第二房间;35、第三房间;36、新风箱;101、上密封盖;102、换热主体;103、下密封盖;104、进液管道;105、出液管道;106、第一气体通道(或第二气体通道);107、管板;108、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系统本体、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以及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新风系统本体包括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系统本体、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以及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所述新风系统本体包括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排风出口以及冷媒通道,所述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液体通道和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液体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内的气体逆流换热,所述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二液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第二液体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内的气体逆流换热;所述新风进口、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和所述新风出口依次连通,所述排风进口、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和所述排风出口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液体通道、所述冷媒通道与所述第二液体通道连接成封闭循环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系统本体、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以及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所述新风系统本体包括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排风出口以及冷媒通道,所述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液体通道和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液体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内的气体逆流换热,所述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二液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第二液体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内的气体逆流换热;所述新风进口、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和所述新风出口依次连通,所述排风进口、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和所述排风出口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液体通道、所述冷媒通道与所述第二液体通道连接成封闭循环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液体通道均包括设于顶部的进液管道、管板和设于底部的出液管道,所述管板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进液管道与所述出液管道均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孔,所述进液管道通过所述管板与所述出液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液体通道对应的所述管板之间,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液体通道对应的所述管板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与所述排风气液逆流微通道换热器均包括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所述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分别安装于所述管板的顶部和底部,且所述进液管道设于所述上密封盖内,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文星杨子旭李先庭陈炜王宝龙肖寒松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