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混合发烟罐快速引燃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点火具技术

技术编号:2216161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蒽混合发烟罐快速引燃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点火具,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将点火具插入发烟罐,擦燃或按下点火开关即可,其特征在于省略了蒽混合发烟罐说明书原来的11个操作环节。所述点火具采用防雨防水点火棒或防雨防水电点火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低温条件引燃发烟罐的速度和成功率,远距离操作有利于避免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能有效防止原擦火板受潮后失效带来不能引燃的问题。

A Fast Ignition Method for Anthracene Mixed Fume Tank and Its Impleme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蒽混合发烟罐快速引燃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点火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烟罐引燃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点火具。
技术介绍
光电对抗是防精确打击的有效手段。遮蔽可见光对精确打击的景象匹配制导有直接作用。大规模烟幕还在农作物防病虫害、防止农作物冻伤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均以黑龙江建华机械厂向市场投放的大量蒽混合发烟罐发烟罐及其说明书点火方法和点火具(以下简称发烟罐)为讨论对象。它在野外点火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分队遮蔽时需要人工点火,而配套的磷面板一旦受潮或遇水即失去擦火作用,使得发烟罐无法点火;二是发烟罐点火方法繁琐,每个发烟罐有十多个动作;三是冬季引燃时间延迟,有的难以引燃;四是没有配套电点火装置,点火人员多、满足不了大批量大规模快速点火的要求。上述发烟罐用途广泛,防可见光效果好,造价低廉,库存数量大,因此相关难题亟待解决。近年来,虽有专门的点火装置如遥控装置与新型发烟罐配套,但仅遥控部件每套上万元,与只有数元的蒽混合点火具相比,成本差异很大,也难以配套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蒽混合发烟罐快速引燃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实现该方法的点火具,包括防雨防水点火棒和电点火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防雨防水点火棒、电点火具制备方法,防雨防水擦火板组分及制备方法。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蒽混合发烟罐快速引燃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插上点火具,点火,其特征在于:准备步骤将蒽混合发烟罐说明书要求的11个动作环节全部省略,这11个动作环节包括用锥子扎入中心孔,扎入深度约80mm,然后取出锥子,戳穿其余10个喷烟孔上的密封膜。所述蒽混合发烟罐快速引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步骤为按下电源开关,实现远距离批量点火。所述引燃方法的点火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具为防雨防水点火棒,点火采用防雨防水擦火板现场人工擦燃点火棒。所述引燃方法的点火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具为电点火具。所述防雨防水点火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黑龙江建华机厂械所生产的点火棒上涂覆一层丙烯酸酯胶,晾置0.5~24h。所述电点火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黑龙江建华机械厂生产的点火棒上涂覆一层丙烯酸酯胶后,再与电点火头通过塑料管紧密连接,晾置0.5~24h。所述防雨防水擦火板的组分和制备方法,其组分是重量百分占比70%~90%、粒径为1mm至2mm的红磷颗粒,丙烯酸酯胶占其余量,以防水胶木板为基板,制备方法:将红磷颗粒与丙烯酸酯胶混合均匀后涂于胶木板上,涂层厚度3mm,晾置0.5~24h。受砂布越粗、打磨对象划痕越深、损失越大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磷面板上的红磷粉越细小,摩擦时接触的红磷越多点火越容易成功。这使防雨防水擦火板多次试验失败。本专利技术意外发现,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上述观念是一种偏见。在制作擦火板时我们意外地发现,只有反向地加大红磷粒径,才能制作出合格的防水防雨擦火板。故将红磷粉用粒径1~2mm的红磷颗粒替换后使专利技术获得成功。其配方:红磷颗粒,粒径1mm~2mm,重量百分比70~90%;其余为丙烯酸酯胶。制备方法:筛除工业品磷颗粒原料中的粉状物;将丙烯酸酯胶与红磷颗粒搅拌均匀、涂于胶木板上,涂抹厚度不超过3mm,晾置时间不低于0.5~24h。本专利技术因涉及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和火工品,历经艰险和大量试验摸索,专利技术终于获得成功。电点火具由电点火头、黑龙江建华机械厂生产的原装点火棒及塑料接管三者紧密连接制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点火具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关于蒽混合发烟罐快速引燃方法试验。现有技术的蒽混合发烟罐在敌火下的准备工作包括用锥子扎入中心孔,扎入深度约80mm,然后取出锥子,戳穿其余10个喷烟孔上的密封膜。专利技术人意外发现这11个动作环节可以全部省略,从而使发烟罐使用步骤大为简化,发烟工作速度提高很大,特别的,快速方法不仅没有带来影响发烟罐引燃和使用的什么问题,反而提高了该类发烟罐低温引燃性能,即缩短引燃时间,提高引燃成功率。因为涉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和有毒物品,因此,我们进行了十分严谨地发烟罐快速自动启封性能试验,以验证这一专利技术的安全性。发烟罐使用说明书强调,引燃前“用锥子戳穿其余十个喷烟孔”。即必须冷启封。冷启封对大规模光电对抗烟幕伪装是极为不利的。⑴它占用了大量准备时间。⑵进入准备状态后的发烟罐如果已经冷启封,一旦遇情况突变,如任务撤销或延迟、经长时间储存、野外炎热或雨淋,其成分性能要发生变化,严重时可能无法发烟。⑶不利于装备撤收甚至成批报废。因此,能否靠引燃后的发烟气体将十个喷烟孔自动打开即实现热启封或自动启封,是利用制式发烟罐进行大规模光电对抗烟幕伪装的关键。经分析试验,证实发烟罐采用自动启封即本专利技术蒽混合发烟罐快速引燃方法,简称热启封是科学可行和安全可靠的,见表1。之后,我们又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海拔高度进行了使用,证实这一专利技术是快速可靠安全可行的。主要原因是发烟剂的发烟温度远高于密封膜材料的熔点,故在正常发烟前,密封膜材料已经被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发烟气体自然熔化打开,并且这种自动启封方式有利于引燃期间保温,使得低温条件下发烟剂因低温延长引燃时间或引燃失败的问题有所改善。见表2。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防雨防水点火棒试验。目的是确定点火棒的野战耐水性、热稳定性和与发烟剂的相容性。制备方法:将抚顺合乐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改性丙烯酸脂胶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调制好后,立即将黑龙江建华机械厂生产的点火棒在胶液中蘸涂一遍,等待不粘手时补上漏涂部位,室温晾置0.5h。试验器材:⑴自燃点测定仪。实验使用标准:GB-393-88。⑵点火棒、擦火板。装箱批号19-77-62。⑶红磷。工业品。未经提纯处理。耐水性试验结果见表3。热稳定性与相容性试验。采取方法如下。第1组,分别切取各点火棒头部直接测试。第2组,分别切取各点火棒头部以下部位测试。第3组,将各点火棒埋入发烟罐发烟剂中,并密封7天后,按照第1组方法取样。第4组,按第3组方法处理后,切取点火棒根部试验。自燃点测试结果见表4。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⑴与根部相比,点火棒头部对温度更为敏感,但最低自燃点温度仍高达130℃,比美国日用产品规范EE-M-101规定的90℃高出约40℃。考虑到点火棒所含氧化剂与擦火板上的强还原剂红磷是分离制作,只要保证两者不相遇,可以像火柴一样将其分开,随身携带。⑵比较第1组与第3组、第2组与第4组数据,可以看出,蒽混合发烟罐烟剂对擦火棒自燃点无明显影响。换言之,在发烟罐的使用上,可以引入"准备状态",即将其操作至“一触即燃”状态。这是大规模光电对抗烟幕伪装的前提和理论基础。⑶点燃擦火棒的温度区间为130℃~172℃,区间较小,温度较低,说明其性能稳定,引燃灵敏,寻找擦火引燃以外的其它方式是可行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为电点火具制备及试验。试验器材:电火管(带延时功能)、拉火管、导火索、起爆器。制备方法:将带延时功能的电火管去除延时导火索和雷管后即获得电点火头,将电点火头与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防雨防水型点火棒用带有锥度的塑接管结合在一起就构成电点火具,如图1所示。⑴电点火具的构成。见附图1。⑵性能试验。采用发烟罐,试验结果列于表5。通过多次实兵演习检验对比,采用导火索点燃就便发烟器材时,因受气温等因素影响,加之发烟剂没有引燃过渡药,引燃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分析原因是导火索点火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蒽混合发烟罐快速引燃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插上点火具,点火,其特征在于:准备步骤将蒽混合发烟罐说明书要求的11个动作环节全部省略,这11个动作环节包括用锥子扎入中心孔,扎入深度约80mm,然后取出锥子,戳穿其余10个喷烟孔上的密封膜。

【技术特征摘要】
1.蒽混合发烟罐快速引燃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插上点火具,点火,其特征在于:准备步骤将蒽混合发烟罐说明书要求的11个动作环节全部省略,这11个动作环节包括用锥子扎入中心孔,扎入深度约80mm,然后取出锥子,戳穿其余10个喷烟孔上的密封膜。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蒽混合发烟罐快速引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步骤为按下电源开关,实现远距离批量点火。3.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引燃方法的点火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具为防雨防水点火棒,点火采用防雨防水擦火板现场人工擦燃点火棒。4.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引燃方法的点火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具为电点火具。5.一种实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九零八一部队防化修理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