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叶轮、电机及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601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叶轮、电机及吸尘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定叶轮包括:轮本体,沿轮心开设轴孔;若干上导叶片,绕轮心等距环设于轮本体的外轮面;若干下导叶片,绕轮心等距环设于轮本体的外轮面;各上导叶片和各下导叶片沿轮本体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其中,上导叶片为弧形,且包括:弧形前板、与弧形前板相连的弧形后板,弧形前板与轮本体相连,且弧形前板与弧形后板的弯曲方向相反。因而可使得各上导叶片的厚度从靠近轮本体的一侧至远离轮本体的一侧逐步增加,流道面积逐步扩张,同时通过弧形后板可使得气流能够沿弧形后板方向流出,尽可能的减小气流损失,从而提高定叶轮的导风效率。

Stable impeller, motor and vacuum clea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叶轮、电机及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叶轮、电机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电机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被广泛应用到电器设备中,例如吸尘器等。吸尘器的电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定叶轮的导叶片对气体进行导流,而目前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电机的风机包括风罩、动叶轮及定叶轮,风经过动叶轮后通过定叶轮排出,当空气经过定叶轮时沿各个方向甩出,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定叶轮的冲击,影响气体的流速和流量,气流损失较大,定叶轮的导风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叶轮、电机及吸尘器,使得能够减小气流的入流损失,提高定叶轮的导风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定叶轮,包括:轮本体,沿轮心开设轴孔;若干上导叶片,绕所述轮心等距环设于所述轮本体的外轮面;若干下导叶片,绕所述轮心等距环设于所述轮本体的外轮面;各所述上导叶片和各所述下导叶片沿所述轮本体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所述上导叶片为弧形,且包括:弧形前板、与所述弧形前板相连的弧形后板,所述弧形前板与所述轮本体相连,且所述弧形前板与所述弧形后板的弯曲方向相反。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定叶轮。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定叶轮包括轮本体、若干上导叶片及若干下导叶片,各上导叶片及各下导叶片分别绕轮心等距环设于轮本体的外轮面,并沿轮本体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且上导叶片包括相连的弧形前板与弧形后板,同时弧形前板与弧形后板的弯曲方向相反。因而可使得各上导叶片的厚度从靠近轮本体的一侧至远离轮本体的一侧逐步增加,流道面积逐步扩张,同时通过弧形后板可使得气流能够沿弧形后板方向流出,尽可能的减小气流损失,从而提高定叶轮的导风效率。另外,在任意相邻的两个上导叶片中,两个所述上导叶片的弧形后板之间隔开的距离大于两个弧形前板之间隔开的距离。从而可保证相邻两上导叶片之间的流道面积逐步扩张,提高静压效率。另外,任意一个所述上导叶片的所述弧形前板与所述轮本体的外轮面相切。另外,所述上导叶片的数量与所述下导叶片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相对设置;各所述上导叶片自与所述轮本体相连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轮本体的一端的方向,与各所述下导叶片自与所述轮本体相连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轮本体的一端的方向相反。另外,所述定叶轮还包括: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与所述下导叶片的数量相同;各所述加强筋绕所述轮本体的轮心等距环设于所述轮本体远离各所述上导叶片的一侧的端面上,各所述加强筋均与各所述下导叶片相连。从而可使轮本体的厚度更薄,质量更轻,在保证定叶轮导流和扩压功能的同时,还能降低定叶轮结构上的重量。另外,各所述加强筋分别为各所述下导叶片朝着所述轴孔的方向延伸形成。另外,所述定叶轮还包括:设置在各所述所述弧形后板上的导流片,且各所述导流片分别位于各所述弧形后板朝向所述轮本体的一侧。从而能够使得定叶轮非工作点的气流流动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静压效率。另外,所述导流片远离所述轮本体一侧沿所述轴孔轴线方向的投影与所述下导叶片远离所述轮本体一侧沿所述轴孔轴线方向的投影相互重合。从而可使得各上导叶片与各下导叶片之间的气流承接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定叶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定叶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定叶轮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定叶轮侧视图。图中所示:1-轮本体;11-轴孔;2-上导叶片;21-弧形前板;22-弧形后板;3-下导叶片;4-加强筋;5-导流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定叶轮,如图1至图4所示,该定叶轮包括轮本体1、若干上导叶片2及若干下导叶片3。其中,轮本体1沿轮心开设有轴孔11,各上导叶片2及各下导叶片3分别绕轮心等距环设于轮本体1的外轮面,且各上导叶片2与各下导叶片3分别沿着轮本体1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并且,上导叶片2设置为弧形,并具体包括:与轮本体1相连的弧形前板21、与弧形前板21相连的弧形后板22,且弧形前板21与弧形后板22的弯曲方向相反。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各上导叶片2及各下导叶片3分别绕轮本体1的轮心等距环设于轮本体1的外轮面,并沿外轮面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且弧形前板21与弧形后板22的弯曲方向相反。因而可使得各上导叶片2的厚度自朝向轮本体1的一侧至远离轮本体1的一侧逐渐增加,流道面积逐步扩张,同时通过弧形后板22可使得气流能够沿着弧形后板22的弯曲方向流出,尽可能的减小气流损失,进而提高定叶轮的导风效率。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各上导叶片2的弧形前板21均与轮本体1的外轮面之间相切,且任意相邻的两个上导叶片2之间,各上导叶片2的弧形后板22之间相互隔开的距离大于两弧形前板21之间相互隔开的距离,从而可保证导叶厚度逐步增加,流道面积逐步扩张,有效提高静压效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导叶片2的数量与下导叶片3的数量相同,且各上导叶片2与各下导叶片3一一对应设置,此外,各上导叶片2自与轮本体1相连的一端至远离轮本体1的一端的方向,与各下导叶片3自与轮本体1相连的一端至远离轮本体1的一端的方向相反。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较多的上导叶片2与下导叶片3数目,能够有效降低动叶轮叶片与定叶轮之间的动静干涉效应,因而上导叶片2与下导叶片3的数目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十一个,最佳的上导叶片2与下导叶片3数目为十五个。而作为优选方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定叶轮还可包括设置在轮本体1上的若干根加强筋4,且加强筋4的数量与下导叶片3的数量相同。具体的说,各加强筋4分别绕轮本体1的轮心等距环设于轮本体1远离各上导叶片2一侧的端面上,且各加强筋4分别与各下导叶片3相连。因而通过设置加强筋4即可提高对轮本体1的支撑力,进而可在各下导叶片3靠近轮心的部分切除部分材料,进而可使得定叶轮的重量更轻,因而在保证定叶轮导流与扩压功能的同时,还能降低定叶轮整体的重量,进而可降低电机整体的重量。此外,为了降低定叶轮的制造成本,各加强筋4分别为各下导叶片3朝着轴孔11的方向延伸形成,因而可方便定叶轮成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定叶轮还可包括:设置在各弧形后板22上的导流片5,使得定叶轮非工作点的气流流动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静压效率。具体的说,各导流片5分别位于弧形后板22朝向轮本体1的一侧,并远离轮心设置。并且,导流片5远离轮本体1的一侧沿轴孔11轴线方向的投影与下导叶片3远离轮本体1一侧沿轴孔11轴线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合,因而通过导流片5可对气流进行分割,使得气流更好地过渡至下导叶片3一侧,并沿下导叶片3流出,提高气流的流速及流量,减小气流损失,进一步有效提高定叶轮的导风效率。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本体(1),沿轮心开设轴孔(11);若干上导叶片(2),绕所述轮心等距环设于所述轮本体(1)的外轮面;若干下导叶片(3),绕所述轮心等距环设于所述轮本体(1)的外轮面;各所述上导叶片(2)和各所述下导叶片(3)沿所述轮本体(1)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所述上导叶片(2)为弧形,且包括:弧形前板(21)、与所述弧形前板(21)相连的弧形后板(22),所述弧形前板(21)与所述轮本体(1)相连,且所述弧形前板(21)与所述弧形后板(22)的弯曲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本体(1),沿轮心开设轴孔(11);若干上导叶片(2),绕所述轮心等距环设于所述轮本体(1)的外轮面;若干下导叶片(3),绕所述轮心等距环设于所述轮本体(1)的外轮面;各所述上导叶片(2)和各所述下导叶片(3)沿所述轮本体(1)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所述上导叶片(2)为弧形,且包括:弧形前板(21)、与所述弧形前板(21)相连的弧形后板(22),所述弧形前板(21)与所述轮本体(1)相连,且所述弧形前板(21)与所述弧形后板(22)的弯曲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叶轮,其特征在于,在任意相邻的两个上导叶片(2)中,两个所述上导叶片(2)的弧形后板(22)之间隔开的距离大于两个弧形前板(21)之间隔开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叶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上导叶片(2)的所述弧形前板(21)与所述轮本体(1)的外轮面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叶片(2)的数量与所述下导叶片(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相对设置;各所述上导叶片(2)自与所述轮本体(1)相连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轮本体(1)的一端的方向,与各所述下导叶片(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浩
申请(专利权)人: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