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斗大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86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斗大梁,煤斗大梁包括:至少三根混凝土主柱(1)、多根上煤斗梁(2)、多根下煤斗梁(3)、多个支撑架(4)和多根煤斗次梁(5);至少三根混凝土主柱(1)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在煤斗大梁的每一侧,相邻的混凝土主柱(1)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根上煤斗梁(2)和一根下煤斗梁(3),上煤斗梁(2)位于下煤斗梁(3)的上方;上煤斗梁(2)与下煤斗梁(3)之间设置有一个支撑架(4);相邻的上煤斗梁(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煤斗次梁(5),使得煤斗传来的竖向荷载可以直接通过支撑架传递到混凝土主柱上,消除了煤斗荷载在混凝土柱内产生的弯矩,从而减少了混凝土主柱的尺寸以及混凝土的用量。

A Coal Bucket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斗大梁
本技术涉及结构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煤斗大梁。
技术介绍
煤斗是火力发电厂中重要的结构部分,其作用是储存并供给燃煤,通常单个煤斗及其内部的燃煤重量可达到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由于煤斗内的燃煤重量较大,需要通过煤斗大梁支撑起煤斗,以将煤斗固定。现有技术中,煤斗大梁一般包括,混凝土主柱以及设置在相邻混凝土主柱之间的煤斗支撑板,通过煤斗支撑板将煤斗托起。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混凝土主柱和支撑板的尺寸较大,增加了混凝土的用量,提高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斗大梁,可减少混凝土用量,从而降低成本。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斗大梁,所述煤斗大梁包括:至少三根混凝土主柱、多根上煤斗梁、多根下煤斗梁、多个支撑架和多根煤斗次梁;其中,至少三根所述混凝土主柱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在所述煤斗大梁的每一侧,相邻的所述混凝土主柱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根所述上煤斗梁和一根所述下煤斗梁,所述上煤斗梁位于所述下煤斗梁的上方;所述上煤斗梁与所述下煤斗梁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架;相邻的所述上煤斗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煤斗次梁。可选的,相邻的所述混凝土主柱之间的间距相等。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交叉形成的人字型的两个直杆,所述支撑架的顶端的端部设置在所述上煤斗梁上,所述支撑架的底端的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下煤斗梁上。可选的,所述上煤斗梁、所述下煤斗梁与所述混凝土主柱之间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上煤斗梁和所述煤斗次梁上分别设置有预埋件,用于与煤斗连接。可选的,所述预埋件为钢板或锚栓。可选的,所述煤斗大梁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可选的,所混凝土主柱、所述上煤斗梁、所述下煤斗梁、所述支撑架和所述煤斗次梁内部分别沿自身的延伸方向设置有钢筋。可选的,相邻的所述上煤斗梁设置在所述混凝土主柱的同一高度位置处。可选的,相邻的所述下煤斗梁设置在所述混凝土主柱的同一高度位置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斗大梁,煤斗大梁包括:多根混凝土主柱、多根上煤斗梁、多根下煤斗梁、多个支撑架和多根煤斗次梁;其中,多根混凝土主柱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在煤斗大梁的每一侧,相邻的混凝土主柱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根上煤斗梁和一根下煤斗梁,上煤斗梁位于下煤斗梁的上方;上煤斗梁与下煤斗梁之间设置有一个支撑架;相邻的上煤斗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煤斗次梁;使得煤斗传来的竖向荷载可以直接通过支撑架传递到混凝土主柱上,消除了煤斗荷载在混凝土柱内产生的弯矩,使受力合理,从而减少了混凝土主柱的尺寸以及混凝土的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斗大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斗大梁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斗大梁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斗大梁与煤斗结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混凝土主柱,2—上煤斗梁,3—下煤斗梁,4—支撑架,5—煤斗次梁,6—煤斗支腿,7—煤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斗大梁,包括:至少三根混凝土主柱、多根上煤斗梁、多根下煤斗梁、多个支撑架和多根煤斗次梁;其中,至少三根混凝土主柱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在煤斗大梁的每一侧,相邻的混凝土主柱之间设置分别设置有一根上煤斗梁和一根下煤斗梁,上煤斗梁位于下煤斗梁的上方;上煤斗梁与下煤斗梁之间设置有一个支撑架;相邻的上煤斗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煤斗次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煤斗大梁,构造为使得煤斗传来的竖向荷载可以直接通过支撑架传递到混凝土主柱上,消除了煤斗荷载在混凝土柱内产生的弯矩,使受力合理,从而减少了混凝土主柱的尺寸以及混凝土的用量。下面详细阐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煤斗大梁的结构、功能和优点。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斗大梁,图1是该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斗大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斗大梁的俯视图;图3是该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斗大梁的主视图;图4是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斗大梁与煤斗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煤斗大梁,该煤斗大梁包括:至少三根混凝土主柱1、多根上煤斗梁2、多根下煤斗梁3、多个支撑架4和多根煤斗次梁5。至少三根混凝土主柱1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在本技术中,混凝土主柱1的数量可以为三根以及三根以上,混凝土主柱1的数量决定着煤斗大梁的形状,当混凝土主柱1的数量为三根时,煤斗大梁的形状可以为棱柱形,当混凝土主柱1的数量为四根时,煤斗大梁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在煤斗大梁的每一侧,相邻的混凝土主柱1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根上煤斗梁2和一根下煤斗梁3,上煤斗梁2位于下煤斗梁3的上方;上煤斗梁2与下煤斗梁3之间设置有一个支撑架4;相邻的上煤斗梁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煤斗次梁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混凝土主柱1之间组成煤斗大梁的一个侧面,每一个侧面作为煤斗大梁的一侧。其中,上煤斗梁2和下煤斗梁3的形状分别可以为长方体,上煤斗梁2和下煤斗梁3的端部分别设置在混凝土主柱1上,如图3所示,上煤斗梁2和下煤斗梁3可以在延伸方向彼此平行设置。支撑架4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架4的形状可以为V型、X型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煤斗次梁5可以为一个长方体直杆,煤斗次梁5的两端的端部分别设置在上煤斗梁2上。下面详细阐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煤斗大梁的使用方法:如图5所示,在使用时,将煤斗7放置在煤斗大梁上,煤斗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煤斗支腿6(如图4所示),多个煤斗支腿6可以设置在上煤斗梁和煤斗次梁上,从而使煤斗大梁对煤斗有支撑作用。为了保持煤斗大梁的稳定性,相邻的混凝土主柱1之间的间距相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相邻的混凝土主柱1之间的间距相等时,在煤斗大梁支撑煤斗7时,使得每个混凝土主柱1受力平衡。为了加强煤斗大梁的支撑力,支撑架4可以设置方式有多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架4包括交叉形成的人字型的两个直杆,支撑架4的顶端的端部设置在上煤斗梁2上,支撑架4的底端的端部分别设置在下煤斗梁3上。进一步的,支撑架4的顶端的端部可设置在上煤斗梁2的中间位置上,支撑架4的底端的端部可分别设置在下煤斗梁3与混凝土主柱1的连接位置处。为了使上煤斗梁2、下煤斗梁3与混凝土主柱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防止上煤斗梁2与混凝土主柱1之间、下煤斗梁3与混凝土主柱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上煤斗梁2、下煤斗梁3与混凝土主柱1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在本技术实施中,一体成型可以为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为了将煤斗7固定在煤斗大梁上,上煤斗梁2和煤斗次梁5上分别设置有预埋件,用于与煤斗连接。其中,预埋件可以为钢板或锚栓。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预埋件为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斗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斗大梁包括:至少三根混凝土主柱(1)、多根上煤斗梁(2)、多根下煤斗梁(3)、多个支撑架(4)和多根煤斗次梁(5);其中,至少三根所述混凝土主柱(1)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在所述煤斗大梁的每一侧,相邻的所述混凝土主柱(1)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根所述上煤斗梁(2)和一根所述下煤斗梁(3),所述上煤斗梁(2)位于所述下煤斗梁(3)的上方;所述上煤斗梁(2)与所述下煤斗梁(3)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架(4);相邻的所述上煤斗梁(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煤斗次梁(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斗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斗大梁包括:至少三根混凝土主柱(1)、多根上煤斗梁(2)、多根下煤斗梁(3)、多个支撑架(4)和多根煤斗次梁(5);其中,至少三根所述混凝土主柱(1)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在所述煤斗大梁的每一侧,相邻的所述混凝土主柱(1)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根所述上煤斗梁(2)和一根所述下煤斗梁(3),所述上煤斗梁(2)位于所述下煤斗梁(3)的上方;所述上煤斗梁(2)与所述下煤斗梁(3)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架(4);相邻的所述上煤斗梁(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煤斗次梁(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斗大梁,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混凝土主柱(1)之间的间距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斗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包括交叉形成的人字型的两个直杆,所述支撑架(4)的顶端的端部设置在所述上煤斗梁(2)上,所述支撑架(4)的底端的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下煤斗梁(3)上。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玺黄友强张爱中张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