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辛军专利>正文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582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落水管、至少一个蓄水管、至少一个分流器和至少一个连接管,落水管和蓄水管通过连接管连通,分流器安装于连接管中,分流器分流部和连接部,分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蓄水管与所述通孔连通,雨水从所述落水管落到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将雨水分流到所述蓄水管中以收集雨水,当所述蓄水管中的雨水蓄满时,雨水通过通孔进入落水管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蓄水管直立于落水管的侧边,不需要在地面建造额外的蓄水池,不仅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同时可以收集雨水并利用雨水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A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的方向,其核心是雨水的管理,合理利用雨水,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但是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都是在地面建蓄水池,这种蓄水池占地太大,制造成本高,甚至因场地的问题而导致而无法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实施容易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落水管、至少一个蓄水管、至少一个分流器和至少一个连接管,所述落水管和所述蓄水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分流器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中,所述分流器包括分流部和连接部,所述分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蓄水管与所述通孔连通,雨水从所述落水管落到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将雨水分流到所述蓄水管中以收集雨水,当所述蓄水管中的雨水蓄满时,雨水通过通孔进入落水管排出。其中,所述分流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其中,所述分流部的截面为倒“V”形。其中,所述连接部还设有多个连接壁,所述通孔为多个,所述连接壁和所述通孔间隔设计。其中,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安装于所述蓄水管的下端,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水龙头和过滤网,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蓄水管连通,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水龙头连通,所述过滤网安装于所述水龙头的出口以过滤脏物。其中,所述排水管为三通管,排水管的第三端为脏物出口,当排水管堵塞时,可以通过第三端清理脏物。其中,所述蓄水管为多个,并分别排列于所述落水管的侧边。其中,所述蓄水管为多个,所述蓄水管相互套接或所述蓄水管并排排列并通过连通管连通。其中,所述分流器为多个,所述蓄水管为多个,所述蓄水管和所述分流器一一对应。其中,所述蓄水管分层设计,每一个蓄水管和落水管都有一个连接管,每一个分流器安装于对应的连接管中。本技术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蓄水管直立于落水管的侧边,不需要在地面建造额外的蓄水池,不仅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同时可以收集雨水并利用雨水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落水管和连通管组装的立体图示意图;图4是图3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3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及图7为本技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100a、100c-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10a、10c-落水管,20、20a、20c-蓄水管,30、30a、30c-分流器,31-分流部,32-连接部,321-通孔,322-连接壁,40、40a、40c-连接管,50、50a、50c-排水装置,51-排水管,52-水龙头,53-过滤网,21c-连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至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应用于各种建筑物。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落水管10、至少一个蓄水管20、至少一个分流器30和至少一个连接管40,所述落水管40和所述蓄水管20通过所述连接管40连通,所述分流器30安装于所述连接管40中,所述分流器30包括分流部31和至少一个连接部32,所述分流部31位于所述连接部32的顶部,所述连接部32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21,所述蓄水管20与所述通孔321连通,雨水从所述落水管10落到分流部31,所述分流部31将雨水分流到所述蓄水管20中以收集雨水,当所述蓄水管20中的雨水蓄满时,雨水通过通孔321进入落水管10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管40位于落水管10的上端,即连接管10位于传统排水系统的前端,靠近屋顶,换而言之,本实施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为前端分散式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雨天时,雨水从落水管10流入并通过分流器30将雨水分流到蓄水管20中以收集雨水,以便后面被利用,比如浇灌花草树木、清洁用水、厕所冲水等。同时,因雨水被收集利用,也减少了污水处理成本。如果蓄水管20中的雨水蓄满后,多余的雨水通过分流器30的通孔321流入落水管10排入原有的雨水排出系统。换而言之,本技术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不仅可以收集雨水、利用雨水,同时可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本技术中的落水管10是建筑物中原有的落水管10,分流器30安装于连通落水管10和所述蓄水管20的连接管40中,蓄水管20安装于落水管10的侧边,这样不会破坏建筑物原有的雨水排出系统,降低了使用成本和建造成本。进一步,因蓄水管20直立于落水管10的侧边,不需要在地面建造额外的蓄水池,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城市美观。换而言之,因本技术的蓄水管20直立于落水管10的侧边,结构简单,实施容易,造价低廉,同时可以缓解雨洪排放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落水管10和蓄水管20都是中空的水管,分流器30安装于连通落水管10和蓄水管20的连接管40中,进一步节省了空间,降低成本。在本实施方式中,蓄水管20是多个,直立在落水管10的侧边,即落水管10和蓄水管20平行设计。进一步,蓄水管20还可以连接另外的蓄水管20,即蓄水管20相互套接,并可以根据需要一直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蓄水管20通过连接管40套接。请参考图4和图5,所述分流部31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32的直径。所述分流部31的截面为倒“V”形。所述连接部32还设有多个连接壁322,所述通孔321为多个,所述连接壁322和所述通孔321间隔设计。因为分流部31的截面为倒“V”形,或者说分流部31的截面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落水管、至少一个蓄水管、至少一个分流器和至少一个连接管,所述落水管和所述蓄水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分流器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中,所述分流器包括分流部和连接部,所述分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蓄水管与所述通孔连通,雨水从所述落水管落到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将雨水分流到所述蓄水管中以收集雨水,当所述蓄水管中的雨水蓄满时,雨水通过通孔进入落水管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落水管、至少一个蓄水管、至少一个分流器和至少一个连接管,所述落水管和所述蓄水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分流器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中,所述分流器包括分流部和连接部,所述分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蓄水管与所述通孔连通,雨水从所述落水管落到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将雨水分流到所述蓄水管中以收集雨水,当所述蓄水管中的雨水蓄满时,雨水通过通孔进入落水管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的截面为倒“V”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设有多个连接壁,所述通孔为多个,所述连接壁和所述通孔间隔设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还包括排水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军
申请(专利权)人:辛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