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582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包括支撑立柱(1)、围护结构(2)、挡土墙(3)以及车站顶板(4);所述围护结构(2)沿管线方向设于所述车站顶板(4)两边,所述挡土墙(3)垂直于所述围护结构(2)设于车站顶板(4)的两侧,包括混凝土垫层(301)和垂直于该混凝土垫层(301)设置的挡墙本体(304),所述挡墙本体(304)与围护结构(2)贴合连接,所述挡墙本体(304)和混凝土垫层(301)之间构成可容纳管线(5)的管廊(306)。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管线改迁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横跨车站管线均可一次迁改到位,解决了重力流管线无法通过及管廊距离太小影响顶板混凝土浇筑质量等问题,极大提高了管线改迁效率和车站施工便利性。

A Pipeline Relo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tro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施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地铁车站经常设置在人口密集区交叉路口,设置范围内管线多而复杂。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管线改迁是制约车站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目前常见横跨车站管线处理方法有改迁至车站范围外和原位保护两种。管线原位保护是在车站范围内设置临时盖板,将管线改迁至盖板上。该方法对重力流管线改迁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影响着车站施工质量及进度。横跨车站管线常见处理方法有改迁至车站影响范围外和车站范围内保护两种。其中车站范围内保护,如图1和图2所示,常见的方法是临时盖板3与支撑体系进行结合处理,管线改迁至临时盖板3上。临时盖板3对雨污水等重力性管线改迁具有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车站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而且在车站施工完成后,需要对管线进行回迁,增加了施工工作量,降低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及方法,管线通过车站逆做顶板及挡土墙形成的管廊进行永久改迁,解决了重力流管线无法通过的问题,采用逆做顶板兼做管廊,解决了顶板与传统管廊距离太小影响顶板混凝土浇筑质量等问题,横跨车站管线均可一次迁改到位,避免了管线二次回迁的麻烦,极大提高了管线改迁效率和车站施工便利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围护结构、挡土墙以及车站顶板;其中,所述支撑立柱设于车站顶板底部,用于支撑所述车站顶板;所述围护结构沿管线方向设于所述车站顶板两边,该围护结构沉入车站顶板以下一段距离,为所述挡土墙提供稳固的支撑;所述挡土墙垂直于所述围护结构设于车站顶板的两侧,为倒T型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和垂直于该混凝土垫层设置的挡墙本体,所述挡墙本体与围护结构贴合连接,所述挡墙本体和混凝土垫层之间构成可容纳管线的管廊,实现管线的永久改迁。进一步地,所述挡土墙包括设于所述混凝土垫层顶部的顶板,该顶板兼做车站顶板。进一步地,所述挡墙本体靠近所述车站顶板一端设有第一泄水孔。进一步地,所述挡墙本体顶部合适位置设有第二泄水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泄水孔和第二泄水孔采用5%的坡度设计,且坡度朝向所述管廊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垫层内设有逆做顶板钢筋。进一步地,所述挡墙本体内设有挡墙钢筋。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立柱为多个,成列设于所述车站顶板两端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围护结构为钢板桩、波纹板结构或其他类似结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方法,应用所述的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实现,包括如下步骤:S1:对管线改迁线路进行开挖,完成支撑立柱及围护结构的施工;S2:施工车站顶板,逆做顶板钢筋和挡墙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施工第一泄水孔和第二泄水孔,待混凝土凝固达到预定强度,构成混凝土垫层和挡墙本体,并在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顶板,构成管廊;S3:将管线改迁至管廊中,完成对管线的改迁工作。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管线改迁装置,管线通过车站逆做顶板及挡土墙形成的管廊进行永久改迁,解决了重力流管线无法通过的问题,采用逆做顶板兼做管廊,解决了顶板与传统管廊距离太小影响顶板混凝土浇筑质量等问题,横跨车站管线均可一次迁改到位,避免了管线二次回迁的麻烦,极大提高了管线改迁效率和车站施工便利性。2.本专利技术的管线改迁装置,结构简单,施工便利,克服了重力性管线横跨车站需要大距离绕行排水不畅的问题,提高了管线改迁效率,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3.本专利技术的管线改迁装置,采用管廊和车站顶板结合的方式,取消了传统的临时盖板装置,将临时盖板与车站主体结构间距太小影响顶板施工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4.本专利技术的管线改迁装置,第一泄水孔和第二泄水孔优选采用5%的坡度设计,且坡度朝向管廊外侧,从而将管廊内的泥水排出。5.本专利技术的管线改迁装置,混凝土垫层内设有逆做顶板钢筋,同时挡墙本体内设有挡墙钢筋,绑扎好钢筋后,浇筑混凝土,共同构成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这种挡土墙结构强度高,足以支撑雨污水等重力性管线,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6.本专利技术的管线改迁方法,提高了管线改迁效率及车站工程施工效率,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设计简单、施工便捷、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度高等优点,在地铁车站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线临时改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挡土墙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挡土墙配筋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支撑立柱、2-围护结构、3-挡土墙、4-车站顶板、5-管线;301-混凝土垫层、302-顶板、303-第一泄水孔、304-挡墙本体、305-第二泄水孔、306-管廊、307-逆做顶板钢筋、308-挡墙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立柱1、围护结构2、挡土墙3以及车站顶板4。其中,所述支撑立柱1设于车站顶板4底部,用于支撑所述车站顶板4,所述围护结构2设于车站顶板4两侧,所述挡土墙3垂直于所述围护结构2设于车站顶板4的两侧,并与车站顶板4共同构成可容纳管线5的管廊空间。管线通过车站逆做顶板及挡土墙形成的管廊进行永久改迁,解决了重力流管线无法通过的问题,采用逆做顶板兼做管廊,解决了顶板与传统管廊距离太小影响顶板混凝土浇筑质量等问题,横跨车站管线均可一次迁改到位,避免了管线二次回迁的麻烦,极大提高了管线改迁效率和车站施工便利性。具体而言,支撑立柱1设于车站顶板4底部,优选为多个,成列设于所述车站顶板4的两端,用以支撑所述车站顶板4。优选地,支撑立柱1为圆柱结构或方形结构,其数量及分布形式根据需要改迁管线的重量计算获得。围护结构2沿管线方向设于车站顶板4的两边,如图4所示,围护结构2沉入车站顶板4以下一段距离,为所述挡土墙3提供稳固的支撑。优选地,所述围护结构2为钢板桩、波纹板结构或其他类似的结构。此外,如图5所示,挡土墙3为倒T型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301、设于该混凝土垫层301顶部的顶板302和垂直于该顶板302设置的挡墙本体304,其中,挡墙本体304与围护结构2贴合连接,顶板302兼做车站顶板4。如图4所示,挡土墙3对称设置,挡墙本体304和混凝土垫层301之间构成可容纳管线5的管廊306,采用管廊和车站顶板结合的方式,取消了传统的临时盖板装置,将临时盖板与车站主体结构间距太小影响顶板施工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进一步地,在挡墙本体304靠近车站顶板一段设有第一泄水孔303,此外,在挡墙本体304顶部合适位置设有第二泄水孔305,第一泄水孔303和第二泄水孔305优选采用5%的坡度设计,且坡度朝向管廊306外侧,从而将管廊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1)、围护结构(2)、挡土墙(3)以及车站顶板(4);其中,所述支撑立柱(1)设于车站顶板(4)底部,用于支撑所述车站顶板(4);所述围护结构(2)沿管线方向设于所述车站顶板(4)两边,该围护结构(2)沉入车站顶板(4)以下一段距离,为所述挡土墙(3)提供稳固的支撑;所述挡土墙(3)垂直于所述围护结构(2)设于车站顶板(4)的两侧,为倒T型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301)和垂直于该混凝土垫层(301)设置的挡墙本体(304),所述挡墙本体(304)与围护结构(2)贴合连接,所述挡墙本体(304)和混凝土垫层(301)之间构成可容纳管线(5)的管廊(306),实现管线(5)的永久改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1)、围护结构(2)、挡土墙(3)以及车站顶板(4);其中,所述支撑立柱(1)设于车站顶板(4)底部,用于支撑所述车站顶板(4);所述围护结构(2)沿管线方向设于所述车站顶板(4)两边,该围护结构(2)沉入车站顶板(4)以下一段距离,为所述挡土墙(3)提供稳固的支撑;所述挡土墙(3)垂直于所述围护结构(2)设于车站顶板(4)的两侧,为倒T型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301)和垂直于该混凝土垫层(301)设置的挡墙本体(304),所述挡墙本体(304)与围护结构(2)贴合连接,所述挡墙本体(304)和混凝土垫层(301)之间构成可容纳管线(5)的管廊(306),实现管线(5)的永久改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3)包括设于所述混凝土垫层(301)顶部的顶板(302),该顶板(302)兼做车站顶板(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本体(304)靠近所述车站顶板(4)一端设有第一泄水孔(303)。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本体(304)顶部合适位置设有第二泄水孔(305)。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管线改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正波罗会平蔡武林王鹏张波梁广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