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沉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77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沉井工程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沉井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沉井结构本体和混凝土保护套,混凝土保护套设置在沉井结构本体的外侧,混凝土保护套的上端通过螺钉拆卸连接有环状盖板,沉井结构本体的下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强钢板,加强钢板可以提高沉井结构本体底部的支撑强度;这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沉井结构通过在沉井结构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防护套,利用混凝土保护套将沉井结构本体与淤泥等杂质隔离开来,防止淤泥等腐蚀沉井结构本体,使沉井结构保持一定的强度,支撑效果更好,并且混凝土保护套与沉井结构本体可以起到两层支撑的作用,支撑强度更大,支撑效果和质量更好。

A caisson structure suitable for complex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沉井结构
本技术涉及沉井工程的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沉井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许多城市市政建设对既有污水管道进行改造,以满足发展需求。目前,城镇排水系统是雨污分流的,因此道路排水系统主要针对的是雨水,而市政排水系统主要针对的是城市污水。城乡结合部的污水管道改造已迫在眉捷,而污水管道的施工通常采取分段施工的方法,有明挖法和顶管法,顶管法是通过接受井和工作井放下顶管设备,顶管设备将污水管道建造起来,接受井和工作井通常采取沉井方法,沉井施工是近几年发展的新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经济适用、建筑能耗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得以保障等特点,为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沉井是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经过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使其成为桥梁墩台或其它结构物的基础。现有的沉井的整体结构强度不牢固,并且沉井本体与外侧的泥土和水等直接接触,在沉井结构薄弱的地方更加容易受到腐蚀,因此可能会导致沉井结构出现裂缝和倒塌,因此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沉井结构,其通过在沉井结构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防护套,利用混凝土保护套将沉井结构本体与淤泥等杂质隔离开来,防止淤泥等腐蚀沉井结构本体,使沉井结构保持一定的强度,支撑效果更好,并且混凝土保护套与沉井结构本体可以起到两层支撑的作用,支撑强度更大,支撑效果和质量更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沉井结构,包括沉井结构本体,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保护套,所述沉井结构本体与混凝土保护套呈同心圆状设置,所述沉井结构本体与混凝土保护套滑动连接,所述混凝土保护套的上端拆卸连接有环状盖板,所述环状盖板的内圈与沉井结构本体的内壁相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保护套能够使沉井结构本体与泥土、淤泥以及污水等分隔开,使沉井结构本体不容易受到腐蚀,因此沉井结构本体能够保持一定的强度,在施工的过程中,沉井结构本体的侧壁不会出现开裂倒塌的现象,从而沉井结构本体能够保持一定的强度,沉井结构本体与混凝土保护套滑动连接,沉井结构本体能够保持正常的下沉,环状盖板的设置能够对雨水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使混凝土保护套与沉井结构本体之间不会进入大量的水,使沉井结构本体保持一定的干燥,避免沉井结构本体出现开裂倒塌的现象。进一步设置: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强连臂,所述混凝土保护套上开设有与加强连臂匹配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连臂能够在沉井结构本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的时候在混凝土保护套的侧壁上滑动,保证沉井结构本体的正常施工,并且加强连臂能够增强混凝土保护套与沉井结构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沉井结构的外侧有一定的支撑,稳固性更好。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强连臂远离沉井结构本体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通过弹簧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横截面设置为三角形结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卡接块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强连臂远离沉井结构本体的一端插接在凹槽中的时候,卡接块能够在弹簧的弹性势能下与滑槽的内侧壁相抵接,防止加强连臂与滑槽相脱离,使沉井结构本体与混凝土保护套之间的连接更稳固。进一步设置:所述滑槽的侧壁设置有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强连臂在插接进滑槽的时候,倒角的设置能够实现加强连臂与滑槽的定位,方便快速准确的将加强连臂插接进滑槽内。进一步设置:所述环状盖板上端靠近内圈的边缘处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远离沉井结构本体的一侧设置为下凹的圆弧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台的设置能够形成一个防水台,当有污水和雨水的时候,污水和雨水在凸台的导引下向远离沉井结构本体的方向流动,防止雨水或污水顺着沉井结构本体的内侧壁滑落至沉井结构本体的底端,防止雨水或者污水的堆积。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强连臂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沉井结构本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的设置能够对加强连臂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使加强连臂在向滑移的时候有一定的支撑,并且也可以对沉井结构本体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使沉井结构本体与加强连臂的连接处更加的牢固。进一步设置: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的下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强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钢板的设置可以对沉井结构的底端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使沉井结构本体的下端能够有更好的支撑性和稳固性,从而可以提高整个沉井结构本体的支撑力度和整体钢性。进一步设置:所述沉井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封板,所述封板上端边缘处开设有环状积水槽,所述环状积水槽中开设有排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积水槽的设置能够积蓄一定的雨水或者污水,防止沉井结构本体底部积蓄大量雨水,保证工人的正常施工,排水孔的设置能够使雨水或者污水顺利排走,保持沉井结构本体底部的干燥方便工作人员的施工。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混凝土保护套能够使沉井结构本体与泥土、淤泥以及污水等分隔开,使沉井结构本体不容易受到腐蚀,因此沉井结构本体能够保持一定的强度;2、环状盖板的设置能够对雨水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使沉井结构本体保持一定的干燥,避免沉井结构本体出现开裂倒塌的现象;3、加强连臂能够增强混凝土保护套与沉井结构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沉井结构的外侧有一定的支撑,稳固性更好;4、支撑块的设置能够对加强连臂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使加强连臂在向滑移的时候有一定的支撑,并且也可以对沉井结构本体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体现沉井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体现混凝土保护套与沉井结构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用于体现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用于体现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用于体现图2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用于体现沉井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沉井结构本体;2、混凝土保护套;3、环状盖板;4、加强连臂;5、滑槽;6、凹槽;7、弹簧;8、卡接块;9、倒角;10、凸台;11、支撑块;12、加强钢板;13、封板;14、环状积水槽;15、排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沉井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沉井结构本体1和混凝土保护套2,混凝土保护套2设置在沉井结构本体1的外侧,并且沉井结构本体1与混凝土保护套2呈同心圆状设置,混凝土保护套2的上端通过螺钉拆卸连接有环状盖板3,环状盖板3上端设置有凸台10,凸台10设置在环状盖板3靠近内圈的边缘处,凸台10远离沉井结构本体1的一侧设置为下凹的圆弧状,环状盖板3的内圈与沉井结构本体1的内壁相齐平,当雨水和污水滞留在环状盖板3上端的时候,凸台10能够导引水流,防止水流进入沉井结构本体1的内部。如图2所示,沉井结构本体1的下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强钢板12,加强钢板12可以提高沉井结构本体1底部的支撑强度,使沉井就结构的支撑性更好,混凝土保护套2上开设有竖直的滑槽5,沉井结构本体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强连臂4,加强连臂4设置在沉井结构本体1上部分的位置。如图3所示,加强连臂4远离沉井结构本体1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凹槽6,凹槽6内滑动连接有卡接块8,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沉井结构,包括沉井结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保护套(2),所述沉井结构本体(1)与混凝土保护套(2)呈同心圆状设置,所述沉井结构本体(1)与混凝土保护套(2)滑动连接,所述混凝土保护套(2)的上端拆卸连接有环状盖板(3),所述环状盖板(3)的内圈与沉井结构本体(1)的内壁相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沉井结构,包括沉井结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保护套(2),所述沉井结构本体(1)与混凝土保护套(2)呈同心圆状设置,所述沉井结构本体(1)与混凝土保护套(2)滑动连接,所述混凝土保护套(2)的上端拆卸连接有环状盖板(3),所述环状盖板(3)的内圈与沉井结构本体(1)的内壁相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强连臂(4),所述混凝土保护套(2)上开设有与加强连臂(4)匹配的滑槽(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臂(4)远离沉井结构本体(1)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内通过弹簧(7)连接有卡接块(8),所述卡接块(8)的横截面设置为三角形结构,所述弹簧(7)的一端与凹槽(6)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卡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剑敏李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成之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