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柔软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708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柔软剂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性能柔软剂,包括如下组分: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二甲氧氨基硅烷、活性聚醚、四甲基氢氧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氨、异丙醇、碘化钾,按照重量百分比为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6%,八甲基环四硅氧烷50‑60%,二甲氧氨基硅烷5‑10%,活性聚醚10‑20%,四甲基氢氧化铵0.1‑0.5%,十八烷基二甲基氨10‑20%、异丙醇12‑15%,碘化钾少量,该高性能柔软剂中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用于提高织物手感、亲水性有机硅季铵盐提供抗菌性能,使得织物抗菌防臭,然后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按照合适配比混合,两者协同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抗菌以及柔软性能。

A High Performance Softe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柔软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软剂
,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柔软剂。
技术介绍
柔软剂是一类能改变纤维的静、动摩擦系数的化学物质。当改变时,手感触摸有平滑感,易于在纤维或织物上移动;当改变动摩擦系数时,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微细结构易于相互移动,也就是纤维或者织物易于变形。二者的综合感觉就是柔软。柔软剂按离子性来分有阳离子型、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季铵盐型四种。但是现有的柔软剂性能单一,不能有效的针对纺织物进行抗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柔软剂性功能单一,性能不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性能柔软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高性能柔软剂,包括如下组分: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二甲氧氨基硅烷、活性聚醚、四甲基氢氧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氨、异丙醇、碘化钾,按照重量百分比为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6%,八甲基环四硅氧烷50-60%,二甲氧氨基硅烷5-10%,活性聚醚10-20%,四甲基氢氧化铵0.1-0.5%,十八烷基二甲基氨10-20%、异丙醇12-15%,碘化钾少量。优选的,所述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纯度为百分之九十八。优选的,所述高性能柔软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S1、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以及氮气罐的四口烧瓶中按照上述配比依次加入十八烷基二甲基氨、异丙醇、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头通入氮气进行低速搅拌,加热温度为80-90℃,在回流温度连续反应20-30h,然后过滤溶液除去不溶性抗氧化剂残渣,最后减压蒸馏回收容溶剂和未反应物,最后得到呈金黄色有机硅季铵盐;S2、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以及氮气罐的四口烧瓶中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然后进行升温低速搅拌,控制温度在100-115℃,然后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然后持续加热保温30-45min,等待其粘度明显增大后按照上述配比加入二甲氧氨基硅烷作为偶联剂,控制温度在100-115℃持续加热保温3-6h后得到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S3、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以及氮气罐的四口烧瓶中加入S2中制备的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然后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异丙醇,然后加热保温在80-90℃之间进行回流反应,直至反应物呈透明状后继续保温3-4h,最后进行减压蒸馏脱去异丙醇得到聚醚改性氨基硅油;S4、高性能柔软剂的混配,将上述得到的有机硅季铵盐、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以及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加入到搅拌设备中进行均匀混合,其按照重量配比为有机硅季铵盐: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1:2:2,然后进行高速分散搅拌直至得到浅黄色粘稠液体完成高性能柔软剂的制备。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还加入微量的稀释碘化钾溶液作为抗氧化剂。优选的,所述步骤S1、S3中减压蒸馏时控制气压在0.01至0.04MPa之间。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性能柔软剂,有益效果在于:该高性能柔软剂中含有有机硅季铵盐、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用于提高织物手感、亲水性使得织物更加的舒适柔软,有机硅季铵盐提供抗菌性能,使得织物抗菌防臭,然后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按照合适配比混合,两者协同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抗菌以及柔软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高性能柔软剂,包括如下组分: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二甲氧氨基硅烷、活性聚醚、四甲基氢氧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氨、异丙醇、碘化钾,按照重量百分比为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50%,二甲氧氨基硅烷5%,活性聚醚10%,四甲基氢氧化铵0.1%,十八烷基二甲基氨10%、异丙醇12%,碘化钾少量,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纯度为百分之九十八。高性能柔软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S1、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以及氮气罐的四口烧瓶中按照上述配比依次加入十八烷基二甲基氨、异丙醇、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头通入氮气进行低速搅拌,加热温度为80-90℃,在回流温度连续反应20-30h,然后过滤溶液除去不溶性抗氧化剂残渣,最后减压蒸馏回收容溶剂和未反应物,最后得到呈金黄色有机硅季铵盐,最后加入微量的稀释碘化钾溶液作为抗氧化剂,控制气压在0.01MPa;S2、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以及氮气罐的四口烧瓶中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然后进行升温低速搅拌,控制温度在100℃,然后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然后持续加热保温30min,等待其粘度明显增大后按照上述配比加入二甲氧氨基硅烷作为偶联剂,控制温度在100℃持续加热保温3h后得到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S3、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以及氮气罐的四口烧瓶中加入S2中制备的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然后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异丙醇,然后加热保温在80℃之间进行回流反应,直至反应物呈透明状后继续保温3h,最后进行减压蒸馏脱去异丙醇得到聚醚改性氨基硅油;S4、高性能柔软剂的混配,将上述得到的有机硅季铵盐、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以及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加入到搅拌设备中进行均匀混合,其按照重量配比为有机硅季铵盐: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1:2:2,然后进行高速分散搅拌直至得到浅黄色粘稠液体完成高性能柔软剂的制备。实施例二一种高性能柔软剂,包括如下组分: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二甲氧氨基硅烷、活性聚醚、四甲基氢氧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氨、异丙醇、碘化钾,按照重量百分比为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53%,二甲氧氨基硅烷6%,活性聚醚13%,四甲基氢氧化铵0.2%,十八烷基二甲基氨13%、异丙醇13%,碘化钾少量,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纯度为百分之九十八。高性能柔软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S1、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以及氮气罐的四口烧瓶中按照上述配比依次加入十八烷基二甲基氨、异丙醇、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头通入氮气进行低速搅拌,加热温度为83℃,在回流温度连续反应23h,然后过滤溶液除去不溶性抗氧化剂残渣,最后减压蒸馏回收容溶剂和未反应物,最后得到呈金黄色有机硅季铵盐,最后加入微量的稀释碘化钾溶液作为抗氧化剂,控制气压在0.02MPa;S2、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以及氮气罐的四口烧瓶中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然后进行升温低速搅拌,控制温度在105℃,然后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然后持续加热保温35min,等待其粘度明显增大后按照上述配比加入二甲氧氨基硅烷作为偶联剂,控制温度在105℃持续加热保温4h后得到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S3、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以及氮气罐的四口烧瓶中加入S2中制备的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然后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异丙醇,然后加热保温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柔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二甲氧氨基硅烷、活性聚醚、四甲基氢氧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氨、异丙醇、碘化钾,按照重量百分比为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6%,八甲基环四硅氧烷50‑60%,二甲氧氨基硅烷5‑10%,活性聚醚10‑20%,四甲基氢氧化铵0.1‑0.5%,十八烷基二甲基氨10‑20%、异丙醇12‑15%,碘化钾少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柔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二甲氧氨基硅烷、活性聚醚、四甲基氢氧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氨、异丙醇、碘化钾,按照重量百分比为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6%,八甲基环四硅氧烷50-60%,二甲氧氨基硅烷5-10%,活性聚醚10-20%,四甲基氢氧化铵0.1-0.5%,十八烷基二甲基氨10-20%、异丙醇12-15%,碘化钾少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柔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纯度为百分之九十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柔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性能柔软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S1、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以及氮气罐的四口烧瓶中按照上述配比依次加入十八烷基二甲基氨、异丙醇、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头通入氮气进行低速搅拌,加热温度为80-90℃,在回流温度连续反应20-30h,然后过滤溶液除去不溶性抗氧化剂残渣,最后减压蒸馏回收容溶剂和未反应物,最后得到呈金黄色有机硅季铵盐;S2、聚醚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以及氮气罐的四口烧瓶中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然后进行升温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世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