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563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6:36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井、隔油调节池、污水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膜生物反应池、消毒池和湿地稳定塘,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本系统结构设计科学,处理效果好,能够实现全自动控制并且能耗较低。

A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and Reus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回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补充景观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水资源日益匮乏及污水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自来水的价格日益上涨,生活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回用,回用主要用于与人体非接触的用水场合,比如景观湖水补充、冲厕所、浇绿化、洗车等。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污水得以治理而且变废为宝,使污水经处理后得以重新利用,为国家节约了水资源。目前市场上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设备比较复杂,并且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处理效果好,能够实现全自动控制并且能耗较低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为实现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井、隔油调节池、污水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膜生物反应池、消毒池和湿地稳定塘,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机械格栅,所述机械格栅后方设置细格栅网,集水井底部还设有至少2台第一污水提升泵;所述污水调节池底部设有潜水搅拌机、穿孔曝气管和至少2台第二污水提升泵;所述缺氧池内设有弹性立体填料层;所述好氧池内设有生物填料,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膜生物反应池至少被分割成两格,每格内均设有若干组膜生物组件,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底部连接抽吸泵和回流泵,所述回流泵与好氧池连接,所述抽吸泵与污泥浓缩池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还连接生物除臭塔。作为优选,所述机械格栅的栅隙为3mm,所述细格栅网的栅隙为1mm,机械格栅去除生活污水中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分离后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经自带压榨脱水后定期外运,机械格栅后置细格栅网从而保护后续工作水泵使用寿命并降低系统处理工作负荷。作为优选,所述污水调节池内还设有溢流超越管,以便水位过高或检修设备时使用。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立体填料层的层高为0.9~1m,所述弹性立体填料层为聚烯烃。作为优选,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内的膜生物组件为浸没式平板膜,每格内至少包括14组膜生物组件。作为优选,所述膜生物反应池上方还设有膜组件清洗配药箱,用于在线清洗膜组件。作为优选,所述集水井、污水调节池、缺氧池、膜生物反应池和消毒池内均设有液位检测仪。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污水提升泵、潜水搅拌机、第二污水提升泵、抽吸泵、液位检测仪、回流泵均与PLC控制系统连接,PLC控制系统,根据每个池内的液位高度,实现自动控制。作为优选,所述湿地稳定塘为荷花湿地稳定塘、芦苇湿地稳定塘或香蒲湿地稳定塘。本技术的有益之处:第一,将膜生物反应池至少分割成两格,平时可以两格一起使用,当生活污水较少时则可只开其中一个使用,有效的降低的能耗;第二,利用液位检测仪和PLC控制器,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控制;第三,膜组件在线清洗,能够实现连续运行,不停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运行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集水井、1.1是机械格栅、1.2是细格栅网、1.3是第一污水提升泵、2是隔油调节池、3是污水调节池、3.1是潜水搅拌机、3.2是穿孔曝气管、3.3是第二污水提升泵、4是缺氧池、4.1是弹性立体填料层、5是好氧池、5.1是生物填料、5.2是曝气管、6是膜生物反应池、6.1是膜生物组件、7是消毒池、8是湿地稳定塘、9是污泥浓缩池、10是生物除臭塔、11是膜组件清洗配药箱、12是PLC控制系统、13是抽吸泵、14是回流泵、15是液位检测仪、16是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井1、隔油调节池2、污水调节池3、缺氧池4、好氧池5、膜生物反应池6、消毒池7和湿地稳定塘8,还包括PLC控制系统12;所述集水井1内设置机械格栅1.1,所述机械格栅1.1后方设置细格栅网1.2,集水井1底部还设有至少2台第一污水提升泵1.3;所述污水调节池3底部设有潜水搅拌机3.1、穿孔曝气管3.2和至少2台第二污水提升泵3.3;所述缺氧池4内设有弹性立体填料层4.1;所述好氧池5内设有生物填料5.1,底部设有曝气管5.2;所述膜生物反应池6至少被分割成两格,每格内均设有若干组膜生物组件6.1,所述膜生物反应池6底部连接抽吸泵13和回流泵14,所述回流泵14与好氧池5连接,所述抽吸泵13与污泥浓缩池9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9还连接生物除臭塔10,所述机械格栅1.1的栅隙为3mm,所述细格栅网1.2的栅隙为1mm,所述污水调节池3内还设有溢流超越管,所述弹性立体填料层4.1的层高为0.9~1m,所述弹性立体填料层4.1为聚烯烃,所述膜生物反应池6内的膜生物组件6.1为浸没式平板膜,每格内至少包括14组膜生物组件,所述膜生物反应池6上方还设有膜组件清洗配药箱11,用于在线清洗膜组件,所述集水井1、污水调节池3、缺氧池4、膜生物反应池6和消毒池7内均设有液位检测仪15,所述第一污水提升泵1.3、潜水搅拌机3.1、第二污水提升泵3.3、抽吸泵13、液位检测仪15、回流泵14均与PLC控制系统12连接,PLC控制系统12根据每个池内的液位高度,实现自动控制,所述湿地稳定塘8为荷花湿地稳定塘、芦苇湿地稳定塘或香蒲湿地稳定塘。本系统工作原理:各污水收集点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后泵入集水井1,集水井1内设置一道机械格栅1.1,以去除生活污水中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分离后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经自带压榨脱水后定期外运,机械格栅1.1后设置细格栅网1.2过滤,从而保护后续工作水泵使用寿命并降低系统处理工作负荷;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动植物油类,故设置隔油调节池2,用于去除悬浮性油脂类污染物,除油去除后再进入污水调节池3,并在池中进行水质、水量调节,保证进入生化系统水质、水量稳定,污水调节池3内设置潜水搅拌机3.1,保持回流污泥的活性消化,并在池底设置穿孔曝气管3.2,一则可防止池中颗粒沉淀,二则可起到预曝气作用,污水调节池设计溢流超越管,以备检修等状态下使用;缺氧池4是将污水进一步混合,充分利用池内高效生物悬浮填料作为细菌载体,靠兼氧微生物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利于后道MBR处理池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通过回流的硝炭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进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好氧池5是是一种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的生物处理装置,通过提供氧源,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所吸附、降解,使水质得到净化,以利于后道MBR处理池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通过回流的硝炭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进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进一步去除氨氮;本申请中膜生物反应池6至少分为两格,每格放置14组膜生物组件,当生活污水量较少时可以只运行其中一个,减少能耗;抽吸泵13将膜生物反应池6中的污泥抽至污泥浓缩池9,回流泵14将膜生物反应池6中的部分污泥回流至好氧池5;本申请采用在线化学清洗的方法,采用膜组件清洗配药箱11配比投药经过提升泵送至膜生物组件6.1反洗口进行清洗,PLC控制系统12根据液位检测仪15的低、中、高液位情况,控制第一污水提升泵1.3、第二污水提升泵3.3、潜水搅拌机3.1、抽吸泵13和回流泵14进行自动工作。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井、隔油调节池、污水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膜生物反应池、消毒池和湿地稳定塘,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机械格栅,所述机械格栅后方设置细格栅网,集水井底部还设有至少2台第一污水提升泵;所述污水调节池底部设有潜水搅拌机、穿孔曝气管和至少2台第二污水提升泵;所述缺氧池内设有弹性立体填料层;所述好氧池内设有生物填料,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膜生物反应池至少被分割成两格,每格内均设有若干组膜生物组件,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底部连接抽吸泵和回流泵,所述回流泵与好氧池连接,所述抽吸泵与污泥浓缩池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还连接生物除臭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井、隔油调节池、污水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膜生物反应池、消毒池和湿地稳定塘,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机械格栅,所述机械格栅后方设置细格栅网,集水井底部还设有至少2台第一污水提升泵;所述污水调节池底部设有潜水搅拌机、穿孔曝气管和至少2台第二污水提升泵;所述缺氧池内设有弹性立体填料层;所述好氧池内设有生物填料,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膜生物反应池至少被分割成两格,每格内均设有若干组膜生物组件,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底部连接抽吸泵和回流泵,所述回流泵与好氧池连接,所述抽吸泵与污泥浓缩池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还连接生物除臭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格栅的栅隙为3mm,所述细格栅网的栅隙为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调节池内还设有溢流超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韬蒋建军顾胤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通科技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