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泥回收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5593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6:27
一种炭泥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搅拌装置、炭泥清洗装置、炭泥分离装置、炭烘干装置、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所述搅拌装置动力端设置于炭泥清洗装置外部,所述搅拌装置工作端穿过炭泥清洗装置顶端的通孔并设置于炭泥清洗装置内部,所述炭泥清洗装置底端设置有炭泥分离装置,所述炭泥分离装置设置于水平面上,所述炭烘干装置一端设置于炭泥分离装置一侧,以将湿炭块输送至炭烘干装置上表面的凹槽中烘干,所述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设置于炭烘干装置一侧,以为炭烘干装置输送低温烟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因充分利用了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中的低温烟气,提高了低温烟气的能量利用率,大大降低了炭回收再利用的回收成本。

A system of peat recovery and re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炭泥回收再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碳素废弃物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炭泥回收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碳素企业在生产炭块、电极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炭泥废弃物,因炭泥废弃物中含有较多的木屑、泥沙、粉尘等杂质,不能直接回收使用,经济价值相对较低,被堆放废弃,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而目前缺少有效的炭泥分离设备。炭泥分离后,炭含有水分,一般采用烘干炉对炭进行烘干,烘干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提高了的炭回收成本,使回收炭的成本高于原材料炭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炭泥回收再利用系统。一种炭泥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搅拌装置、炭泥清洗装置、炭泥分离装置、炭烘干装置、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所述搅拌装置动力端设置于炭泥清洗装置外部,所述搅拌装置工作端穿过炭泥清洗装置顶端的通孔并设置于炭泥清洗装置内部,所述炭泥清洗装置底端设置有炭泥分离装置,所述炭泥分离装置设置于水平面上,以使炭、泥分离,并将炭聚集后的湿炭块输送至炭泥分离装置外部,所述炭烘干装置一端设置于炭泥分离装置一侧,以将湿炭块输送至炭烘干装置上表面的凹槽中烘干,所述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设置于炭烘干装置一侧,以为炭烘干装置输送低温烟气,所述炭泥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槽、炭泥入料口、进酸口、进水口、杂质出料口、排酸出口、炭泥出料口、炭泥闸板,所述清洗槽为耐腐蚀性的刚性构件,所述炭泥入料口设置于清洗槽靠近顶端的一侧,以将炭泥废弃物输送至清洗槽内部,所述进酸口设置于清洗槽顶端一侧,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清洗槽顶端另一侧,所述杂质出料口设置于清洗槽靠近顶端的另一侧,所述排酸出口设置于清洗槽靠近底端的一侧,所述炭泥出料口一端设置于清洗槽底端,所述炭泥出料口另一端设置于炭泥分离装置内部,以将酸碱度呈中性的炭泥混合物输送至炭泥分离装置中,所述炭泥闸板设置于清洗槽底端与炭泥出料口之间,所述炭泥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槽、炭分离筛板、炭出料口、排水口、挡泥板、泥出料口,所述分离槽底端设置于水平面上,所述分离槽顶端内部设置有炭泥出料口,以将酸碱度呈中性的炭泥混合物输送至炭分离筛板上,所述炭分离筛板倾斜设置于分离槽内部,以使炭、泥分离,所述炭出料口设置于分离槽靠近炭分离筛板的一侧,以将炭输送至分离槽外部,所述排水口设置于分离槽一侧,所述挡泥板倾斜设置于分离槽底端的内部,所述泥出料口设置于分离槽靠近挡泥板的一侧,以将挡泥板排出的泥输送至分离槽外部,所述炭烘干装置包括烟气入口、烟气管道、烟气出口、烘干防护栏,所述烟气入口、烟气管道、烟气出口依次连接并形成烟气通道,以使低温烟气从烟气通道中通过,以对烟气管道顶面上的湿炭块加热、烘干,所述烟气管道表面上设置有烘干护板,所述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设置有尾气管,所述尾气管与烟气入口相连接,以将尾气管中的低温烟气输送至烟气通道中。优选的,所述炭分离筛板包括上筛板、下筛板,所述上筛板设置于炭泥出料口底端的正下端,所述上筛板的长度小于下筛板的长度,以使上筛板与分离槽内壁之间形成炭泥分离的路径空隙,所述下筛板设置于上筛板下端,且下筛板倾斜方向与上筛板倾斜方向相反,以使炭泥先从上筛板通过再从下筛板通过,延长炭泥分离的路径。优选的,所述清洗槽包括上槽体、下槽体,所述上槽体设置于下槽体正上端,所述上槽体为空心的圆柱体或正方体或长方体,所述下槽体为空心的锥形或梯形构件,所述下槽体底端开设有通孔,以使下槽体与炭泥出料口联通。优选的,所述清洗槽的下槽体一侧还设置有杂质分离筛板。优选的,所述清洗槽的下槽体一侧还设置有出水口,且在出水口与下槽体内壁连接处设置有滤网。优选的,所述炭泥闸板一端设置于清洗槽下槽体底端开设的通孔中,且炭泥闸板一端的形状与清洗槽下槽体底端开设的通孔形状相配合,以使清洗槽下槽体底端的通孔畅通或闭合,所述炭泥闸板另一端设置于外部,且炭泥闸板另一端设置有拉环,以承受外部拉力或推力。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桨,所述电机设置于清洗槽外部,所述搅拌桨设置于清洗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炭泥清洗装置两侧还设置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为圆柱状的刚性构件,所述固定耳设置有若干个且呈偶数设置。优选的,所述烟气管道为空心的矩形方管,所述烟气管道顶面为薄钢板,所述烟气管道剩余三面为绝热性板体,所述烘干护板为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烘干护板沿烟气管道长度方向设置于烟气管道上表面,以使烘干护板与烟气管道上表面形成用于烘干湿炭块的凹槽。优选的,所述烟气管道内部设置有上回烟板、下回烟板,所述上回烟板设置于烟气管道顶端的内壁上,所述下回烟板设置于烟气管道底端的内壁上,所述上回烟板、下回烟板在烟气管道内部交错设置,以延长低温烟气在烟气管道中的流通路径。本技术设置有炭泥清洗装置,通过炭泥清洗装置对炭泥废弃物进行酸洗,以去除炭泥废弃物中的碳酸盐,并使炭泥废弃物中密度小的杂质通过杂质出料口排出,并使炭泥废弃物中密度大的杂质不能通过杂质分离筛板,防止密度大的杂质进入炭泥分离装置中,再通过水洗使炭泥混合物酸碱度呈中性,并将炭泥混合物输送至炭泥分离装置中;本技术设置有炭泥分离装置,通过炭分离筛板使炭、泥分离,炭通过炭出料口输送至分离槽外部,通过挡泥板将泥输送至分离槽外部,实现炭泥中炭、泥的高效分离。本技术解决了炭泥废弃物难以有效分离的难题,实现了炭泥中炭、泥的高效分离,使回收后的炭满足生产要求,可以再次利用,避免炭泥污染环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技术设置有炭烘干装置,炭烘干装置设置有烘干风道,将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中尾气管输出的低温烟气输送至烘干风道中,使低温烟气在烘干风道中释放出更多的热量,热量传递至烟气管道顶面上的凹槽中,以对凹槽中的湿炭块进行加热、烘干,使湿炭块转变为干炭块,干炭块能够作为原料继续用于生产,实现炭泥回收的再利用。本技术因充分利用了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中的低温烟气,且低温烟气无粉尘、无硫、无有毒有害物质,在安全排放的同时能够对炭烘干装置凹槽中的湿炭块进行加热、烘干,提高了低温烟气的能量利用率,不需额外消耗电能或燃料,大大降低了炭回收再利用的回收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搅拌装置、炭泥清洗装置、炭泥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下槽体与炭泥闸板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炭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炭烘干装置A-A面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机11、搅拌桨12、清洗槽21、上槽体211、下槽体212、杂质分离筛板2121、出水口2122、滤网2123、炭泥入料口22、进酸口23、进水口24、杂质出料口25、排酸出口26、炭泥出料口27、炭泥闸板28、拉环281、固定耳29、分离槽31、炭分离筛板32、上筛板321、下筛板322、炭出料口33、排水口34、挡泥板35、泥出料口36、炭烘干装置40、烟气入口41、烟气管道42、上回烟板421、下回烟板422、烟气出口43、烘干护板44、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50、尾气管5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炭泥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装置、炭泥清洗装置、炭泥分离装置、炭烘干装置、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所述搅拌装置动力端设置于炭泥清洗装置外部,所述搅拌装置工作端穿过炭泥清洗装置顶端的通孔并设置于炭泥清洗装置内部,所述炭泥清洗装置底端设置有炭泥分离装置,所述炭泥分离装置设置于水平面上,以使炭、泥分离,并将炭聚集后的湿炭块输送至炭泥分离装置外部,所述炭烘干装置一端设置于炭泥分离装置一侧,以将湿炭块输送至炭烘干装置上表面的凹槽中烘干,所述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设置于炭烘干装置一侧,以为炭烘干装置输送低温烟气,所述炭泥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槽、炭泥入料口、进酸口、进水口、杂质出料口、排酸出口、炭泥出料口、炭泥闸板,所述清洗槽为耐腐蚀性的刚性构件,所述炭泥入料口设置于清洗槽靠近顶端的一侧,以将炭泥废弃物输送至清洗槽内部,所述进酸口设置于清洗槽顶端一侧,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清洗槽顶端另一侧,所述杂质出料口设置于清洗槽靠近顶端的另一侧,所述排酸出口设置于清洗槽靠近底端的一侧,所述炭泥出料口一端设置于清洗槽底端,所述炭泥出料口另一端设置于炭泥分离装置内部,以将酸碱度呈中性的炭泥混合物输送至炭泥分离装置中,所述炭泥闸板设置于清洗槽底端与炭泥出料口之间,所述炭泥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槽、炭分离筛板、炭出料口、排水口、挡泥板、泥出料口,所述分离槽底端设置于水平面上,所述分离槽顶端内部设置有炭泥出料口,以将酸碱度呈中性的炭泥混合物输送至炭分离筛板上,所述炭分离筛板倾斜设置于分离槽内部,以使炭、泥分离,所述炭出料口设置于分离槽靠近炭分离筛板的一侧,以将炭输送至分离槽外部,所述排水口设置于分离槽一侧,所述挡泥板倾斜设置于分离槽底端的内部,所述泥出料口设置于分离槽靠近挡泥板的一侧,以将挡泥板排出的泥输送至分离槽外部,所述炭烘干装置包括烟气入口、烟气管道、烟气出口、烘干护板,所述烟气入口、烟气管道、烟气出口依次连接并形成烟气通道,以使低温烟气从烟气通道中通过,以对烟气管道顶面上的湿炭块加热、烘干,所述烟气管道表面上设置有烘干护板,所述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设置有尾气管,所述尾气管与烟气入口相连接,以将尾气管中的低温烟气输送至烟气通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炭泥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装置、炭泥清洗装置、炭泥分离装置、炭烘干装置、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所述搅拌装置动力端设置于炭泥清洗装置外部,所述搅拌装置工作端穿过炭泥清洗装置顶端的通孔并设置于炭泥清洗装置内部,所述炭泥清洗装置底端设置有炭泥分离装置,所述炭泥分离装置设置于水平面上,以使炭、泥分离,并将炭聚集后的湿炭块输送至炭泥分离装置外部,所述炭烘干装置一端设置于炭泥分离装置一侧,以将湿炭块输送至炭烘干装置上表面的凹槽中烘干,所述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设置于炭烘干装置一侧,以为炭烘干装置输送低温烟气,所述炭泥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槽、炭泥入料口、进酸口、进水口、杂质出料口、排酸出口、炭泥出料口、炭泥闸板,所述清洗槽为耐腐蚀性的刚性构件,所述炭泥入料口设置于清洗槽靠近顶端的一侧,以将炭泥废弃物输送至清洗槽内部,所述进酸口设置于清洗槽顶端一侧,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清洗槽顶端另一侧,所述杂质出料口设置于清洗槽靠近顶端的另一侧,所述排酸出口设置于清洗槽靠近底端的一侧,所述炭泥出料口一端设置于清洗槽底端,所述炭泥出料口另一端设置于炭泥分离装置内部,以将酸碱度呈中性的炭泥混合物输送至炭泥分离装置中,所述炭泥闸板设置于清洗槽底端与炭泥出料口之间,所述炭泥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槽、炭分离筛板、炭出料口、排水口、挡泥板、泥出料口,所述分离槽底端设置于水平面上,所述分离槽顶端内部设置有炭泥出料口,以将酸碱度呈中性的炭泥混合物输送至炭分离筛板上,所述炭分离筛板倾斜设置于分离槽内部,以使炭、泥分离,所述炭出料口设置于分离槽靠近炭分离筛板的一侧,以将炭输送至分离槽外部,所述排水口设置于分离槽一侧,所述挡泥板倾斜设置于分离槽底端的内部,所述泥出料口设置于分离槽靠近挡泥板的一侧,以将挡泥板排出的泥输送至分离槽外部,所述炭烘干装置包括烟气入口、烟气管道、烟气出口、烘干护板,所述烟气入口、烟气管道、烟气出口依次连接并形成烟气通道,以使低温烟气从烟气通道中通过,以对烟气管道顶面上的湿炭块加热、烘干,所述烟气管道表面上设置有烘干护板,所述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设置有尾气管,所述尾气管与烟气入口相连接,以将尾气管中的低温烟气输送至烟气通道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泥回收再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祯张赤曹培峰何树宁张凯峰经云孙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宁平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