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55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设置于电梯门的内门体与外门体之间,包括:设置于轿厢底板的隔磁腔,所述隔磁腔内设有与控制电梯门开合的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远离第一电磁铁的一端设有能够至少部分伸出隔磁腔外或回缩至隔磁腔内的挡板,当所述电梯门开启时,两电磁铁互斥进而驱动挡板遮挡门缝隙,当电梯门完全闭合,两电磁铁互相吸引进而带动挡板复位。

A retractable fill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
技术介绍
按照国家规定,电梯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的缝隙不能超过35mm,一般来看,实际运行中,两者的缝隙一般在25mm到30mm,电梯基本上能符合这个要求。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乘客因一时疏忽,导致手机、钥匙或者一些卡片沿门缝掉落,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才能找回,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一些防护结构能够稍微改善这种情况,然而,却依旧存在着响应时间长,机械强度低,耐久度不够以及不够灵活等缺点,影响实际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实际生活情况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设置于电梯门的内门体与外门体之间,包括:设置于轿厢底板的隔磁腔,所述隔磁腔内设有与控制电梯门开合的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远离第一电磁铁的一端设有能够至少部分伸出隔磁腔外或回缩至隔磁腔内的挡板,当所述电梯门开启时,两电磁铁互斥进而驱动挡板遮挡门缝隙,当电梯门完全闭合,两电磁铁互相吸引进而带动挡板复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铁的一端与隔磁腔固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不少于两组。进一步地,电梯外部的地板设有用以与挡板相适配的接合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外表面设有塑胶套。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供所述第二电磁铁的滑动的固定铁芯。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铁芯的外表面涂有石墨材料层,并设有自润轴套。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和挡板的柔性连接件。本技术是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设置于电梯门的内门体与外门体之间,能够有效对电梯轿厢底板与地板之间的缝隙进行按需遮挡,减少细小物件的掉落,避免不必要的人力浪费,并且减小安全隐患。本技术通过控制器接收信号并发出指令,进而调整电磁铁的极性,感应灵敏,反应快,另外,电磁铁的寿命较长,吸合次数可达百万次,耐久度高,整体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收缩时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伸展时的整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俯视截面图;图中:1-内门体、2-外门体、3-轿厢底板、4-隔磁腔、5-第一电磁铁、6-第二电磁铁、60-固定铁芯、61-柔性连接件7-挡板、8-地板、9-接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涉及方位的属于仅表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绝对位置关系。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是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设置于电梯门的内门体1与外门体2之间,包括:设置于轿厢底板3的隔磁腔4,隔磁腔4内设有与控制电梯门开合的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电磁铁5和第二电磁铁6,第二电磁铁6远离第一电磁铁5的一端设有能够至少部分伸出隔磁腔4外或回缩至隔磁腔4内的挡板7,当电梯门开启时,两电磁铁互斥进而驱动挡板7遮挡门缝隙,当电梯门完全闭合,两电磁铁互相吸引进而带动挡板7复位。在本实施当中,通过控制电梯门开合的控制器来改变第一电磁铁5和第二电磁铁6的极性。在电梯门打开时,两电磁铁的相邻端调整为相同极性,由于同极相斥原理,第二电磁铁6会受到由第一电磁铁5施加的斥力,进而沿固定铁芯60滑动,驱动挡板7遮挡门缝隙。当电梯门完全闭合后,两电磁铁的相邻端调整为不同极性,根据异极相吸原理,第二电磁铁6受到由第一电磁铁5施加的吸引力,带动挡板7复位。第一电磁铁5的一端与隔磁腔4固接。隔磁腔4由隔磁材料构成,能够隔断磁场,避免第一电磁铁5和第二电磁铁6对电梯的其它部件造成影响,同时,固定住第一电磁铁5,使其不受第二电磁铁6磁力的作用而发生位置变化。第一电磁铁5和第二电磁铁6不少于两组。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电磁铁5和第二电磁铁6均设为3组,相邻两组的间距相同,使得挡板7受力均匀,运行更为顺畅。电梯外部的地板8设有用以与挡板7相适配的接合部9。结合部9为凹形槽,槽内设有弹性层,这样,可以对挡板7起到适当的缓冲作用,减小各部件的摩擦损坏。第一电磁铁5和第二电磁铁6的外表面设有塑胶套,一方面可以减小电磁铁的机械损伤,另一方面,保护其物理特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当中,还包括用以供所述第二电磁铁6的滑动的固定铁芯60。在固定铁芯60靠近第一电磁铁5的端部还设有限位部,用以对第二电磁铁6进行止挡。固定铁芯60的外表面涂有石墨材料层,并设有自润轴套,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长第二电磁铁6的使用寿命。在第二电磁铁6和挡板7的中间,还设有用以连接二者的柔性连接件。在本例中,柔性连接件采用橡胶接头,这样,在第二电磁铁6工作过程中,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小自身损伤。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设置于电梯门的内门体(1)与外门体(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轿厢底板(3)的隔磁腔(4),所述隔磁腔(4)内设有与控制电梯门开合的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电磁铁(5)和第二电磁铁(6),所述第二电磁铁(6)远离第一电磁铁(5)的一端设有能够至少部分伸出隔磁腔(4)外或回缩至隔磁腔(4)内的挡板(7),当所述电梯门开启时,两电磁铁互斥进而驱动挡板(7)遮挡门缝隙,当电梯门完全闭合,两电磁铁互相吸引进而带动挡板(7)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设置于电梯门的内门体(1)与外门体(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轿厢底板(3)的隔磁腔(4),所述隔磁腔(4)内设有与控制电梯门开合的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电磁铁(5)和第二电磁铁(6),所述第二电磁铁(6)远离第一电磁铁(5)的一端设有能够至少部分伸出隔磁腔(4)外或回缩至隔磁腔(4)内的挡板(7),当所述电梯门开启时,两电磁铁互斥进而驱动挡板(7)遮挡门缝隙,当电梯门完全闭合,两电磁铁互相吸引进而带动挡板(7)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铁(5)的一端与隔磁腔(4)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型填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兴娣陶海军沈利国
申请(专利权)人:国新电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