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55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包括电梯轿厢的顶棚部分,所述顶棚部分设置有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电梯轿厢内;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电梯轿厢外;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内设置有通过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包裹的活性炭层;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包括抽风路径和防尘回流路径,所述抽风路径和所述防尘回流路径不在同一轴线上,所述抽风路径与所述防尘回流路径连通。结构简单,设置有两条通风通道,使得电梯轿厢内的空气流通能力强;在保证电梯轿厢内的空气流通前提下,又能有效地保证进入电梯轿厢的空气质量。

A ventilation structure of elevator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通风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代社会,电梯基本已经普及到城市的每一个地方,尤其是一些商务办公楼;电梯轿厢和电梯井道之间设置有使气流流动的通风管或者通风道,并通过风扇促进通风道中的气流流通,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电梯井道内的空气往往夹杂着浓浓的机油味和/或铁锈味,同时还会携带有大量的颗粒粉尘,因此上述的空气就会直接进入到电梯轿厢内,影响电梯轿厢内的空气质量,从而影响整部电梯的乘坐品质,对于一些较为高档的商务办公楼,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可以解决电梯轿厢内有异味和灰尘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包括电梯轿厢的顶棚部分,所述顶棚部分设置有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电梯轿厢内;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电梯轿厢外;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内设置有通过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包裹的活性炭层;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包括抽风路径和防尘回流路径,所述抽风路径和所述防尘回流路径不在同一轴线上,所述抽风路径与所述防尘回流路径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扇设置在所述活性炭层上方,所述第一通风通道为上窄下宽的通道;第一风扇从电梯井道抽风到所述电机轿厢内,气流会先经过所述活性炭层过滤,使气流在活性炭层位置的流速比在第一风扇位置的流速要慢,而通过上窄下宽的通道结构增加所述活性炭层的横截面积,使得气流通过所述活性炭层的流量会更多。进一步的,所述抽风路径下方设置有回流井;在所述第二风扇发生故障不工作时,在电梯井道的灰尘可能会从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回流到所述电梯轿厢内,所述回流井的作用可以储存大部分回流的灰尘。进一步的,所述防尘回流路径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有通孔;当有灰尘回流时,所述隔板可以起到一定的隔档的作用。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的通孔为上窄下宽的通孔;使得灰尘从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容易,从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回流到所述电梯轿厢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设置有两条通风通道,使得电梯轿厢内的空气流通能力强;进入电梯轿厢的空气被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滤去颗粒杂质,同时又被活性炭层除去夹带着的异味,从而在保证电梯轿厢内的空气流通前提下,又能有效地保证进入电梯轿厢的空气质量;所述第二通风通道设置有防尘回流路径、回流井和隔板等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回流到电梯轿厢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梯轿厢;2、顶棚部分;3、第一通风通道;31、第一风扇;32、活性炭层;4、第二通风通道;41、抽风路径;42、防尘回流路径;43、第二风扇;44、回流井;45、隔板;45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包括电梯轿厢1的顶棚部分2,所述顶棚部分2设置有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所述第一通风通道3内设置有第一风扇31,所述第一风扇31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电梯轿厢1内;所述第二通风通道4内设置有第二风扇43,所述第二风扇43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电梯轿厢1外;所述第一通风通道3内设置有通过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包裹的活性炭层32;所述第二通风通道4包括抽风路径41和防尘回流路径42,所述抽风路径41和所述防尘回流路径42不在同一轴线上,所述抽风路径41与所述防尘回流路径42连通。上述中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是一种新型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由聚四氟乙烯树脂经拉伸、发泡制成,其具有很高的防水、防尘且通气的性能,因此空气在透过上述的薄膜时能够有效地滤除颗粒杂质;同时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中包裹的活性炭又是一种很细小的炭粒,有很大的表面积,而且炭粒中还有更细小的孔——毛细管,这种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粒的表面积很大,所以能与气体(杂质)充分接触,当这些气体(杂质)碰到毛细管被吸附,起净化作用,有效去除空气夹带着的异味。所述第一风扇31设置在所述活性炭层32上方,所述第一通风通道3为上窄下宽的通道;第一风扇31从电梯井道抽风到所述电机轿厢1内,气流会先经过所述活性炭层32过滤,使气流在活性炭层32位置的流速比在第一风扇31位置的流速要慢,而通过上窄下宽的通道结构增加所述活性炭层32的横截面积,使得气流通过所述活性炭层32的流量会更多。所述抽风路径41下方设置有回流井44;在所述第二风扇43发生故障不工作时,在电梯井道的灰尘可能会从所述第二通风通道4回流到所述电梯轿厢1内,所述回流井44的作用可以储存大部分回流的灰尘。所述防尘回流路径42内设置有隔板45,所述隔板45上有通孔451;当有灰尘回流时,所述隔板45可以起到一定的隔档的作用。所述隔板45上的通孔451为上窄下宽的通孔;使得灰尘从所述电梯轿厢1进入所述第二通风通道4容易,从所述第二通风通道4回流到所述电梯轿厢1难。工作方式:所述第一风扇31将电梯井道的空气吹进所述电梯轿厢1内,该空气经过所述活性炭层4时,被出去其中的灰尘、杂质和异味;所述第二风扇43将所述电梯轿厢1内的空气抽出到电梯井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设置有两条通风通道,使得电梯轿厢内的空气流通能力强;进入电梯轿厢的空气被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滤去颗粒杂质,同时又被活性炭层除去夹带着的异味,从而在保证电梯轿厢内的空气流通前提下,又能有效地保证进入电梯轿厢的空气质量;所述第二通风通道设置有防尘回流路径、回流井和隔板等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回流到电梯轿厢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包括电梯轿厢的顶棚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部分设置有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电梯轿厢内;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电梯轿厢外;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内设置有通过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包裹的活性炭层;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包括抽风路径和防尘回流路径,所述抽风路径和所述防尘回流路径不在同一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包括电梯轿厢的顶棚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部分设置有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电梯轿厢内;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电梯轿厢外;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内设置有通过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包裹的活性炭层;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包括抽风路径和防尘回流路径,所述抽风路径和所述防尘回流路径不在同一轴线上。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卓强曹亚堂黄广铿
申请(专利权)人:深海机电建设工程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