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盐碱地的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5493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盐碱地的改良剂,改良剂为酵母菌生物微球,其酵母菌细胞为酵母菌菌丝;酵母菌为菌丝时,浓度15‑20g/L,湿重;采用以下步骤制备:(1)制备薯干和糠醛渣粉;(2)制备薯干和糠醛渣粉与酵母菌共基质体;(3)制备酵母菌微球。通过制备一种酵母菌的微球,酵母菌可以发酵产生柠檬酸,而且微球可以在脱离外源营养基的情况下进行盐碱地的处理,进而降低了对外界环境的苛刻要求,降低了盐碱地的处理成本。

An ameliorant for treating saline-alkali soi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盐碱地的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与盐碱地处理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盐碱地的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处理盐碱地的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盐碱地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盐分多,碱性大,土壤腐殖质流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析出,通气和透水不良,植物很难在此生长。因此,改良盐碱地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目前,国内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一是开发耐盐碱性的植物,利用植物改良修复土壤;二是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改良。还有采用淋洗的方式降低盐分和碱含量。利用植物进行土壤的改良,对植物的耐受性有较高的要求,适用品种较少,而且有些极端土壤寸草不生。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改良的措施存在投入量大而经济回报低的问题,且施加化学肥料不仅破坏了盐碱土的土壤结构,还容易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采用淋洗的方式,需要配合灌水使用,而且较多的灌溉排水容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容重迅速增加,导致板结更加严重。为此,利用新的手段来改造盐碱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盐碱地的改良剂,通过制备一种酵母菌的微球,酵母菌可以发酵产生柠檬酸,而且微球可以在脱离外源营养基的情况下进行盐碱地的处理,进而降低了对外界环境的苛刻要求,降低了盐碱地的处理成本。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处理盐碱地的改良剂,该改良剂为一种酵母菌生物微球,其酵母菌细胞为酵母菌菌丝;酵母菌为菌丝时,浓度15-20g/L,湿重;所述的酵母菌为解脂酵母菌或热带酵母菌、或Y.Lipolytica。Y.Lipolytica为二态性,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菌态,奶油样至膜状菌落,营养体细胞出芽生殖,不能在32℃以上生活,为好氧菌,可以从奶酪、酸奶和香肠等食品中分离获得,不具致病性。采用以下步骤制备:(1)制备薯干和糠醛渣粉;(2)制备薯干和糠醛渣粉与酵母菌共基质体;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7天,过滤滤除培养基并收集菌丝,将收集的菌丝置于水中,用玻璃珠打散菌丝并摇碎摇匀,加入薯干粉,菌丝与薯干粉、糠醛渣粉质量比为8-10:1:1,混匀,然后在液体培养基内培养2天,用细纱布滤除培养基,得到薯干粉和糠醛渣与酵母菌共基质体;(3)制备酵母菌微球;按质量比0.5~2:1称取酵母菌共基质体和包埋材料,混合方式为:将称取的包埋材料溶于5-20倍质量的蒸馏水中,磁力加热搅拌溶解,待冷却至30℃加入酵母菌的共基质体,磁力搅拌5min,使其混合均匀;或者直接与酵母菌共基质体混合;或者两者的结合;然后滴加到包埋材料固定溶液中,静置0.5-2h后,用生理盐水洗涤,得酵母菌生物微球。在酵母菌的微球中,保持碳源的含量不低于30mg/g,C/N为300-360,有利于酸的产生。进一步地,所述的包埋材料为甲壳素-聚丙烯酸、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琼脂或石蜡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进一步地,所述的液体培养基组分为:木糖20g/L,KH2PO42g/L,柠檬酸锌0.25g/L,肌醇六磷酸0.1g/L,橄榄油10g/L,酒石酸0.2g/L,微量元素150mL/L,pH5-6。进一步地,包埋材料固定溶液为氯化钙水溶液、磷酸缓冲溶液;所述的氯化钙水溶液质量浓度为1.5~3%,所述的磷酸缓冲溶液为磷酸钾缓冲液,所述的磷酸缓冲溶液pH值为2-6。进一步地,甲壳素-聚丙烯酸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壳素和聚丙烯酸(质量比2∶1)混合溶解在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酸性溶液中,配制成质量百分浓度3%的溶液。所述酸性溶液为柠檬酸锌的硼酸饱和溶液。所述的柠檬酸锌的饱和硼酸溶液中柠檬酸锌的质量浓度为1-2g/L。将上述所述的酵母菌生物微球在0~3℃下冷藏保存,可用于盐碱地的处理。酵母菌微球在低温条件下不繁殖,也不产生酸性物质,将其施撒到盐碱地中,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先进行繁殖,然后利用碳源进行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等,通过微球表面渗透到盐碱地中,进而改善盐碱地的盐碱性,而且可以缓慢释放,作用有效时间可以延长。有益效果(1)稳定性强,酵母菌微球对酵母菌采用了固定化处理方法,其固定形式提高了酵母菌产生酸性物质的有效性。酵母菌主要通过分解微球中的薯干粉产生酸性物质,可以不受或者少受外界环境的干扰,酵母菌微球利用率极高,生长过程中初期可利用包埋的的木薯粉作为营养物质,在盐碱地改性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盐碱性,进而延长使用时间。2)环境友好。酵母菌微球可直接应用于盐碱地处理,不需对废水中投加外加营养源,进而减少了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中采用资源丰富的薯干粉和糠醛渣与酵母菌形成共基质体,合理的利用了废弃物;而酵母菌微球在处理盐碱地之后,可以有效通过浇灌与土壤分离,或者直接分解到盐碱地中,微球中的营养成分适用于土壤中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对环境无污染。3)效果好。酵母菌微球体系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外界环境对酵母菌产生酸性物质降解酶系的不利影响在外球体的保护下被降到很低,使其在处理盐碱地时表现出优异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处理盐碱地的改良剂,其酵母菌细胞为酵母菌菌丝;酵母菌为菌丝时,浓度15-20g/L,湿重;所述的酵母菌为Y.Lipolytica为二态性,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菌态,奶油样至膜状菌落,营养体细胞出芽生殖,不能在32℃以上生活,为好氧菌,可以从奶酪、酸奶和香肠等食品中分离获得,不具致病性。采用以下步骤制备:(1)制备薯干和糠醛渣粉,薯干和糠醛渣粉的目数为180-200目;(2)制备薯干和糠醛渣粉与酵母菌共基质体;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天,过滤滤除培养基并收集菌丝,将收集的菌丝置于水中,用玻璃珠打散菌丝并摇碎摇匀,加入薯干粉和糠醛渣粉,菌丝与薯干粉、糠醛渣粉质量比为10:1:1,混匀,然后在液体培养基内培养2天,用细纱布滤除培养基,得到薯干粉和糠醛渣与酵母菌共基质体;所述的液体培养基组分为:木糖20g/L,KH2PO42g/L,柠檬酸锌0.25g/L,肌醇六磷酸0.1g/L,橄榄油10g/L,酒石酸0.2g/L,微量元素150mL/L,pH5。(3)制备酵母菌微球;按质量比0.5:1:0.5称取酵母菌共基质体和包埋材料和石蜡,将称取的包埋材料甲壳素-聚丙烯酸溶于20倍质量的蒸馏水中,磁力加热搅拌溶解,待冷却至30℃加入石蜡、薯干粉和糠醛渣与酵母菌的共基质体,磁力搅拌5min,使其混合均匀,然后滴加到质量浓度为1.5%的氯化钙水溶液中,静置2h后,用生理盐水洗涤,得酵母菌生物微球;甲壳素-聚丙烯酸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壳素和聚丙烯酸(质量比2∶1)混合溶解在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酸性溶液中,配制成质量百分浓度3%的溶液。所述酸性溶液为柠檬酸锌的硼酸饱和溶液。所述的柠檬酸锌的饱和硼酸溶液中柠檬酸锌的质量浓度为1-2g/L。本实施例中酵母菌细胞为酵母菌菌丝;酵母菌为菌丝时,浓度18.9g/L,湿重。将上述所述的酵母菌生物微球在0~3℃下冷藏保存,可用于盐碱地的处理。实施例2一种处理盐碱地的改良剂,其酵母菌细胞为酵母菌菌丝;酵母菌为菌丝时,浓度15-20g/L,湿重;所述的酵母菌为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盐碱地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改良剂为一种酵母菌生物微球,酵母菌细胞为酵母菌菌丝;酵母菌为菌丝时,浓度15‑20g/L,湿重;采用以下步骤制备:(1)制备薯干和糠醛渣粉;(2)制备薯干和糠醛渣粉与酵母菌共基质体;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7天,过滤滤除培养基并收集菌丝,将收集的菌丝置于水中,用玻璃珠打散菌丝并摇碎摇匀,加入薯干粉,菌丝与薯干粉、糠醛渣粉质量比为8‑10:1:1,混匀,然后在液体培养基内培养2天,用细纱布滤除培养基,得到薯干粉和糠醛渣与酵母菌共基质体;(3)制备酵母菌微球;按质量比0 .5~2:1称取酵母菌共基质体和包埋材料,混合方式为:将称取的包埋材料溶于5‑20倍质量的蒸馏水中,磁力加热搅拌溶解,待冷却至30℃加入酵母菌的共基质体,磁力搅拌5min,使其混合均匀;或者直接与酵母菌共基质体混合;或者两者的结合;然后滴加到包埋材料固定溶液中,静置0.5‑2h后,用生理盐水洗涤,得酵母菌生物微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盐碱地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改良剂为一种酵母菌生物微球,酵母菌细胞为酵母菌菌丝;酵母菌为菌丝时,浓度15-20g/L,湿重;采用以下步骤制备:(1)制备薯干和糠醛渣粉;(2)制备薯干和糠醛渣粉与酵母菌共基质体;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7天,过滤滤除培养基并收集菌丝,将收集的菌丝置于水中,用玻璃珠打散菌丝并摇碎摇匀,加入薯干粉,菌丝与薯干粉、糠醛渣粉质量比为8-10:1:1,混匀,然后在液体培养基内培养2天,用细纱布滤除培养基,得到薯干粉和糠醛渣与酵母菌共基质体;(3)制备酵母菌微球;按质量比0.5~2:1称取酵母菌共基质体和包埋材料,混合方式为:将称取的包埋材料溶于5-20倍质量的蒸馏水中,磁力加热搅拌溶解,待冷却至30℃加入酵母菌的共基质体,磁力搅拌5min,使其混合均匀;或者直接与酵母菌共基质体混合;或者两者的结合;然后滴加到包埋材料固定溶液中,静置0.5-2h后,用生理盐水洗涤,得酵母菌生物微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埋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玲李春霞付聿国毕玉泉
申请(专利权)人:旺盛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