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5248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其配方为:河蚌壳、膨润土、益生菌混合制剂、过碳酰胺、酒石酸、小苏打、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滑石粉。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河蚌壳研磨后过筛,与膨润土、益生菌混合制剂、过碳酰胺混合;再与酒石酸混合搅拌;再同小苏打、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水、造粒、压片、干燥;河蚌壳中的碳酸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河蚌壳中的甲壳质能提高水体含氧量;益生菌混合制剂可加速底层氮的转化,抑制底层厌氧致病菌的爆发,有效的消耗池底污泥、残饵和水产动物粪便;过碳酰胺和河蚌壳粉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增强池底溶氧量;改良剂可直接沉入池底,扩大微生物作用范围。

A Pond Sediment Improver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池塘是养殖淡水经济动物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环境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和成活。其中,池塘底质对养殖环境的影响很大。随着池塘养殖年限增长,底层淤泥逐渐富集并沉淀积累大量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使池塘底部耗氧越发严重,导致水体下层长期缺氧,同时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也越来越多,进一步造成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因此,池塘底质环境恶化是造成水产动物生长缓慢、缺氧浮头、疾病爆发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要充分发挥底质积极的生态功能,抑制其消极作用,需要定期改良池塘底质。在实际生产中,对池塘的底质改良大多采用物理清除、物理吸附、泼洒化学药剂、动植物轮养、泼洒生物底质改良剂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成本较低、见效较快,但是也仅是从底质改良的某方面入手,并没有为整个底质改良过程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故从长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其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河蚌壳50-60份、膨润土25-30份、益生菌混合制剂10-15份、过碳酰胺10-15份、酒石酸7-12份、小苏打8-1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8份、水65-110份、滑石粉5-10份。优选的,益生菌混合制剂包括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优选的,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的重量比为4-8:4-8:3-6:2-5。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称量好的河蚌壳置入磨碎机中研磨2-4小时后,过200-270目筛,与膨润土、益生菌混合制剂、过碳酰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1;步骤二,将上述混合物料1与酒石酸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料2;步骤三,将上述混合物料2同小苏打、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60-70%,然后送至造粒机中造粒,最后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经过50-80℃干燥后得到池塘底质改良剂。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在水深为1.8-2.2米的池塘,每亩泼洒该产品500-600克,每隔12-16天使用一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改良剂成分之一河蚌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具有独特的微孔结构,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水体所沉淀的有害有机杂质;河蚌壳中的甲壳质能释放出负氧离子,其可以分解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2)益生菌混合制剂中的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可以加速底层氮的转化,有效降低底质和底层水氨氮和亚硝酸盐富集;乳酸菌能够抑制底层厌氧致病菌的爆发;放线菌可以有效的消耗池底污泥、残饵和水产动物粪便。3)过碳酰胺和河蚌壳粉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增强池底溶氧量。4)本专利技术改良剂的成品为泡腾制剂,它可以直接沉入池底,速效与缓释相结合,在池底形成一定时间的稳态小环境,扩大微生物作用范围,为修复剂中的微生物效能发挥提供有利环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其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河蚌壳50-60份、膨润土25-30份、益生菌混合制剂10-15份、过碳酰胺10-15份、酒石酸7-12份、小苏打8-1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8份、水65-110份、滑石粉5-10份。优选的,益生菌混合制剂包括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优选的,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的重量比为4-8:4-8:3-6:2-5。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称量好的河蚌壳置入磨碎机中研磨2-4小时后,过200-270目筛,与膨润土、益生菌混合制剂、过碳酰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1;步骤二,将上述混合物料1与酒石酸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料2;步骤三,将上述混合物料2同小苏打、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60-70%,然后送至造粒机中造粒,最后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经过50-80℃干燥后得到池塘底质改良剂。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在水深为1.8-2.2米的池塘,每亩泼洒该产品500-600克,每隔12-16天使用一次。本专利技术改良剂成分之一河蚌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具有独特的微孔结构,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水体所沉淀的有害有机杂质;河蚌壳中的甲壳质能释放出负氧离子,其可以分解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益生菌混合制剂中的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可以加速底层氮的转化,有效降低底质和底层水氨氮和亚硝酸盐富集;乳酸菌能够抑制底层厌氧致病菌的爆发;放线菌可以有效的消耗池底污泥、残饵和水产动物粪便;过碳酰胺和河蚌壳粉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增强池底溶氧量;本专利技术改良剂的成品为泡腾制剂,它可以直接沉入池底,速效与缓释相结合,在池底形成一定时间的稳态小环境,扩大微生物作用范围,为修复剂中的微生物效能发挥提供有利环境。实施例一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其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河蚌壳50份、膨润土25份、益生菌混合制剂10份、过碳酰胺10份、酒石酸7份、小苏打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份、水65份、滑石粉5份。优选的,益生菌混合制剂包括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优选的,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的重量比为4:4:3:2。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称量好的河蚌壳置入磨碎机中研磨2小时后,过200目筛,与膨润土、益生菌混合制剂、过碳酰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1;步骤二,将上述混合物料1与酒石酸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料2;步骤三,将上述混合物料2同小苏打、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60%,然后送至造粒机中造粒,最后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经过50℃干燥后得到池塘底质改良剂。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在水深为1.8米的池塘,每亩泼洒该产品500克,每隔12天使用一次。实施例二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其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河蚌壳60份、膨润土30份、益生菌混合制剂15份、过碳酰胺15份、酒石酸12份、小苏打1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8份、水110份、滑石粉10份。优选的,益生菌混合制剂包括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优选的,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的重量比为8:8:6:5。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称量好的河蚌壳置入磨碎机中研磨4小时后,过270目筛,与膨润土、益生菌混合制剂、过碳酰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1;步骤二,将上述混合物料1与酒石酸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料2;步骤三,将上述混合物料2同小苏打、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70%,然后送至造粒机中造粒,最后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经过80℃干燥后得到池塘底质改良剂。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在水深为2.2米的池塘,每亩泼洒该产品600克,每隔16天使用一次。实施例三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其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河蚌壳55份、膨润土28份、益生菌混合制剂13份、过碳酰胺14份、酒石酸9份、小苏打11份、聚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其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河蚌壳50‑60份、膨润土25‑30份、益生菌混合制剂10‑15份、过碳酰胺10‑15份、酒石酸7‑12份、小苏打8‑1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8份、水65‑110份、滑石粉5‑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其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河蚌壳50-60份、膨润土25-30份、益生菌混合制剂10-15份、过碳酰胺10-15份、酒石酸7-12份、小苏打8-1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8份、水65-110份、滑石粉5-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益生菌混合制剂包括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池塘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的重量比为4-8:4-8:3-6:2-5。4.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的池塘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龙张洪竹曲木暴丽梅翟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金水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