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96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4:37
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包括瓦楞板制成的车厢侧板,车厢侧板顶部固接有上边梁,车厢侧板端部设有连接型材,所述上边梁包括中间管,中间管两端分别一体设有向下凸出的立边,中间管下方的两立边之间设有用于与瓦楞板顶部相连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型材朝向车厢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固设有压紧装置,车厢侧板端部插入并固定在第二凹槽侧壁与压紧装置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水效果较好。

A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Corrugated Side Plate of Carri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货车车厢
,具体涉及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车厢侧板一般采用钢制平板制成,强度足够且不容易变形,但钢材重量较大,在将车厢连接至车体时,整车重量较大。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5113478U的中国专利《一种全密封式瓦楞板车厢》公开了一种采用铝型材制成的瓦楞板作为车厢的侧板,且车厢顶板和底板也采用了瓦楞板,由于铝型材重量较轻,因此极大地降低了整车的重量。然而当瓦楞板作为车厢侧板和顶板时,由于瓦楞和瓦楞之间的凹槽的存在,导致车厢防水性能较低,下雨天雨水很容易通过瓦楞之间的凹槽进入车厢内部,导致车厢内的货物受潮或被水浸泡,因此使用瓦楞板作为车厢侧板使用时急需解决防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可以有效防止雨水进入车厢内,防止车厢内货物受潮或被水浸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包括瓦楞板制成的车厢侧板,车厢侧板顶部固接有上边梁,车厢侧板端部设有连接型材,所述上边梁包括横向布置的中间管,中间管两侧分别一体设有向下凸出的立边,中间管下方的两立边之间形成用于与瓦楞板顶部相连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型材朝向车厢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固设有压紧装置,车厢侧板端部插入并固定在第二凹槽侧壁与压紧装置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上边梁设置为包括中间管和中间管下方延伸的两立边之间的第一凹槽,瓦楞板制成的车厢侧板安装在第一凹槽内,可以有效防止雨水从瓦楞板顶部进入车厢内,将车厢侧板端部连接型材设置为具有与瓦楞板制成车厢侧板边缘通过第二凹槽连接,且连接处设置压紧装置将车厢侧板端部压紧在第二凹槽内侧壁表面,可以有效防止雨水从车厢侧板连接处进水,因此车厢侧板的防水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上边梁和车厢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边梁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型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连接型材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另一种连接型材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瓦楞板和第二瓦楞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加强筋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车厢侧板1、第一瓦楞板1-1、第二瓦楞板1-2、瓦楞凸起1-3、瓦楞凹槽1-4、连接型材2、贯通孔2-1、第二方孔2-2、第二凹槽2-3、第二折边2-4、第三凹槽2-5、上边梁3、立边3-1、第一凹槽3-2、第一方孔3-3、连接板3-4、顶板3-5、顶梁3-6、第一折边3-7、顶部凹槽3-8、方管4、车厢后板5、加强筋6、第四凹槽6-0、横板6-1、第一平板6-2、第二平板6-3、限位板6-4、加强管6-5、连接孔6-6、矩形空腔6-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包括瓦楞板制成的车厢侧板1,车厢侧板1顶部固接有上边梁3,车厢侧板1侧端设有用于与车厢前板或车厢后板5连接的连接型材2,车厢侧板1与车厢前板或车厢后部连接处顶部的上边梁3为车厢侧板1顶部的上边梁3弯折成直角且直角处与所述连接型材2相配合。所述上边梁3包括横向布置的中间管,中间管的上方与车厢顶板3-5固接,车厢顶板3-5背离车厢内的一侧伸出中间管顶部并向下弯折以形成第一折边3-7,第一折边3-7将车厢顶板3-5与中间管限位且第一折边3-7可以防止雨水通过中间管上方与车厢顶板3-5连接处进入车厢内。车厢顶板3-5上方还设有顶梁3-6,铆钉将顶梁3-6和车厢顶板3-5一起铆接在中间管上方。中间管两侧分别一体设有向下凸出的立边3-1,中间管下方的两立边3-1之间形成用于与瓦楞板顶部相连的第一凹槽3-2;所述连接型材2朝向车厢侧板1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2-3,第二凹槽2-3内固设有压紧装置,车厢侧板1端部插入并固定在第二凹槽2-3侧壁与压紧装置之间。所述中间管的顶部表面沿中间管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连接凹槽。如图2所示,瓦楞板背离车厢一侧的所述立边3-1底部向车厢外弯折以防止雨水直接落在瓦楞板上,所述立边3-1还通过铆接与第一凹槽3-2内的瓦楞板固接。如图2所示,所述中间管为方管4,且方管4朝向车厢内的一侧中部还一体设有向车厢内水平延伸的连接板3-4,车厢相对的两侧板顶部的上边梁3的连接板3-4上方设有用于支撑车厢顶板3-5的上横梁。如图3所示,所述压紧装置为中间具有矩形孔的方管4,方管4可以提高连接型材2与车厢侧板1连接处的强度。第二凹槽2-3背离方管4一侧的侧壁端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二折边2-4,第二折边2-4用于方便车厢侧板1插入方管4与第二凹槽2-3侧壁之间。如图3、图4所示,所述连接型材2为呈L形的直角铝型材,所述第二凹槽2-3位于铝型材的一个直角边,铝型材的直角处设有具有L形的贯通孔2-1,用于进一步减轻型材的重量。当铝型材用于连接车厢侧板1与平板时,铝型材的另一个直角边设有贯通的第二方孔2-2;当铝型材用于连接瓦楞板制成的车厢侧板1和车厢前板时,铝型材的折弯处的贯通孔2-1背离车厢的侧壁为如图5所示的弧形侧壁,且铝型材另一个直角边设有与瓦楞板相连的第三凹槽2-5,第三凹槽2-5远离车厢的侧壁端部也朝向车厢外弯折形成第二折边2-4。如图6所示,所述车厢侧板1包括搭接相连的第一瓦楞板1-1和第二瓦楞板1-2,第一瓦楞板1-1和第二瓦楞板1-2的搭接处形成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内设有一侧与搭接处铆接的方管4,方管4用于增加第一瓦楞板1-1和第二瓦楞板1-2搭接处强度,方管4和搭接处铆接还能够将第一瓦楞板1-1和第二瓦楞板1-2搭接处压紧,防止雨水从竖直的搭接处进入车厢。如图7所示,由于第一瓦楞板1-1和第二瓦楞板1-2分段连接,因此横向强度不够,因此在所述第一瓦楞板1-1和第二瓦楞板1-2朝向车厢内一侧表面还固设有加强装置。如图7所示,所述加强装置包括加强筋6,加强筋6横置在第一瓦楞板1-1和第二瓦楞板1-2表面且加强筋6朝向连接凹槽内的方管4的一侧分别与方管4、第一瓦楞板1-1和第二瓦楞板1-2固接。如图8所示,所述加强筋6的中部朝向车厢内凸出以使加强筋6中部和各瓦楞板之间形成第四凹槽6-0,第四凹槽6-0内设有第一加强结构。如图8、图9所示,所述第四凹槽6-0内面向各瓦楞板的表面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板6-4;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横板6-1、第一平板6-2和第二平板6-3,横板6-1水平放置在第四凹槽6-0内,第一平板6-2和第二平板6-3呈X形设置在第四凹槽6-0内,且第一平板6-2和第二平板6-3的一端分别卡在相邻两限位板6-4内,第一平板6-2和第二平板6-3相对的一侧分别通过横板6-1两侧的卡口与横板6-1卡接,第一平板6-2和第二平板6-3另一端抵触在各瓦楞板朝向车厢内一侧的瓦楞凹槽1-4内的两个角端。所述第四凹槽6-0内还设有第二加强结构,具体地,第二加强结构采用加强管6-5,加强管6-5的另一端固接在各瓦楞板朝向车厢内一侧的瓦楞凸起1-3表面,加强管6-5的两侧面设有横向的连接孔6-6,所述横板6-1通过两连接孔6-6穿过所述加强管6-5,横板6-1通过两连接孔6-6固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包括瓦楞板制成的车厢侧板,车厢侧板顶部固接有上边梁,车厢侧板端部设有连接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包括横向布置的中间管,中间管两侧分别一体设有向下凸出的立边,中间管下方的两立边之间形成用于与瓦楞板顶部相连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型材朝向车厢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固设有压紧装置,车厢侧板端部插入并固定在第二凹槽侧壁与压紧装置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包括瓦楞板制成的车厢侧板,车厢侧板顶部固接有上边梁,车厢侧板端部设有连接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包括横向布置的中间管,中间管两侧分别一体设有向下凸出的立边,中间管下方的两立边之间形成用于与瓦楞板顶部相连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型材朝向车厢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固设有压紧装置,车厢侧板端部插入并固定在第二凹槽侧壁与压紧装置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瓦楞板背离车厢一侧的所述立边底部向车厢外弯折。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为方管,且方管朝向车厢内的一侧中部还一体设有向车厢内水平延伸的连接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为方管。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型材呈L形,且背离第二凹槽开口的一侧的连接型材内设有L形的贯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厢的瓦楞侧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侧板包括搭接相连的第一瓦楞板和第二瓦楞板,第一瓦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津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