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破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58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破碎机,其设计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设备领域,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筒体的中心设置有呈竖直设置的立轴,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立轴的电机,所述立轴连接有上转子与下转子,所述上转子与下转子分别固定连接有可调节与筒体内壁间距离的板锤,所述筒体的内壁设置有反击组件,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破碎效率高,方便维护,提升工作效率。

A Construction Waste Reuse Crus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破碎机
本技术涉及建筑垃圾处理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破碎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飞速的增长,然而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却还不足5%。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为露天堆放或者简单填埋,容易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如何能对其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将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实践认证,随着城市两型社会的建设,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制造再生砖是资源化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实用性和可发展性。目前反击式破碎机是常用的破碎设备,主要利用物理冲击能对物料进行破碎的设备,通常也用于建筑垃圾的破碎处理。公告号为CN222530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立轴反击式破碎机,其技术要点是:一种立轴反击破碎机,该破碎机内的立轴中部,自上而下安装上转子、中转子和下转子,上转子的直径小于中转子和下转子的直径,上转子、中转子和下转子的边缘有锯齿状板锤,板锤的端部固定有锤板。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时消耗的功率小,节省电力,由于体积较小,因而减轻了破碎机的重量,降低了造价。但是该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下,设备会过度磨损且不便更换内部的板锤,继而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因此需要提出一个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破碎机,其具有破碎效率高,方便维护,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破碎机,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筒体的中心设置有呈竖直设置的立轴,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立轴的电机,所述立轴连接有上转子与下转子,所述上转子与下转子分别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板锤,所述筒体的内壁设置有随时拆卸的反击组件,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建筑垃圾从进料口导入到筒体内,电机带动立轴转动从而带动上转子和下转子转动,安装在上转子的板锤将较大颗粒的建筑垃圾进行敲击并使其冲击于反击组件,当建筑垃圾的大小小于板锤与筒体侧壁间的距离使,建筑垃圾落入到下转子,继续对其进行破碎,当其大小小于下转子的板锤与筒体侧壁距离时,落入到出料组件进行出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转子与下转子侧壁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板锤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侧壁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板锤的侧壁均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棱,所述上转子与下转子的侧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端部抵紧于所述板锤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锤在长时间的工作后,由于和较坚硬建筑垃圾进行碰撞,会经常出现损坏的情况,通过第一螺栓可方便更换板锤,通过凸棱凹槽可提高板锤的稳定性,且可根据需要破碎粗细的不同方便地调节板锤的端部与筒体侧壁的距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的侧壁均匀地设置有呈竖直设置的滑轨,所述滑轨内设置有呈竖直状的安装条,所述安装条内固定安装有反击板,所述筒体的上端圆周壁均匀开设有若干活动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反击板在长时间的工作后会出现损坏,便需要对其进行更换,通过滑动连接于滑轨内的安装条,便能方便地取出安装条,从而能够方便的更换安装在安装条内的反击块,通过活动门,可方便地取出安装条进行反击块的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组件包括设置于筒体底部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最低端设置有用于出料的出料口,所述筒体的内壁且朝向出料口设置有水雾喷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被破碎的建筑垃圾被破碎到所需大小时,落入到筒体底部,通过导流板从出料口进行出料,在破碎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导致在出料时会对周围的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影响,通过水雾喷头起到降尘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锤的朝向转子转动方向的侧壁向板锤端部倾斜且设置有若干锥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板锤的侧壁倾斜设置时板锤能够将物料冲击到反击板,使物料之间的碰撞更加充分,通过锥面,能够在于物料接触时对物料进行更加充分的破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轨的侧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安装条的外侧壁设置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滚动与所述滑动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安装条与滑轨间的摩擦力,使得更容易将安装条取出,便于维护与安装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条的侧壁且有用于固定反击板的第二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条内的其中一块反击板损坏时,可拧松对应的第二螺栓继而进行反击板的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击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凸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反击板表面的凸点与物料间的碰撞,对物料进行更充分的破碎。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将建筑垃圾从进料口导入到筒体内,电机带动立轴转动从而带动上转子和下转子转动,安装在上转子的板锤将较大颗粒的建筑垃圾进行敲击并使其冲击于反击组件,当建筑垃圾的大小小于板锤与筒体侧壁间的距离使,建筑垃圾落入到下转子,继续对其进行破碎,当其大小小于下转子的板锤与筒体侧壁距离时,落入到出料组件进行出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进料口;3、立轴;4、电机;5、上转子;6、下转子;7、板锤;8、反击组件;9、出料组件;10、卡接槽;11、凹槽;12、凸棱;13、第一螺栓;14、滑轨;15、安装条;16、反击板;17、活动门;18、出料口;19、水雾喷头;20、锥面;21、滑动轮;22、第二螺栓;23、凸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破碎机,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2,筒体1的中心设置有呈竖直设置的立轴3,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立轴3的电机4,立轴3连接有上转子5与下转子6,上转子5与下转子6分别固定连接有可调节与筒体1内壁间距离的板锤7,安装于上转子5的板锤7与筒体1侧壁距离大于安装于下转子6的板锤7与筒体1侧壁的距离。筒体1的内壁设置有反击组件8,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组件9。将建筑垃圾从进料口2导入到筒体1内,电机4带动立轴3转动从而带动上转子5和下转子6转动,安装在上转子5的板锤7将较大颗粒的建筑垃圾进行敲击并使其冲击于反击组件8,当建筑垃圾的大小小于板锤7与筒体1侧壁间的距离使,建筑垃圾落入到下转子6,继续对其进行破碎,当其大小小于下转子6的板锤7与筒体1侧壁距离时,落入到出料组件9进行出料。参照图3,上转子5与下转子6侧壁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板锤7的卡接槽10,卡接槽10侧壁开设有若干凹槽11,板锤7的侧壁均设置有与凹槽11配合的凸棱12,上转子5与下转子6的侧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13,第一螺栓13的端部抵紧于板锤7的侧壁,板锤7在长时间的工作后,由于和较坚硬建筑垃圾进行碰撞,会经常出现损坏的情况,通过第一螺栓13便于更换板锤7,通过凸棱12与凹槽11可提高板锤7的稳定性,且可根据需要物料破碎粗细的不同,调节凹槽11与凸棱12卡接的位置,方便地调节板锤7的端部与筒体1侧壁的距离。板锤7的朝向转子转动方向的侧壁向板锤7端部倾斜且设置有若干锥面20,通过板锤7的侧壁倾斜设置时板锤7能够将物料冲击到反击板16,使物料之间的碰撞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破碎机,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筒体(1)的中心设置有呈竖直设置的立轴(3),所述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立轴(3)的电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轴(3)连接有上转子(5)与下转子(6),所述上转子(5)与下转子(6)分别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板锤(7),所述筒体(1)的内壁设置有可随时拆卸的反击组件(8),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组件(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破碎机,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筒体(1)的中心设置有呈竖直设置的立轴(3),所述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立轴(3)的电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轴(3)连接有上转子(5)与下转子(6),所述上转子(5)与下转子(6)分别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板锤(7),所述筒体(1)的内壁设置有可随时拆卸的反击组件(8),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组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子(5)与下转子(6)侧壁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板锤(7)的卡接槽(10),所述卡接槽(10)侧壁开设有若干凹槽(11),所述板锤(7)的侧壁均设置有与所述凹槽(11)配合的凸棱(12),所述上转子(5)与下转子(6)的侧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13),所述第一螺栓(13)的端部抵紧于所述板锤(7)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侧壁均匀地设置有呈竖直设置的滑轨(14),所述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秋明黄炯鑫罗春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绿建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