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411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逃生器,其包括壳体、挂钩、绳索、减速轴、引导筒以及缓冲组件,绳索固定连接于挂钩下方,减速轴水平设置且转动支撑于壳体内,绳索从上至下穿入壳体并缠绕减速轴后穿出壳体,引导筒套设于绳索上且连接于壳体上侧,缓冲组件设置于引导筒上用于限制壳体在绳索上的滑动速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Esca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逃生器
本技术涉及救生应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逃生器。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楼层的增加使得原来采用云梯或在地面上铺设充气垫等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救护的需要,高层建筑的层高与其逃生成功率成反比。为了满足救护需要,现在市面上出现了许多高楼逃生器,但是现有高楼逃生器有个比较明显的缺陷在于,其结构比较复杂,操作较为繁琐,使得没有经过操作训练的人不能很快掌握使用技巧,造成救生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逃生器,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逃生器,包括壳体、挂钩、绳索、减速轴、引导筒以及缓冲组件,绳索固定连接于挂钩下方,减速轴水平设置且转动支撑于壳体内,绳索从上至下穿入壳体并缠绕减速轴后穿出壳体,引导筒套设于绳索上且连接于壳体上侧,缓冲组件设置于引导筒上用于限制壳体在绳索上的滑动速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生险情时,将挂钩挂在窗框等安全物件上,然后佩带安全带并将安全带与壳体固定,然后将绳索的另一端放出窗外,然后爬出窗外双手抱住引导筒开始下滑,当滑动速度过快时可以使用缓冲组件降低速度,直至安全落地。相比现有技术,壳体在绳索上的滑动会受到减速轴的限制,滑动速度较为适中;同时当滑动速度过快时人为只需要操作缓冲组件就可以降低速度,使用较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引导筒侧壁上且与引导筒内部连通的安装座、水平设置且转动支撑于安装座内的定位滚轴、位于引导筒内与定位滚轴相对设置的活动滚轴以及设置于引导筒上用于推送活动滚轴接近定位滚轴并配合挤压绳索的挤压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速度过快时,操作挤压件使活动滚轴接近定位滚轴挤压绳索,限制壳体的下滑速度,挤压力度越大,减速效果越加明显。使用过程中,可以阶段性的操作挤压件调整下降速度,最终安全落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压件包括水平穿透引导筒且一端固定活动滚轴的推送杆、一端连通引导筒内部且套设于推送杆外的扣盖、固定于推送杆上且滑移连接于扣盖内的挡环、套设于推送杆上且向远离活动滚轴方向挤压挡环的弹簧以及固定于推送杆另一端的按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用手按压按钮,使得推送杆带动挡环挤压弹簧并带动活动滚轴配合定位滚轴挤压在绳索上,进行减速,按压的力度越大,减速效果越明显。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钮呈半球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人手按压时划伤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安装座与引导筒一体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较为方便;同时强度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扣盖与引导筒一体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较为方便;同时强度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轴两端直径大且中间直径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绳索向中部集中,绳索之间产生摩擦,提升减速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吊耳,两个吊耳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安全带钩挂时更为平衡,使人下降时更为顺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相比现有技术,壳体在绳索上的滑动会受到减速轴的限制,滑动速度较为适中,同时当滑动速度过快时人为只需要操作缓冲组件就可以降低速度,使用较为方便;2.通过设置两端直径大且中间直径小的减速轴,使得绳索可以向中部集中,绳索之间产生摩擦,提升减速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逃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逃生器的剖视图。图中,1、壳体;10、吊耳;11、引出口;2、挂钩;3、绳索;4、减速轴;5、引导筒;6、缓冲组件;60、安装座;61、定位滚轴;62、活动滚轴;63、挤压件;630、推送杆;631、扣盖;632、挡环;633、弹簧;634、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图2,一种逃生器,包括逃生器壳体1、挂钩2、绳索3、减速轴4、引导筒5以及缓冲组件6。壳体1呈矩形,其两侧设置有吊耳10,壳体1在竖直方向设置有供绳索3穿出的通孔,其上部的引入口和下部的引出口11孔径均稍大于绳索3的直径,用于限制绳索3的摆动,使人下降时更为流畅。挂钩2用于钩挂在窗框等固定结构上,绳索3连接在挂钩2的下方。减速轴4水平转动支撑于壳体1内,其两端直径大且中间直径小,为渐进式变化,绳索3缠绕在减速轴4上。使用时,减速轴4能够限制壳体1在绳索3上的滑动速度,使人下降时更为安全。绳索3绕的圈数越多,减速效果越明显,一般以绳索3绕1-3圈较为适宜。引导筒5设置于壳体1接近挂钩2的一侧,其与壳体1固定连接。使用时,人身上佩带的安全带钩挂在吊耳10上,然后人双手握住引导筒5的外壁,随重力向下滑动。引导筒5使得绳索3不易摆动,同时使人便于扶持,避免人下意识握持在绳索3上而划伤手。缓冲组件6设置在引导筒5上,其可以减缓壳体1在绳索3上的滑动速度。缓冲组件6包括设置于引导筒5侧壁上且与引导筒5内部连通的安装座60、水平设置且转动支撑于安装座60内的定位滚轴61、位于引导筒5内与定位滚轴61相对设置的活动滚轴62以及设置于引导筒5上用于推送活动滚轴62接近定位滚轴61并配合挤压绳索3的挤压件63。使用时,当速度过快时,操作挤压件63使活动滚轴62接近定位滚轴61挤压绳索3,限制壳体1的下滑速度,挤压力度越大,减速效果越加明显。使用过程中,可以阶段性的操作挤压件63调整下降速度,最终安全落地。挤压件63包括水平穿透引导筒5且一端固定活动滚轴62的推送杆630、一端连通引导筒5内部且套设于推送杆630外的扣盖631、固定于推送杆630上且滑移连接于扣盖631内的挡环632、套设于推送杆630上且向远离活动滚轴62方向挤压挡环632的弹簧633以及固定于推送杆630另一端的按钮634。使用时,用手按压按钮634,使得推送杆630带动挡环632挤压弹簧633并带动活动滚轴62配合定位滚轴61挤压在绳索3上,进行减速,按压的力度越大,减速效果越明显。按钮634呈半球形,避免人手按压时划伤手。壳体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吊耳10,两个吊耳10对称设置,便于平衡钩挂安全带。安装座60和扣盖631与引导筒5一体设置,加工较为方便;同时强度较好。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挂钩(2)、绳索(3)、减速轴(4)、引导筒(5)以及缓冲组件(6),绳索(3)固定连接于挂钩(2)下方,减速轴(4)水平设置且转动支撑于壳体(1)内,绳索(3)从上至下穿入壳体(1)并缠绕减速轴(4)后穿出壳体(1),引导筒(5)套设于绳索(3)上且连接于壳体(1)上侧,缓冲组件(6)设置于引导筒(5)上用于限制壳体(1)在绳索(3)上的滑动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挂钩(2)、绳索(3)、减速轴(4)、引导筒(5)以及缓冲组件(6),绳索(3)固定连接于挂钩(2)下方,减速轴(4)水平设置且转动支撑于壳体(1)内,绳索(3)从上至下穿入壳体(1)并缠绕减速轴(4)后穿出壳体(1),引导筒(5)套设于绳索(3)上且连接于壳体(1)上侧,缓冲组件(6)设置于引导筒(5)上用于限制壳体(1)在绳索(3)上的滑动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6)包括设置于引导筒(5)侧壁上且与引导筒(5)内部连通的安装座(60)、水平设置且转动支撑于安装座(60)内的定位滚轴(61)、位于引导筒(5)内与定位滚轴(61)相对设置的活动滚轴(62)以及设置于引导筒(5)上用于推送活动滚轴(62)接近定位滚轴(61)并配合挤压绳索(3)的挤压件(6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飞
申请(专利权)人:沃迪克北京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