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路枕颈人工关节装置
本技术属于骨科临床器械领域,涉及一种人工关节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后路枕颈人工关节装置。
技术介绍
枕颈结合区,亦称枕寰枢复合体,由枕骨、寰椎、枢椎及其相互联系的关节和韧带等结构组成,在解剖结构上与重要的神经、血管毗邻。临床上各种类型的枕颈交界疾患较为常见,而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得枕颈结合区疾患的治疗方式一直都是脊柱外科的重点难点。退变性或外伤性寰枢关节、寰枕关节不稳定可以导致患者疼痛、神经受压、脊髓损伤甚至死亡等。目前用于枕颈结合区轴向不稳定的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后路寰枢关节融合术或枕颈融合术,二者术后可以达到坚强固定融合的效果。但是寰枢关节融合术后,寰枢关节的各个方向上的运动(前后屈伸、左右侧弯、轴向旋转)能力均丢失,而寰枢关节不稳主要是前后方向上的不稳定。人体颈椎的45%旋转活动度都又寰枢椎之间完成,因此枕颈固定术后能保留寰枢椎之间的活动度,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有人设计了后路寰枢关节限制性非融合固定装置,在传统术式基础上保留了寰枢关节轴向旋转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坚强固定融合带来的应力集中效应使内固定自身易于疲劳、断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路枕颈人工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枕骨固定板,对应于人体枕骨部位;寰枢椎人工关节,对应于人体寰枢椎部位;以及枕骨固定板支撑棒,连接所述枕骨固定板和所述寰枢椎人工关节;所述寰枢椎人工关节是由球窝多轴连接器连接寰椎连杆和轴向连杆而形成的,所述寰椎连杆根据寰椎后弓折弯成相匹配的弧形曲率,并固定于寰椎椎弓根;所述轴向连杆能固定于枢椎椎弓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路枕颈人工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枕骨固定板,对应于人体枕骨部位;寰枢椎人工关节,对应于人体寰枢椎部位;以及枕骨固定板支撑棒,连接所述枕骨固定板和所述寰枢椎人工关节;所述寰枢椎人工关节是由球窝多轴连接器连接寰椎连杆和轴向连杆而形成的,所述寰椎连杆根据寰椎后弓折弯成相匹配的弧形曲率,并固定于寰椎椎弓根;所述轴向连杆能固定于枢椎椎弓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路枕颈人工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骨固定板由中间板和左右对称的两个侧板组成,中线设有两个与枕骨螺钉匹配的螺孔,两个侧板各设置一个连接器与所述枕骨固定板支撑棒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路枕颈人工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寰椎连杆为粗细均匀的弧形连杆,弧形连杆的正中顶点外侧有球杆连接头,弧形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颈1椎体处的椎弓根螺钉U型凹槽相连;所述球窝多轴连接器具有一端开口的中空球窝头部;所述球杆连接头与所述中空球窝头部相嵌合,并能沿着球窝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路枕颈人工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伟,林俊育,李若瑶,蒋晖,程勇泉,朱青安,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