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折叠电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13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31
多功能折叠电动床,包括床板,床板的底部安装床架,床板的两侧均开设固定槽,固定槽的内部安装旋转托板,旋转托板的一侧与固定槽的内壁一侧铰接,旋转托板的底面中部连接第一延长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在床板的两侧均设置能够调节角度的旋转托板,从而使床板两侧的旋转托板能够通过相互独立的旋转构成不同的组合,从而提高了电动床的可调节范围,满足使用者更加多样的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扩展板、旋转托板、第一延长轴、电动推杆和第二延长轴相结合,既能够方便床板的部分区域实现角度调节,方便使用者舒适的躺卧,同时能够利用旋转支撑装置使扩展板能够旋转探出,实现床体的扩展和折叠。

Multifunctional Folding Electric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折叠电动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床,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多功能折叠电动床。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折叠电动不能很好地同时实现角度床板板面的角度调节和床体的伸缩折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折叠电动床,能够调节角度的旋转托板,从而使床板两侧的旋转托板能够通过相互独立的旋转构成不同的组合,从而提高了电动床的可调节范围,满足使用者更加多样的需要。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多功能折叠电动床,包括床板,床板的底部安装床架,床板的两侧均开设固定槽,固定槽的内部安装旋转托板,旋转托板的一侧与固定槽的内壁一侧铰接,旋转托板的底面中部连接第一延长轴,第一延长轴所在轴线与旋转托板所在平面垂直,床板的中部连接第二延长轴,第二延长轴的一端安装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固定端与第二延长轴铰接,电动推杆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一延长轴铰接,旋转托板的上部安装旋转扩展装置,所述旋转扩展装置包括两组旋转支撑装置,两组旋转支撑装置分别位于旋转托板的两侧,每组旋转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旋转支撑杆,旋转支撑杆的一端与旋转托板铰接,旋转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扩展板,扩展板和旋转托板之间安装锁定装置。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插管和滑动管,扩展板的底部开设两个上容纳槽,旋转托板上开设下容纳槽,上容纳槽的内部安装插管,下容纳槽的内部安装滑动管,滑动管的内部插接滑动销,滑动销能偶在滑动管的内部自由滑动,滑动销的端部能够与插管插接配合。所述床架的侧部安装填充板架,填充板架的上部设置填充板。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在床板的两侧均设置能够调节角度的旋转托板,从而使床板两侧的旋转托板能够通过相互独立的旋转构成不同的组合,从而提高了电动床的可调节范围,满足使用者更加多样的需要。本技术通过扩展板、旋转托板、第一延长轴、电动推杆和第二延长轴相结合,既能够方便床板的部分区域实现角度调节,方便使用者舒适的躺卧,同时能够利用旋转支撑装置使扩展板能够旋转探出,实现床体的扩展和折叠。本技术的电动推杆能够通过电动推杆控制器的控制实现伸缩,从而带动旋转托板出现角度旋转,从而使旋转托板能够在固定槽区域实现角度调节,让使用者能够以更合适的角度躺卧。本技术的第一延长轴和第二延长轴相结合能够提高电动推杆力矩,从而使电动推杆能够更加容易的对旋转托板的角度进行调节,降低了电动推杆在运行时的功率需求。本技术的每组旋转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旋转支撑杆能够利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在扩展板由折叠状态转化为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始终与旋转托板保持平行状态,从而使扩展板的调节过程更加稳定,调节完成后,扩展板能够与旋转托板的表面保持贴合状态,避免床体表面过多地翘起。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标注部件:1床架2床板3固定槽4扩展板5旋转支撑杆6旋转托板7第一延长轴8电动推杆9第二延长轴10上容纳槽11插管12滑动管13滑动销14下容纳槽15填充板16填充板架20旋转座21旋转轴承22手机夹23辅助托板24支撑轴25竖直固定管26位置调节杆27支架杆28定位板29套管30第一定位管31第二定位管32插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多功能折叠电动床,如图1-图2所示,包括床板2,床板2的底部安装床架1,床板2的两侧均开设固定槽3,固定槽3的内部安装旋转托板6,旋转托板6的一侧与固定槽3的内壁一侧铰接,旋转托板6的底面中部连接第一延长轴7,第一延长轴7所在轴线与旋转托板6所在平面垂直,床板2的中部连接第二延长轴9,第二延长轴9的一端安装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的固定端与第二延长轴9铰接,电动推杆8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一延长轴7铰接,旋转托板6的上部安装旋转扩展装置,所述旋转扩展装置包括两组旋转支撑装置,两组旋转支撑装置分别位于旋转托板6的两侧,每组旋转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旋转支撑杆5,旋转支撑杆5的一端与旋转托板6铰接,旋转支撑杆5的另一端铰接扩展板4,扩展板4和旋转托板6之间安装锁定装置。本技术的在床板2的两侧均设置能够调节角度的旋转托板6,从而使床板2两侧的旋转托板6能够通过相互独立的旋转构成不同的组合,从而提高了电动床的可调节范围,满足使用者更加多样的需要。本技术通过扩展板4、旋转托板6、第一延长轴7、电动推杆8和第二延长轴9相结合,既能够方便床板的部分区域实现角度调节,方便使用者舒适的躺卧,同时能够利用旋转支撑装置使扩展板4能够旋转探出,实现床体的扩展和折叠。本技术的电动推杆8能够通过电动推杆控制器的控制实现伸缩,从而带动旋转托板6出现角度旋转,从而使旋转托板6能够在固定槽3区域实现角度调节,让使用者能够以更合适的角度躺卧。本技术的第一延长轴7和第二延长轴9相结合能够提高电动推杆8力矩,从而使电动推杆8能够更加容易的对旋转托板6的角度进行调节,降低了电动推杆8在运行时的功率需求。本技术的每组旋转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旋转支撑杆5能够利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在扩展板4由折叠状态转化为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始终与旋转托板6保持平行状态,从而使扩展板4的调节过程更加稳定,调节完成后,扩展板4能够与旋转托板6的表面保持贴合状态,避免床体表面过多地翘起。具体实验选材和结构可实现分析:本实施例的电动推杆8具有对应的驱动装置,电动推杆8和电动推杆驱动装置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电动推杆驱动装置控制电动推杆8运行的方式为现有技术。目前市面上已经有自带驱动的电动推杆8,我们实际测试时,受力较大的部件比如旋转支撑杆5、旋转托板6、第一延长轴7和第二延长轴9均为空心钢制结构,具备足够的强度,同时不会过重。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插管11和滑动管12,扩展板4的底部开设两个上容纳槽10,旋转托板6上开设下容纳槽14,上容纳槽10的内部安装插管11,下容纳槽14的内部安装滑动管12,滑动管12的内部插接滑动销13,滑动销13能偶在滑动管12的内部自由滑动,滑动销13的端部能够与插管11插接配合。本技术的锁定装置能够在扩展板4展开后通过滑动销13和插管11插接配合使扩展板4和旋转托板6锁定,从而避免了扩展板4在受力时一侧轻易翘起,提高了床体的平整性。本技术的上容纳槽10和下容纳槽14相结合能够为插管11、滑动管12和滑动销13预留出活动的空间,同时避免插管11、滑动管12和滑动销13影响旋转扩展装置的调节。所述床架1的侧部安装填充板架16,填充板架16的上部设置填充板15。本技术的扩展板4旋转打开后,两个扩展板4之间可以放置填充板15产品每个人填充扩展板4与旋转托板6之间的高度差。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折叠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2),床板(2)的底部安装床架(1),床板(2)的两侧均开设固定槽(3),固定槽(3)的内部安装旋转托板(6),旋转托板(6)的一侧与固定槽(3)的内壁一侧铰接,旋转托板(6)的底面中部连接第一延长轴(7),第一延长轴(7)所在轴线与旋转托板(6)所在平面垂直,床板(2)的中部连接第二延长轴(9),第二延长轴(9)的一端安装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的固定端与第二延长轴(9)铰接,电动推杆(8)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一延长轴(7)铰接,旋转托板(6)的上部安装旋转扩展装置,所述旋转扩展装置包括两组旋转支撑装置,两组旋转支撑装置分别位于旋转托板(6)的两侧,每组旋转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旋转支撑杆(5),旋转支撑杆(5)的一端与旋转托板(6)铰接,旋转支撑杆(5)的另一端铰接扩展板(4),扩展板(4)和旋转托板(6)之间安装锁定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折叠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2),床板(2)的底部安装床架(1),床板(2)的两侧均开设固定槽(3),固定槽(3)的内部安装旋转托板(6),旋转托板(6)的一侧与固定槽(3)的内壁一侧铰接,旋转托板(6)的底面中部连接第一延长轴(7),第一延长轴(7)所在轴线与旋转托板(6)所在平面垂直,床板(2)的中部连接第二延长轴(9),第二延长轴(9)的一端安装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的固定端与第二延长轴(9)铰接,电动推杆(8)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一延长轴(7)铰接,旋转托板(6)的上部安装旋转扩展装置,所述旋转扩展装置包括两组旋转支撑装置,两组旋转支撑装置分别位于旋转托板(6)的两侧,每组旋转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旋转支撑杆(5),旋转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照武周洪根何昭付倪茂林孙组成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威凯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