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学明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4046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装置,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槽,所述培养槽的一侧设置有供氧系统,所述培养槽的另一侧设置有管道系统,所述培养槽的前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测温系统,所述培养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号隔离网,所述培养槽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支架,所述一号支架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箍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供氧系统,不会对打捞作业以及下水作业带来过多的不良影响,多组喷头同时供氧能够提高水体含氧量的均匀度,提高供氧效率,通过设计的管道系统,便于进行生物絮团取样、水体取样以及降低培养槽内生物絮团密度等操作,通过设计的测温系统,能够测得水体平均温度,提高测温精准度。

A Culture Device for Bioflo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絮团培养
,具体为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絮团技术是借鉴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技术,通过人为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碳氮比,提高水体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含氮化合物转化成菌体蛋白,形成可被滤食性养殖对象直接摄食的生物絮凝体,能够解决养殖水体中腐屑和饲料滞留问题,实现饵料的再利用,起到净化水质、减少换水量、节省饲料、提高养殖对象存活率及增加产量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在实践过程中,生物絮团技术可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等各类水产的养殖领域中,通过添加特定菌制剂培养特定功能型微生物絮团,将菌碳调控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适合水域环境的特定生物絮团,达到调节水质,减少排水量。现有的生物絮团培养装置中的供氧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缺陷,培养槽的面积较大,部分供氧系统的供氧管道设计单一,无法使整片水体含氧量达到一致,另外,还有部分供氧系统的供氧管道为多组设计,管道密布于培养槽内,导致打捞作业以及下水作业具有一定的不便,现有的生物絮团培养装置中的功能设计具有一定的缺陷,包括水体取样、生物絮团取样以及生物絮团分离等功能,影响实际操作,现有的生物絮团培养装置中的测温系统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测温系统主要由测温探头、温度传感器以及温度测量仪表等部分组成,测温探头固定于培养槽内部,无法自由活动,而培养槽的面积较大,温度分布各异,无法测量精准均值,不利于人们的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槽,所述培养槽的一侧设置有供氧系统,所述培养槽的另一侧设置有管道系统,所述培养槽的前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测温系统,所述培养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号隔离网,所述培养槽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支架,所述一号支架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箍环,所述二号支架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箍环,所述培养槽的后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进水管道接头。优选的,所述供氧系统包含有供氧装置,所述供氧装置的上端中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供氧管道,所述供氧管道的中部设置有一号阀门,所述供氧管道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圆形连接器,所述圆形连接器的外圈设置有圆形管道,所述圆形连接器与圆形管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圆形管道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喷头。优选的,所述管道系统包含有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离心泵,所述离心泵的上端中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副管道,所述副管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号支管,所述一号支管的中部设置有二号阀门,所述一号支管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固液分离器,所述三通接头的另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二号支管,所述二号支管的中部设置有三号阀门,所述二号支管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容器,所述固液分离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二号隔离网。优选的,所述测温系统包含有温度测量仪表,所述温度测量仪表的前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温度测量仪表的后端中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热电偶探头,所述温度测量仪表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测量仪表的另一侧内表面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温度传感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还与显示屏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培养槽的下端内表面呈凹面,所述一号支架与培养槽之间设置有一号固定块,所述一号支架的一端外表面通过一号固定块与培养槽的一侧中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支架与培养槽之间设置有二号固定块,所述二号支架的一端外表面通过二号固定块与培养槽的另一侧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箍环位于供氧装置的中部,所述二号箍环位于副管道的中部。优选的,所述圆形连接器位于培养槽的内部,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为四组,所述喷头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喷头呈圆形分布。优选的,所述固液分离器与一号支管之间设置有一号螺纹,所述固液分离器的上端内表面通过一号螺纹与一号支管的一端外表面旋钮连接,所述容器与二号支管之间设置有二号螺纹,所述容器的上端内表面通过二号螺纹与二号支管的一端外表面旋钮连接优选的,所述软管位于培养槽的内部,所述热电偶探头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供氧系统,供氧系统中的供氧管道仅需一组,不会对打捞作业以及下水作业带来过多的不良影响,并且,供氧系统中的圆形管道下方设计若干组喷头,多组喷头同时供氧能够提高水体含氧量的均匀度,提高供氧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管道系统,管道系统通过二号阀门与三号阀门实现功能切换,二号阀门畅通,三号阀门闭塞,则水体进入管道系统中的固液分离器内,固液分离器内部设有二号隔离网,用以分离生物絮团,而水体则可畅通无阻,进入培养槽内,固液分离器可旋钮拆卸,便于进行生物絮团取样以及降低培养槽内生物絮团密度等操作,二号阀门闭塞,三号阀门畅通,水体则进入管道系统中的容器内,容器可旋钮拆卸,便于进行水体取样操作。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测温系统,测温系统中的热电偶探头与软管连接,软管可自由活动,热电偶探头能够到达培养槽内部的任意区域,能够测得水体平均温度,提高测温精准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培养槽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培养槽的后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供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管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测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圆形管道的仰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固液分离器的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温度测量仪表的剖面图;图中:1、培养槽;2、供氧系统;3、管道系统;4、测温系统;5、一号隔离网;6、一号支架;7、一号箍环;8、二号支架;9、二号箍环;10、进水管道接头;201、供氧装置;202、供氧管道;203、一号阀门;204、圆形管道;205、圆形连接器;206、连接管;207、喷头;301、主管道;302、离心泵;303、副管道;304、三通接头;305、一号支管;306、二号阀门;307、固液分离器;308、二号支管;309、三号阀门;310、容器;311、二号隔离网;401、温度测量仪表;402、显示屏;403、软管;404、热电偶探头;405、温度传感器;406、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槽(1)的一侧设置有供氧系统(2),所述培养槽(1)的另一侧设置有管道系统(3),所述培养槽(1)的前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测温系统(4),所述培养槽(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号隔离网(5),所述培养槽(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支架(6),所述一号支架(6)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箍环(7),所述二号支架(8)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箍环(9),所述培养槽(1)的后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进水管道接头(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槽(1)的一侧设置有供氧系统(2),所述培养槽(1)的另一侧设置有管道系统(3),所述培养槽(1)的前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测温系统(4),所述培养槽(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号隔离网(5),所述培养槽(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支架(6),所述一号支架(6)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箍环(7),所述二号支架(8)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箍环(9),所述培养槽(1)的后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进水管道接头(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系统(2)包含有供氧装置(201),所述供氧装置(201)的上端中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供氧管道(202),所述供氧管道(202)的中部设置有一号阀门(203),所述供氧管道(20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圆形连接器(205),所述圆形连接器(205)的外圈设置有圆形管道(204),所述圆形连接器(205)与圆形管道(204)之间设置有连接管(206),所述圆形管道(204)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喷头(20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系统(3)包含有主管道(301),所述主管道(301)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离心泵(302),所述离心泵(302)的上端中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副管道(303),所述副管道(30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三通接头(304),所述三通接头(304)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号支管(305),所述一号支管(305)的中部设置有二号阀门(306),所述一号支管(305)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固液分离器(307),所述三通接头(304)的另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二号支管(308),所述二号支管(308)的中部设置有三号阀门(309),所述二号支管(308)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容器(310),所述固液分离器(30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二号隔离网(3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学明于金红王林栋王贵宁林淑梅
申请(专利权)人:韩学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