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鱼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98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鱼缸,包括养鱼池和硝化菌培养池,硝化菌培养池与养鱼池通过隔板隔开,硝化菌培养池底部与养鱼池底部通过连接管道连接,连接管道上设有连接管路阀门,硝化菌培养池与养鱼池均与气泵连接,养鱼池上部设有进水管,下部设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可以高效培养硝化细菌,可以及时对水质进行净化,减少换水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鱼缸
本技术属于水生动植物饲养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鱼缸。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放置鱼缸养观赏鱼的人们越来越多。由于鱼缸的水长期不更换,长时间投加的饲料经过鱼代谢排泄粪便导致水质越来越差。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化学净水剂和生物净水剂销售,化学净水剂由于其成分复杂,会导致水的二次污染。生物净水剂,由于其保存周期短,生物活性无法保证,起效果也就难以确定。硝化细菌作为净化水体的高效微生物,被广泛使用。但也由于其保存困难,效果导致不稳定。如何能够使用高活性的硝化细菌,又方便简单的实现鱼缸水质的净化,急需要一种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型鱼缸,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鱼缸,包括养鱼池和硝化菌培养池,硝化菌培养池与养鱼池通过隔板隔开,硝化菌培养池底部与养鱼池底部通过连接管道连接,连接管道上设有连接管路阀门,硝化菌培养池与养鱼池均与气泵连接,养鱼池上部设有进水管,下部设有出水管。进一步的,所述的硝化菌培养池与气泵之间通过空气连接管连接,空气连接管设有第一支路连接管和第二支路连接管,第一支路连接管末端伸入养鱼池底部,第二支路连接管末端伸入硝化菌培养池底部,第一支路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支路调节阀,第二支路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支路调节阀。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支路连接管末端连接有养鱼池空气分布器,第二支路连接管末端连接有硝化菌培养池空气分布器,所述的养鱼池空气分布器和硝化菌培养池空气分布器上均设有若干小孔便于均匀送风。进一步的,所述的隔板为透明的。进一步的,所述的硝化菌培养池设置在鱼缸本体的一角。进一步的,所述的硝化菌培养池的体积为鱼缸本体体积的2-8%。进一步的,所述的养鱼池内设有温控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温控装置设有网状外壳,温控装置整体通过固定架固定于鱼缸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在养鱼过程中在硝化菌培养区域中投加一定量的硝化菌营养盐,在给养鱼区通气的同时为硝化菌培养区通气,通过长时间曝气即可培养出高活性、高浓度的硝化细菌菌液。待养鱼区水质变差时,打开硝化菌培养区与养鱼区连接管路中间的阀门,硝化菌即可进入养鱼区,对养鱼区的水质进行净化。待水质透明干净后,关闭连接管路的阀门,即可再次培养硝化菌液留作下次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鱼缸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操作简单,可以高效培养硝化细菌,可以及时对水质进行净化,减少换水次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鱼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养鱼池;11-进水管;12-出水管;13-养鱼池空气分布器;2-硝化菌培养池;21-硝化菌培养池空气分布器;3-连接管道;31-连接管路阀门;4-气泵;41-第一支路连接管;42-第二支路连接管;5-温控装置。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鱼缸,包括养鱼池1和硝化菌培养池2,硝化菌培养池2与养鱼池1通过隔板隔开,硝化菌培养池2底部与养鱼池1底部通过连接管道3连接,连接管道3上设有连接管路阀门31,硝化菌培养池2与养鱼池1均与气泵4连接,养鱼池1上部设有进水管11,下部设有出水管12。所述的硝化菌培养池2与气泵4之间通过空气连接管连接,空气连接管设有第一支路连接管41和第二支路连接管42,第一支路连接管41末端伸入养鱼池1底部,第二支路连接管42末端伸入硝化菌培养池2底部,第一支路连接管41上设有第一支路调节阀,第二支路连接管42上设有第二支路调节阀。所述的第一支路连接管41末端连接有养鱼池空气分布器13,第二支路连接管42末端连接有硝化菌培养池空气分布器21,所述的养鱼池空气分布器13和硝化菌培养池空气分布器21上均设有若干小孔便于均匀送风。所述的隔板为透明的。所述的硝化菌培养池2设置在鱼缸本体的一角。所述的硝化菌培养池2的体积为鱼缸本体体积的2-8%。所述的养鱼池1内设有温控装置5。所述的温控装置5设有网状外壳,温控装置5整体通过固定架固定于鱼缸底部。所述的进水管11上设有进水阀,出水管12上设有出水阀。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开始培养时从进水管11往鱼缸中加水,打开养鱼池1和硝化菌培养池2连接管路控制阀;待水加到一定量后,关闭连接管路阀门31,接通气泵4电源和温控装置5电源;调节第一支路调节阀和第二支路调节阀,调节温控装置5达25℃;在养鱼池1中放入观赏鱼,适量投加鱼饲料。同时,在硝化菌池中投加硝化菌营养盐,调节第二支路调节阀和第一支路调节阀保证硝化菌培养池2和养鱼池1均供氧充足。待水质发生浑浊时,打开硝化菌培养池2和养鱼池1中间的连接控制阀,使所培养高活性硝化菌进入养鱼池1,对水质进行净化。待水质干净后,关闭连接管路阀门31,继续在硝化菌培养池2中投加硝化菌营养盐,培养下一批次硝化菌做备用。如需换水,可打开进水阀和出水阀进行换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鱼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养鱼池(1)和硝化菌培养池(2),硝化菌培养池(2)与养鱼池(1)通过隔板隔开,硝化菌培养池(2)底部与养鱼池(1)底部通过连接管道(3)连接,连接管道(3)上设有连接管路阀门(31),硝化菌培养池(2)与养鱼池(1)均与气泵(4)连接,养鱼池(1)上部设有进水管(11),下部设有出水管(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鱼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养鱼池(1)和硝化菌培养池(2),硝化菌培养池(2)与养鱼池(1)通过隔板隔开,硝化菌培养池(2)底部与养鱼池(1)底部通过连接管道(3)连接,连接管道(3)上设有连接管路阀门(31),硝化菌培养池(2)与养鱼池(1)均与气泵(4)连接,养鱼池(1)上部设有进水管(11),下部设有出水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硝化菌培养池(2)与气泵(4)之间通过空气连接管连接,空气连接管设有第一支路连接管(41)和第二支路连接管(42),第一支路连接管(41)末端伸入养鱼池(1)底部,第二支路连接管(42)末端伸入硝化菌培养池(2)底部,第一支路连接管(41)上设有第一支路调节阀,第二支路连接管(42)上设有第二支路调节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路连接管(41)末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付华清王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