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90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音结构,其为了抑制特定频率的噪音,不仅能够在特定频率具有噪音吸收峰值,而且还能够扩大峰值。所述隔音结构具有隔音单元,所述隔音单元包括:框,具有贯穿于两个面的孔部;及至少一个膜,固定在框的至少一侧的面上,隔音单元配置成在隔开两个空间的壁的开口部使膜的表面相对开口部的开口截面倾斜并设置有通气部的状态,至少一个膜的表面均远离壁面,位于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与壁面之间的距离为0.1mm以上,并且是根据隔音的光谱峰值中的吸收峰值频率设定的距离。

Sound insul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隔音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框及固定在框上的膜的隔音结构。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音结构,其具有固定在框的两个面或一个面的膜,一个或多个隔音单元配置于导管等开口部内,并且用于选择性地对成为目标的频率的声音进行较强的屏蔽。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提出在隔音空间内配置有将成为振动体的薄片、薄膜或薄板等膜粘贴于框上的隔音单元的隔音结构(参考专利文献1、2和3)。与现有的隔音部件相比,这种隔音结构在特定频率下能够得到高屏蔽性能。并且,能够通过改变框的形状和膜的刚性来控制隔音频率。在本申请人的申请所涉及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隔音结构体,其具有隔音单元,所述隔音单元具备框以及固定在框的一个面或两个面的膜,并且将隔音单元配置成在开口部件使膜的膜表面相对其开口截面倾斜,并在开口部件设置有成为供气体通过的通气孔的区域的状态。专利文献1中设为即使在高开口率的状态下也能够发挥大的隔音效果,在安装隔音单元时,无需额外的导管和筒就能够消除噪音,并且能够维持高的通气性。并且,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吸音结构,其具有吸音体,该吸音体具备:框体,具有开口部;以及板状或膜状的振动部,设置在开口部且在框体内划分封闭的空气层,吸音体配置成振动部与声场的场边界相对置,在振动部与场边界之间形成的空间连接到声场。将由振动部的弹性振动引起的弯曲系统的基本振动频率设为fa,将由振动部的质量成分和空气层的弹簧成分引起的弹簧质量系统的共振频率设为fb时,设为满足0.05≤fa/fb≤0.65。专利文献2中能够在抑制空气层的厚度的同时有效地吸收低音。并且,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吸音结构体,其包括板吸音体,该板吸音体具有:框体,具有开口部和底部;以及板状或膜状的振动体,堵住框体的开口部而划分空气层,成为声音接收部并与外板相对置。振动体的弹性振动的基本振动频率设为在由振动体的质量和空气层的弹簧成分构成的弹簧-质量系统的共振频率的5%~65%范围内。专利文献3中设为能够有效地吸收如道路噪声这种低频声音。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7/0302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32647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3869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隔音结构的隔音单元是膜型的吸音材料,且为吸收特性由膜和背面空间确定的共振系统的吸音体。这种吸音体的特征为在吸音的峰值下吸收率大但峰值的宽度窄。因此,通常能够用于抑制由机械的共振振动引起的特定频率的噪音等中。但是,机械等中存在如下无法避免个体差异或随时间的变化这种课题。1.由个体差异导致的轻微刚度和重量的偏差等会改变共振频率,因此机械共振频率的个体差异大,很难以窄的峰值宽度应对多个机械。2.以由风扇或泵等可动部引起噪音的情况为重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共振频率逐渐发生变化。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隔音结构中,如果将在框的两个面具备膜的隔音单元密合设置于开口部件的壁面,则存在无法利用单侧膜表面的吸音效果从而效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和3中公开的吸音结构和吸音结构体(以下,以吸音结构为代表)中,为了吸收汽车等车辆内部的噪音,在车身结构体的各种部件例如地板、前支柱、后支柱、车顶或仪表板等部件上安装吸音结构时,以吸音体的振动部与成为场边界的外板相对置的方式将吸音体安装于内板,或者通过柱状部件或间隔件等将吸音体的振动部安装于外板从而在振动部与外板之间形成空间,在内板设置与车辆内部连通的连通孔以将上述空间与声场(车辆内部)连通,并通过振动部的振动吸收进入到场边界与振动部之间的空间的声音。并且,专利文献2和3中公开的吸音结构中,通过使用伸缩自如的柱状部件,能够自由改变场边界与振动部之间的距离。但是,专利文献2和3中公开的吸音结构中,包含吸收振动部与场边界之间的声音的空间在内的配置有吸音体的空间是除了与作为声场的车辆内部连通的连通孔之外的封闭的空间,存在无法适用于如导管等这种需要通气性的隔音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并且提供一种隔音结构,即,在导管等需要通气性结构的开口部配置成为吸音体的隔音单元的隔音结构中,能够将开口部的内壁面与隔音单元的膜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设为根据通过开口部内的隔音对象的声音隔断频率设定的距离。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隔音结构具有隔音单元,所述隔音单元包括:框,具有贯穿于相对的两个面的孔部;及至少一个膜,固定在框的至少一侧的面上,所述隔音结构的特征在于,隔音单元配置成在隔开两个空间的壁的开口部使至少一个膜的表面相对开口部的开口截面倾斜并设置有通气部的状态,至少一个膜内的位于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具有远离壁面的部分,位于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与壁面之间的距离为0.1mm以上,并且是根据隔音的光谱峰值中的吸收峰值频率设定的距离。在此,优选位于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与壁面之间的距离为20mm以下。并且,优选至少一个膜为固定在框的两个面的两个膜。并且,优选随着位于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与壁面之间的距离减小,吸收峰值频率变小。并且,优选在位于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与壁面之间具有间隔件,隔音单元经由间隔件固定在壁面,间隔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声音从外部进入的间隙。并且,优选间隔件为多个柱状体。并且,优选声音以从开口部的一侧的开口端入射并从另一侧的开口端出射的方式传播,并且间隔件为多个板状体。并且,优选板状体配置成与声音的入射方向相对置。并且,优选板状体配置成沿着声音的入射方向。并且,优选间隔件和隔音单元是成为一体的结构。并且,优选位于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与壁面之间的距离能够进行调整。并且,优选位于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与壁面之间所成的角度能够进行调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导管等开口部配置吸音体的隔音结构中,能够将开口部的内壁面与成为吸音体的隔音单元的膜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设为通过开口部内的隔音对象的声音的隔断频率对应的距离。附图说明图1是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隔音结构的声源侧观察的主视概念图。图2是图1所示的隔音结构的侧面剖视概念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隔音结构的开口部内的隔音单元的配置状态的示意性局部侧面剖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隔音结构的示意性主视图。图6是从间隔件一侧观察了图3所示的隔音结构的隔音单元的仰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隔音结构的另一例的开口部内的隔音单元的配置状态的示意性局部侧面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隔音结构的示意性主视图。图9是从间隔件一侧观察了图7所示的隔音结构的隔音单元的仰视图。图10是从间隔件一侧观察了本专利技术的隔音结构的另一例的隔音单元的仰视图。图11是从间隔件一侧观察了本专利技术的隔音结构的另一例的隔音单元的仰视图。图12是从间隔件一侧观察了本专利技术的隔音结构的另一例的隔音单元的仰视图。图13是从间隔件一侧观察了本专利技术的隔音结构的另一例的隔音单元的仰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隔音结构的另一例的开口部内的隔音单元的配置状态的示意性局部侧面剖视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隔音结构的示意性主视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隔音结构中的频率与吸收率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表。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隔音结构中的频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音结构,其具有隔音单元,所述隔音单元包括:框,具有贯穿于相对的两个面的孔部;及至少一个膜,固定在所述框的至少一侧的面上,所述隔音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单元配置成在隔开两个空间的壁的开口部使所述至少一个膜的表面相对所述开口部的开口截面倾斜并设置有通气部的状态,所述至少一个膜内的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具有远离所述壁面的部分,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与所述壁面之间的距离为0.1mm以上,并且是根据隔音的光谱峰值中的吸收峰值频率设定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28 JP 2017-0632241.一种隔音结构,其具有隔音单元,所述隔音单元包括:框,具有贯穿于相对的两个面的孔部;及至少一个膜,固定在所述框的至少一侧的面上,所述隔音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单元配置成在隔开两个空间的壁的开口部使所述至少一个膜的表面相对所述开口部的开口截面倾斜并设置有通气部的状态,所述至少一个膜内的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具有远离所述壁面的部分,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与所述壁面之间的距离为0.1mm以上,并且是根据隔音的光谱峰值中的吸收峰值频率设定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与所述壁面之间的距离为20m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膜是固定在所述框的两个面的两个膜。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结构,其中,随着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壁面一侧的膜的表面与所述壁面之间的距离减小,所述吸收峰值频率变小。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纳谷昌之白田真也山添升吾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