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186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恒压反馈电路、恒流反馈电路、电源芯片以及主电路,该恒压反馈电路能够对输出电压进行反馈,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恒流反馈控制最大输出电流,当输出电流达到输出最大电流时,对电流进行反馈,限制输出电流的输出,通过采用光耦作为反馈元件,对光耦采用独立电源进行供电,保证反馈的可靠性。

A Flyback Power Supply Circuit with Constant Voltage and Current Feedb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
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是重要的电源变换装置,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反激电源主要应用于功率不超过150W的应用场合,如作为辅助电源、小功率供电电源等,通常体积小、成本低。目前反激电源的反馈主要是使用光耦进行电压反馈,通过限制驱动的占空比或频率,限制输出功率,这造成当输入电压较宽时,输出的最大电流会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加而增加,使得输出电流不可控,输出电流较大或短路时,容易造成电路过热等而损坏。使用光耦反馈时,当输出电压很低时,光耦不能正常工作,反馈不正常、容易损坏电源。公开号为CN20665058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恒压恒流反馈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稳压管Z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该技术实现了开关电源输出电压变压与电流变化的信号反馈,提高开关电源输出的稳定性,但该方案没有采用独立供电的光耦,反馈时容易受到输出电压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用以解决现有反激开关电源的光耦反馈电路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法如下: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包括:恒压反馈电路、恒流反馈电路以及电源芯片(U2);所述恒压反馈电路包括反馈光耦(U3)、第四稳压源(U4)、第十二电阻(R12)、第二十一电阻(R21),所述反馈光耦(U3)包括发光二极管以及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的集电极与电源芯片(U2)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以及第四稳压源(U4)的公共端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四稳压源(U4)的输入端连接,第四稳压源(U4)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当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电压大于所述第四稳压源(U4)的预设电压时,所述发光二极管产生光信号,所述光敏元件接收所述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反馈至所述电源芯片(U2)以控制所述电源芯片(U2)的输出功率;所述恒流反馈电路包括反馈光耦(U3)、三极管(Q3)、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当所述第二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超过预设最大电流时,所述三极管(Q3)导通,所述发光二极管产生光信号,所述光敏元件接收所述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反馈至所述电源芯片(U2)以控制所述电源芯片(U2)的输出功率。进一步的,还包括主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变压器(P1)、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出电路以及第三输出电路,所述变压器(P1)包括多个绕组,所述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出电路以及第三输出电路分别通过各个绕组与所述变压器(P1)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电路用于为所述反馈光耦(U3)供电,所述第三输出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U0+)以及第二输出端(U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出端(U0+)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U0-)分别与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Uin)以及第二接地端(GND2),所述第一输入端(Uin)与所述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分别连接有保护二极管(D6)、滤频电容(C4)以及储能电容(C3),所述第一输入端(Uin)与所述变压器(P1)的第一绕组以及第四二极管(D4)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P1)的第三绕组以及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电源芯片(U2)的第三引脚以及第二接地端(GND2)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以及第二接地端(GND2)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源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并联有第五二极管(D5)。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P1)的第五绕组与第九二极管(D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输出端与电源芯片(U2)的第六引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出电路包括第七二极管(D7)、第二三极管(Q2)以及第一稳压源(U1),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P1)的第八绕组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反馈光耦(U2)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稳压源(U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稳压源(U1)的输入端分别与变压器(P1)的第七绕组以及第一接地端(GND)连接。所述第一稳压源(U1)的公共端与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一稳压源(U1)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之间还连接有第九电阻(R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输出电路包括二极管组件、第一电感(L1)以及第三电阻(R3),所述二极管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P1)的第十一绕组以及第十二绕组连接,所述二极管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电感(L1)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一输出端(U0+),所述电阻(R3)的一端作为第二输出端(U0-),另一端与变压器(P1)的第八绕组以及第九绕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恒压反馈电路还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六电阻(R16)、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五电容(C15),所述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与第十九电阻(R19)连接,另一端接入第十二电阻(R12)与第二十一电阻(R21)之间,所述第十八电阻(R18)与第十二电容(C12)串联之后,再与所述第十五电容(C15)并联,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接入所述第二输出电路,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输入端以及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接入所述光敏元件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芯片(U2)的第二引脚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光敏元件的发射极连接之后,再与所述第二接地端(GND2)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恒流反馈电路还包括第十一电容(C11)以及第十六电阻(R16)。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芯片(U2)的第三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连接有第十三电容(C13),所述第四引脚接地,所述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之间还连接有第十七电阻(R17)。采用本技术,具有恒压恒流反馈的优点,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最大值可控,不会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在通过恒流电路进行反馈时,能够通过降低输出电压的方式控制输出电流,且反馈光耦单独进行供电,不会受到输出电压大小变化的影响,反馈的可靠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主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恒压反馈电路、恒流反馈电路以及电源芯片(U2);所述恒压反馈电路包括反馈光耦(U3)、第四稳压源(U4)、第十二电阻(R12)、第二十一电阻(R21),所述反馈光耦(U3)包括发光二极管以及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的集电极与电源芯片(U2)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以及第四稳压源(U4)的公共端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四稳压源(U4)的输入端连接,第四稳压源(U4)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当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电压大于所述第四稳压源(U4)的预设电压时,所述发光二极管产生光信号,所述光敏元件接收所述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反馈至所述电源芯片(U2)以控制所述电源芯片(U2)的输出功率;所述恒流反馈电路包括反馈光耦(U3)、三极管(Q3)、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输出端(U0‑),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当所述第二输出端(U0‑)的输出电流超过预设最大电流时,所述三极管(Q3)导通,所述发光二极管产生光信号,所述光敏元件接收所述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反馈至所述电源芯片(U2)以控制所述电源芯片(U2)的输出功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恒压反馈电路、恒流反馈电路以及电源芯片(U2);所述恒压反馈电路包括反馈光耦(U3)、第四稳压源(U4)、第十二电阻(R12)、第二十一电阻(R21),所述反馈光耦(U3)包括发光二极管以及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的集电极与电源芯片(U2)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以及第四稳压源(U4)的公共端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四稳压源(U4)的输入端连接,第四稳压源(U4)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当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电压大于所述第四稳压源(U4)的预设电压时,所述发光二极管产生光信号,所述光敏元件接收所述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反馈至所述电源芯片(U2)以控制所述电源芯片(U2)的输出功率;所述恒流反馈电路包括反馈光耦(U3)、三极管(Q3)、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输出端(U0-),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当所述第二输出端(U0-)的输出电流超过预设最大电流时,所述三极管(Q3)导通,所述发光二极管产生光信号,所述光敏元件接收所述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反馈至所述电源芯片(U2)以控制所述电源芯片(U2)的输出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变压器(P1)、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出电路以及第三输出电路,所述变压器(P1)包括多个绕组,所述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出电路以及第三输出电路分别通过各个绕组与所述变压器(P1)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电路用于为所述反馈光耦(U3)供电,所述第三输出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U0+)以及第二输出端(U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U0+)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U0-)分别与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Uin)以及第二接地端(GND2),所述第一输入端(Uin)与所述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分别连接有保护二极管(D6)、滤频电容(C4)以及储能电容(C3),所述第一输入端(Uin)与所述变压器(P1)的第一绕组以及第四二极管(D4)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P1)的第三绕组以及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电源芯片(U2)的第三引脚以及第二接地端(GND2)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以及第二接地端(GND2)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