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127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用于将内隔墙板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该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双向螺栓机构;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用于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第四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连接在内隔墙板的相对两侧,双向螺栓机构依次贯穿第二连接部、内隔墙板和第四连接部并将三者连接,以使内隔墙板通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连接在墙、顶面结构体的面上。

Assembled Installation Component of Interior Wall Panel in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
技术介绍
内隔墙板用于分隔室内空间。目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一般是在内隔墙板预制生产时,在内隔墙板与墙柱面连接端预留钢筋,在内隔墙板安装到预设位置时,通过临时支撑固定,再与墙柱交接点预留的钢筋进行绑扎或焊接,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再通过内隔墙板顶部的预置埋件与顶板或梁下的预置埋件采用焊接进行连接处理。运用此工艺时,墙柱面与内隔墙板交接处在预制生产时需要预留钢筋,到装配式建筑现场安装时仍需要使用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等,需要消耗大量人工、材料和机械,预置埋件需要焊接,也增加现场火灾隐患,且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以解决现有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施工技术中,需要在内隔墙板与其他墙柱体交接处需使用的模板、绑扎或焊接钢筋、现浇混凝土而增加成本,增加施工周期等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用于将内隔墙板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所述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用于将内隔墙板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双向螺栓机构;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连接在所述内隔墙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双向螺栓机构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内隔墙板和第四连接部并将三者连接,以使所述内隔墙板通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连接在所述墙、顶面结构体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用于将内隔墙板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双向螺栓机构;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连接在所述内隔墙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双向螺栓机构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内隔墙板和第四连接部并将三者连接,以使所述内隔墙板通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连接在所述墙、顶面结构体的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栓机构包括螺杆、第一锥套、双头膨胀套管、第二锥套和沉头螺母;所述沉头螺母的头部为多边形;所述第一通孔为沉头孔,且沉头孔的头部孔形与所述沉头螺母的头部对应,用于防止所述沉头螺母转动;所述第一锥套、双头膨胀套管套接在所述螺杆上,且所述第一锥套相比于所述双头膨胀套管更靠近所述螺栓的头部,且所述第一锥套的锥面朝向所述双头膨胀套管;所述第二锥套套接在所述沉头螺母上,且所述第二锥套的锥面背向所述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桂余王金洲姜卫平程海庆江虹李洪霞金丽徐燕茹李志刚孙浩潘守信董来恩康雷宋长婷李久锦张晶晶孙乐行孙成杰张海英顾厚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特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