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负载电流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负载电流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基于STM32F10X单片机的船舶设备监测及健康管理系统在进行负载电流控制电路时,需要通过单片机输出多组负载电流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多种大小大同的电流输出。目前的负载电流控制电路只能输出四组不同电流,分别是400mA、600mA、800mA和1000mA,不能满足负载的要求,不能根据负载需要实现电流的无极调节,影响船舶设备监测及健康管理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实现负载电流无极调节、提高船舶设备监测及健康管理系统的可靠性的基于单片机的负载电流控制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负载电流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还包括电源控制芯片、电流输出单元、反馈单元;所述单片机的I2C总线数据端通过第八电阻连接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PWM端,所述单片机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CTRL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VREF端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CTRL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VRE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负载电流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U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控制芯片(U2)、电流输出单元(A)、反馈单元(B);所述单片机(U1)的I2C总线数据端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PWM端,所述单片机(U1)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CTRL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VREF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11)连接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CTRL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VREF端通过第十电阻(R10)连接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PWM端;所述电流输出单元(A)包括变压器(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负载电流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U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控制芯片(U2)、电流输出单元(A)、反馈单元(B);所述单片机(U1)的I2C总线数据端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PWM端,所述单片机(U1)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CTRL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VREF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11)连接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CTRL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VREF端通过第十电阻(R10)连接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PWM端;所述电流输出单元(A)包括变压器(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七电阻(R7)、二极管(V1)、MOS管(V2),所述变压器(L1)的初级线圈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正极、MOS管(V2)漏极,所述第一电容(C1)负极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V1)正极、变压器(L1)的次级线圈一端,所述变压器(L1)的次级线圈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V1)负极、第二电容(C2)正极、电源控制芯片(U2)的ISP端,另一端分别连接负载、反馈单元(B)输入端、电源控制芯片(U2)的ISN端,所述第二电容(C2)负极接地,所述MOS管(V2)栅极连接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2)的GATE端,所述MOS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璇,余恒恒,刘瑞,陈俊宇,许强,董曼,
申请(专利权)人:璇飞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