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反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877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InSAR监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角反射器。该角反射器包括底座、设于该底座上的圆盘、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和角反射体;其中,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中包括了三根可调节高度的支柱,通过这三根支柱实现对角反射体进行俯仰角调节、翻转、水平调节和升降调节,其中升降调节的数值可以用于验证或校正InSAR监测精度;该角反射器还适用于一些植被茂密的低相干区域,以避免被植被遮盖。底座包括水泥墩座和位于水泥墩座上的钢管,在钢管顶端中心的螺纹柱上预留了连接器,将角反射体翻转后,可以实现与各种仪器进行联测,获取更多的监测信息;该角反射器在安装时多选用螺纹固定连接的方式,结构稳定,拆穿方便,实用性更强。

A Corner Ref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反射器
本技术涉及InSAR监测辅助设备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角反射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CR-InSAR监测设备一般包括三部分,墩座、底座及角反射体,角反射体一般为四面体甚至多面体结构,通过支柱或者拉杆对三角椎体进行固定,也可将支柱或者拉杆(可伸缩)固定在一个圆盘上,圆盘通过固定在水泥墩座上的螺纹柱进行旋转,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方位角、俯仰角调节。但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一、实现GNSS观测仪、全站仪、水准仪与InSAR技术工程化融合应用监测;二、设计升降调节以对InSAR监测精度进行验证、校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的角反射器不能同时满足实现GNSS观测仪、全站仪、水准仪与InSAR技术工程化融合应用监测和对InSAR监测精度进行验证、校正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角反射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角反射器,所述角反射器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圆盘、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和角反射体,所述角反射体包括一个底面和两个侧面;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一端设于所述圆盘边缘、另一端沿着所述圆盘的半径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横杆,垂直贯穿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并与至少一个第一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支柱,以及通过万向轴与所述第一支柱的顶端连接的支耳,所述支耳设于所述角反射体的两个侧面的交界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分别垂直贯穿所述圆盘的两根第二支柱,连接所述两根第二支柱顶端的第二横杆,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横杆外并可以围绕所述第二横杆旋转的圆管,所述圆管设于所述角反射体的底面上,每根所述第二支柱均与至少一个第二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圆盘。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柱与两个第一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所述两个第一螺母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优选地,每根所述第二支柱均与两个第二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圆盘,所述两个第二螺母分别位于所述圆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柱与一个第一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和/或每根所述第二支柱均与一个第二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圆盘,所述第二螺母位于所述圆盘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角反射体的底面和两个侧面为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铝板,各个等腰直角铝板的直角边依次两两相连接形成三角锥面结构,在各个锥面上均设有用于排水的通孔。更优选地,各个等腰直角铝板直角边相连接的方式选自铆接,在所述铆接处均设有角钢加固。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水泥墩座、以及设于所述水泥墩座上的钢管,在所述钢管的顶端中心设有第一螺丝柱;所述第一螺丝柱上预留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连接GNSS观测仪、全站仪或者水准仪中的任意一种仪器。更优选地,所述圆盘设于所述钢管顶端并被所述第一螺丝柱贯穿,所述圆盘通过一个第三螺母与所述第一螺丝柱螺纹固定于所述钢管的顶端。更优选地,所述钢管为无缝圆钢管,所述圆钢管长度的插入水泥墩座中用于固定。优选地,所述支耳通过焊接的方式设于所述角反射体的两个侧面的交界处;和/或所述第二横杆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两根第二支柱连接;和/或所述圆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设于所述角反射体的底面上;和/或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圆盘的连接方式选自焊接或者设置螺母螺丝柱组件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角反射器不仅可以实现方位角、俯仰角调节和翻转,还可以通过调节三根支柱位于圆盘所在平面上方的高度来实现升降调节和水平调节,其中,升降调节的数值可以用于对InSAR监测精度进行验证、校正,水平调节功能可以针对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角反射体不水平平衡的现象进行调节;同时具有升降功能的角反射器还适用于一些植被茂密的低相干区域,以避免被植被遮盖,影响角反射体的反射效果。将角反射体翻转后,位于钢管顶端中心的螺纹柱上预留连接器可以实现与GNSS观测仪、全站仪、水准仪中任意一种仪器进行联测,获取更多的监测信息;该角反射器在安装时多选用螺纹固定连接的方式,结构稳定,拆穿方便,实用性更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反射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反射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反射器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反射器的三根支柱与圆盘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角反射器,该角反射器包括底座、圆盘、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角反射体。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底座包括水泥墩座1以及设于该水泥墩座上的钢管2,在钢管2的顶端中心设有第一螺丝柱4。钢管2为无缝实心圆钢管,为角反射体提供一定的高度基础,钢管2的长度根据实际应用环境的不同具体选择适用,对于植被茂密区域,钢管2的长度需要适宜长一些,以尽量避免角反射体被植被遮挡,而对于植被稀疏或草坪为主的区域,钢管2的长度可以短一些,以不影响反射体反射效果为目标;钢管2的直径根据钢管能否稳定支撑起位于其上方的调节机构和角反射体来选择。搭建角反射器时,将钢管2长度的插入水泥墩座1中用于固定,提高整个角反射器的稳定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该钢管2为长度为120cm、直径为30mm的无缝圆钢管,其中有50cm长度插入水泥墩座1中,剩余70cm长度位于水泥墩座1的上方。圆盘3位于钢管2的顶端,第一螺丝柱4贯穿圆盘3伸出,圆盘3通过螺母与第一螺丝柱4螺纹连接后,被固定在钢管2的顶端,通过拧松该螺母,圆盘3可以围绕该第一螺丝柱4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从0°至360°,通过拧紧该螺母,圆盘3就会被固定在钢管2的顶端,从而实现对角反射器进行方位角调节。在第一螺丝柱4的顶端还预留有连接器,将角反射体翻转后,通过该连接器可以实现与GNSS观测仪、全站仪、水准仪中任意一种仪器进行联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该圆盘3为直径为500mm,厚度为10mm的钢板。角反射体5呈三角锥面结构,由三块相同大小的等腰直角铝板拼成,其拼接方式可以为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方式,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优选直角边长为1000mm、厚度为3mm的三块等腰直角铝板,各个等腰直角铝板的直角边两两相连接形成三角锥面结构,其连接方式优选铆接,并在铆接处均设有角钢进行加固。三块相同大小的等腰直角铝板分别构成了角反射体的底面和两个侧面,在底面和两个侧面上均设有用于排水的通孔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通孔6位于每块等腰直角铝板的直角边上,从直角开始,沿着直角边依次排布若干个通孔6,通孔6的数量可根据当地的雨水量设计,以满足反射体中不积水的要求,优选在每个直角边设置4-7个通孔。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一端设于圆盘3边缘、另一端沿着圆盘3的半径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横杆71,垂直贯穿该第一横杆71的另一端、并与至少一个第一螺母75螺纹固定于该第一横杆71的第一支柱72,以及通过万向轴73与该第一支柱72的顶端连接的支耳74,该支耳74设于角反射体5的两个侧面的交界处。第一横杆71与圆盘3的连接方式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方式,如焊接或者设置螺母螺丝柱组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反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圆盘、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和角反射体,所述角反射体包括一个底面和两个侧面;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一端设于所述圆盘边缘、另一端沿着所述圆盘的半径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横杆,垂直贯穿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并与至少一个第一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支柱,以及通过万向轴与所述第一支柱的顶端连接的支耳,所述支耳设于所述角反射体的两个侧面的交界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分别垂直贯穿所述圆盘的两根第二支柱,连接所述两根第二支柱顶端的第二横杆,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横杆外并可以围绕所述第二横杆旋转的圆管,所述圆管设于所述角反射体的底面上,每根所述第二支柱均与至少一个第二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圆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反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圆盘、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和角反射体,所述角反射体包括一个底面和两个侧面;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一端设于所述圆盘边缘、另一端沿着所述圆盘的半径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横杆,垂直贯穿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并与至少一个第一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支柱,以及通过万向轴与所述第一支柱的顶端连接的支耳,所述支耳设于所述角反射体的两个侧面的交界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分别垂直贯穿所述圆盘的两根第二支柱,连接所述两根第二支柱顶端的第二横杆,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横杆外并可以围绕所述第二横杆旋转的圆管,所述圆管设于所述角反射体的底面上,每根所述第二支柱均与至少一个第二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圆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与两个第一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所述两个第一螺母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第二支柱均与两个第二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圆盘,所述两个第二螺母分别位于所述圆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与一个第一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和/或每根所述第二支柱均与一个第二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圆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凯金典琦习树峰张勇张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