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资源智能循环利用设备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276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资源智能循环利用设备,可以解决现有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设备智能化程度不足,只能够对进入其内部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程度、统一标准的处理,并不具备能够根据污水的污染程度自主选择净化处理程度,及一些无需投入特定杀菌、消毒物料的污水仍然在循环利用设备内部采用杀菌、消毒物料进行杀菌消毒,从而在对水资源的处理存在一定程度上资源浪费的缺陷。包括机箱以及侧箱,所述侧箱位于机箱侧壁上,所述机箱顶部边缘处安装有挡框,且所述机箱内部设置呈四层结构,四层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安装第一滤框、第二滤框、第三滤框、第四滤框,所述第一滤框、第二滤框、第三滤框、第四滤框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缓冲挡。

A Water Resources Intelligent Recycling Equipment and Its Work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资源智能循环利用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资源智能循环利用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需要使用到特定的循环利用设备,利用循环利用设备对水资源进行过滤、杀菌、消毒等一系列的处理,从而使得污水能够达到循环利用的标准后才从循环利用设备内部排出供循环使用。但是,现有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设备智能化程度不足,只能够对进入其内部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程度、统一标准的处理,并不具备能够根据污水的污染程度自主选择净化处理程度,及一些无需投入特定杀菌、消毒物料的污水仍然在循环利用设备内部采用杀菌、消毒物料进行杀菌消毒,从而在对水资源的处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情况。公开号为CN10764084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环保装置,与本申请文相比,对比文件提供的循环利用设备无法解决本申请文所提出的:现有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设备只能够对进入其内部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程度、统一标准的处理,在对水资源的处理存在一定程度上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资源智能循环利用设备及其工作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设备不具备对污水污染程度进行称重判断的部件,及不具备根据污染越严重水的重量越大原则来判断污染程度的称重部件,只是对进入其内部的水资源导入同一个处理仓内部进行统一标准的处理,从而也不具备能够根据污水的污染程度选择不同的处理仓来进行不同的净化处理程度,导致一些无需投入特定杀菌、消毒物料的污水仍然在循环利用设备内部任然采用了杀菌、消毒物料进行杀菌消毒,从而存在一定程度上资源浪费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资源智能循环利用设备,包括机箱以及侧箱,所述侧箱位于机箱侧壁上,所述机箱顶部边缘处安装有挡框,且所述机箱内部设置呈四层结构,四层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安装第一滤框、第二滤框、第三滤框、第四滤框,所述第一滤框、第二滤框、第三滤框、第四滤框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缓冲挡,所述第四滤框底部连接有与机箱之间固定连接的排水槽,所述机箱同一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与第一滤框、第二滤框、第三滤框、第四滤框位置相对应的水泵,每个所述水泵顶部均设置有与其相连接的添加座,每个所述添加座顶部均设置有导入水泵内部的添加口,每个所述水泵侧壁上均连接有两根导入机箱内部的连接管,两根所述连接管共同连接一个排管,所述排管侧壁上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输送管,所述第一滤框、第二滤框、第三滤框、第四滤框靠近水泵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接孔,所述输送管接入接孔内部,所述第一滤框、第二滤框、第三滤框、第四滤框底部均设置有底槽,每个所述底槽内部均安装有一个可抽出的框架,每个所述框架上均安装有一层滤网;所述侧箱顶部安装有电源,所述侧箱底部安装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顶部连接有一根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顶端连接电子秤,所述电子秤顶部安装有对接座,所述对接座一端顶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底部连接有阀板,所述对接座安装电磁阀的一端在初始时与第一滤框相对接;所述第一滤框、第二滤框、第三滤框、第四滤框内部均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封板,每个所述第一封板一侧均安装有一个第二封板,每个所述第一封板、第二封板一端均穿接有一根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有一个小型电机,所述第一封板、第二封板相邻的一侧外壁上均连接有一个封条。优选的,所述第一封板、第二封板之间均通过各自对应的转轴转动连接,且第一封板、第二封板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封条的接触来封闭第一封板、第二封板之间的间隙。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封板、第二封板之间在通过封条接触后整个滤框封闭无法渗水。优选的,所述对接座的容量为1000ml,且对接座通过液压伸缩杆与侧箱内壁之间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对接座在侧箱内部活动的过程中电磁阀通过打开阀板来封闭对接座。优选的,所述缓冲挡朝向第一滤框的侧壁呈弧形结构,且缓冲挡的长度与挡框的宽度大小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添加口添加的用于水处理的物料通过水泵输送至排管,并由排管排入机箱内部对应位置的第一滤框、第二滤框、第三滤框、第四滤框。一种水资源智能循环利用设备的工作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一:首先,利用电磁阀关闭阀板,将需要进行循环利用的污水从对接座导入,先注满对接座,利用电子秤称取对接座内部污水的重量;步骤二:当称取的污水重量在1kg±0.05kg的范围内时,启动液压泵,利用液压泵驱动液压伸缩杆收缩,从而将对接座从第一滤框的位置移动到第四滤框的位置,此时,先启动第四滤框上所有的小型电机,小型电机驱动第一封板、第二封板转动相接触,从而封闭第四滤框,利用电磁阀打开阀板,将所有需要进行循环利用的污水从对接座导入,污水从对接座流入第四滤框,此时,从第四滤框对应的添加口添加特定的污水处理用的物料,其余三个滤框无需使用,当需要排出后,驱动小型电机将第一封板、第二封板复位,此时污水从滤框底部流出被滤网过滤后从排水槽排出;步骤三:当称取的污水重量在1.05kg-1.2kg的范围内时,启动液压泵,利用液压泵驱动液压伸缩杆收缩,从而将对接座从第一滤框的位置移动到第三滤框,此时污水能够在第三滤框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污水处理后再排向第四滤框,最后排出;当称取的污水重量在1.2kg-1.4kg的范围内时,启动液压泵,利用液压泵驱动液压伸缩杆收缩,从而将对接座从第一滤框的位置移动到第二滤框,此时污水能够在第二滤框上进行比第三滤框更进一步的污水处理后再排向第三滤框,由第三滤框处理后排向第四滤框,最后排出;当称取的污水重量在1.4kg以上时,此时无需启动液压泵,对接座直接与第一滤框对接,此时污水能够在第二滤框上进行比第二滤框更进一步的污水处理后再排向第二滤框,由第二滤框处理后排向第三滤框,再由第三滤框处理后排向第四滤框,最后排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缓冲挡的存在,并且缓冲挡侧壁呈弧形结构,缓冲挡配合挡框,从而使得机箱在进水时,水资源不会外泄。由于第一封板、第二封板的存在,使得污水在进入滤框内部后,能够利用小型电机驱动第一封板、第二封板转动相接触,从而封闭滤框,使得污水能够被先静置一段时间,从而处理以及过滤效果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当污水需要排出时,驱动小型电机将第一封板、第二封板复位,此时污水从滤框底部流出被滤网过滤后从排水槽排出。由于在添加座底部安装电子秤,并且电子秤底部连接有液压伸缩杆,使得在进行污水处理之前,能够将需要进行循环利用的污水从对接座导入,先注满对接座,利用电子秤称取对接座内部污水的重量,当称取的污水重量在1kg±0.05kg的范围内时,启动液压泵,利用液压泵驱动液压伸缩杆收缩,从而将对接座从第一滤框的位置移动到第四滤框的位置,将所有需要进行循环利用的污水从对接座导入,污水从对接座流入第四滤框,此时,从第四滤框对应的添加口添加特定的污水处理用的物料,其余三个滤框无需使用;当称取的污水重量在1.05kg-1.2kg的范围内时,启动液压泵,利用液压泵驱动液压伸缩杆收缩,从而将对接座从第一滤框的位置移动到第三滤框,此时污水能够在第三滤框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污水处理后再排向第四滤框,最后排出;当称取的污水重量在1.2kg-1.4kg的范围内时,启动液压泵,利用液压泵驱动液压伸缩杆收缩,从而将对接座从第一滤框的位置移动到第二滤框,此时污水能够在第二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资源智能循环利用设备,包括机箱(1)以及侧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箱(2)位于机箱(1)侧壁上,所述机箱(1)顶部边缘处安装有挡框(4),且所述机箱(1)内部设置呈四层结构,四层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安装第一滤框(5)、第二滤框(6)、第三滤框(7)、第四滤框(8),所述第一滤框(5)、第二滤框(6)、第三滤框(7)、第四滤框(8)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缓冲挡(9),所述第四滤框(8)底部连接有与机箱(1)之间固定连接的排水槽(10),所述机箱(1)同一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与第一滤框(5)、第二滤框(6)、第三滤框(7)、第四滤框(8)位置相对应的水泵(11),每个所述水泵(11)顶部均设置有与其相连接的添加座(12),每个所述添加座(12)顶部均设置有导入水泵(11)内部的添加口(13),每个所述水泵(11)侧壁上均连接有两根导入机箱(1)内部的连接管(24),两根所述连接管(24)共同连接一个排管(25),所述排管(25)侧壁上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输送管(26),所述第一滤框(5)、第二滤框(6)、第三滤框(7)、第四滤框(8)靠近水泵(1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接孔(16),所述输送管(26)接入接孔(16)内部,所述第一滤框(5)、第二滤框(6)、第三滤框(7)、第四滤框(8)底部均设置有底槽(27),每个所述底槽(27)内部均安装有一个可抽出的框架(23),每个所述框架(23)上均安装有一层滤网(21);所述侧箱(2)顶部安装有电源(3),所述侧箱(2)底部安装有液压泵(15),所述液压泵(15)顶部连接有一根液压伸缩杆(28),所述液压伸缩杆(28)顶端连接电子秤(29),所述电子秤(29)顶部安装有对接座(14),所述对接座(14)一端顶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30),所述电磁阀(30)底部连接有阀板(31),所述对接座(14)安装电磁阀(30)的一端在初始时与第一滤框(5)相对接;所述第一滤框(5)、第二滤框(6)、第三滤框(7)、第四滤框(8)内部均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封板(18),每个所述第一封板(18)一侧均安装有一个第二封板(19),每个所述第一封板(18)、第二封板(19)一端均穿接有一根转轴(17),所述转轴(17)一端连接有一个小型电机(22),所述第一封板(18)、第二封板(19)相邻的一侧外壁上均连接有一个封条(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资源智能循环利用设备,包括机箱(1)以及侧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箱(2)位于机箱(1)侧壁上,所述机箱(1)顶部边缘处安装有挡框(4),且所述机箱(1)内部设置呈四层结构,四层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安装第一滤框(5)、第二滤框(6)、第三滤框(7)、第四滤框(8),所述第一滤框(5)、第二滤框(6)、第三滤框(7)、第四滤框(8)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缓冲挡(9),所述第四滤框(8)底部连接有与机箱(1)之间固定连接的排水槽(10),所述机箱(1)同一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与第一滤框(5)、第二滤框(6)、第三滤框(7)、第四滤框(8)位置相对应的水泵(11),每个所述水泵(11)顶部均设置有与其相连接的添加座(12),每个所述添加座(12)顶部均设置有导入水泵(11)内部的添加口(13),每个所述水泵(11)侧壁上均连接有两根导入机箱(1)内部的连接管(24),两根所述连接管(24)共同连接一个排管(25),所述排管(25)侧壁上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输送管(26),所述第一滤框(5)、第二滤框(6)、第三滤框(7)、第四滤框(8)靠近水泵(1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接孔(16),所述输送管(26)接入接孔(16)内部,所述第一滤框(5)、第二滤框(6)、第三滤框(7)、第四滤框(8)底部均设置有底槽(27),每个所述底槽(27)内部均安装有一个可抽出的框架(23),每个所述框架(23)上均安装有一层滤网(21);所述侧箱(2)顶部安装有电源(3),所述侧箱(2)底部安装有液压泵(15),所述液压泵(15)顶部连接有一根液压伸缩杆(28),所述液压伸缩杆(28)顶端连接电子秤(29),所述电子秤(29)顶部安装有对接座(14),所述对接座(14)一端顶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30),所述电磁阀(30)底部连接有阀板(31),所述对接座(14)安装电磁阀(30)的一端在初始时与第一滤框(5)相对接;所述第一滤框(5)、第二滤框(6)、第三滤框(7)、第四滤框(8)内部均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封板(18),每个所述第一封板(18)一侧均安装有一个第二封板(19),每个所述第一封板(18)、第二封板(19)一端均穿接有一根转轴(17),所述转轴(17)一端连接有一个小型电机(22),所述第一封板(18)、第二封板(19)相邻的一侧外壁上均连接有一个封条(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资源智能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板(18)、第二封板(19)之间均通过各自对应的转轴(17)转动连接,且第一封板(18)、第二封板(19)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封条(20)的接触来封闭第一封板(18)、第二封板(19)之间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资源智能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封板(18)、第二封板(19)之间在通过封条(20)接触后整个滤框封闭无法渗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资源智能循环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座(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友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