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光器以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264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光器以及照明装置,其中,反光器包括第一反光面、第二反光面和第三反光面,所述第一反光面、第二反光面和第三反光面均采用曲面结构,且依次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反光面用于将照射至第一反光面的光线进行散射,所述第二反光面用于将照射至第二反光面的光线进行会聚,所述第三反光面用于将照射至第三反光面的光线进行散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反光器进行分段式光学设计,实现对路面照明进行区域化控制,解决散光溢出到截光线以上的位置造成行车中刺激人眼的眩光的问题,在道路照明远处形成良好的截光效果,提高了道路照明的均匀性,实现无眩光照明,提高了道路行车的舒适性,可广泛应用于光学元件领域。

A Reflector and Ligh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光器以及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光器以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交通网络的日益发展,护栏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道路照明灯具,相比于传统的立杆路灯,护栏灯拥有低眩光、高光照利用率、易于安装维护等优点,满足了人们对道路照明的舒适性和节能环保的需求。常规护栏灯主要是利用透镜进行配光设计,通过设计透镜特殊的偏光结构将LED光源的光线偏折会聚到道路照明远处,并形成明显的截光线。但透镜形式的结构不可避免会有少部分杂散光溢出到截光线以上的位置,造成行车中刺激人眼的眩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眩光照明的反光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眩光照明的照明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光器,包括第一反光面、第二反光面和第三反光面,所述第一反光面、第二反光面和第三反光面均采用曲面结构,且依次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反光面用于将照射至第一反光面的光线进行散射,所述第二反光面用于将照射至第二反光面的光线进行会聚,所述第三反光面用于将照射至第三反光面的光线进行散射。进一步,所述第一反光面与第二反光面的交界线与光源的位置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反光面具体用于将光源0°-30°范围的光线进行散射。进一步,所述第二反光面具体用于将光源发出的30°-90°方向的光线进行反射,且反射光线会聚后,形成强光。进一步,所述第三反光面具体用于将光源发出的90°-110°方向的光线进行散光反射。进一步,所述第一反光面的横截面的曲线路径满足第一公式,所述第一公式为:Y1=0.06x4-0.502x3+1.683x2-2.75x+2.302其中Y1代表纵坐标,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0≤x<3.5。进一步,所述第二反光面的横截面的曲线路径满足第二公式,所述第二公式为:Y2=0.049x2+0.187x-0.45其中Y2代表纵坐标,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3.5≤x≤14.5。进一步,第三反光面的横截面的曲线路径满足第三公式,所述第三公式为:Y3=-0.042x2+2.768x-18.751其中Y3代表纵坐标,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14.5<x≤23.5。进一步,所述第一反光面、第二反光面和第三反光面均采用高反射率的材料制成。本技术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光源板和反光器,所述反光器采用上所述的一种反光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对反光器进行分段式光学设计,实现对路面照明进行区域化控制,解决散光溢出到截光线以上的位置造成行车中刺激人眼的眩光的问题,在道路照明远处形成良好的截光效果,提高了道路照明的均匀性,实现无眩光照明,提高了道路行车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反光器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反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反光器的正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反光器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反光器的斜视图;图6是第一公式与相应的曲线路径的示意图;图7是第二公式与相应的曲线路径的示意图;图8是第三公式与相应的曲线路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光器,包括第一反光面11、第二反光面12和第三反光面13,所述第一反光面11、第二反光面12和第三反光面13均采用曲面结构,且依次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反光面11用于将照射至第一反光面11进行散射,所述第二反光面12用于将照射至第二反光面12的光线进行会聚,所述第三反光面13用于将照射至第三反光面13进行散射。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光器1工作时,光源2位于反光器1的右侧,即光源2位于反光器1反射的那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在光源2上设有光源板3,一般路灯都会设有光源板3阻挡向上照射的光,所述光源板3可以为反光材料,也可以为一般的材料,对散射至光源板3的光线进行遮挡。参照图2,本技术将反光器1结构分为3个部分进行设计,具体为第一反光面11、第二反光面12和第三反光面13,这3个面分别负责对不同角度的LED光源2进行配光分布。其中,第二反光面12对LED光源2的照射过来的光线进行聚光设计,将反射光线全部向水平方向会聚,形成峰值极大的强光,照向道路远处;出射光线无交叉设计,保证了道路照明远处优异的截光。而第一反光面11和第三反光面13起着散光过渡作用,分别负责对LED光源2不同光线范围的光线进行散光设计,将光线均匀分布到强光与弱光之间,形成过渡段的补充,提升道路照明的均匀性。本实施例的反光器1通过对LED光源2分角度区域进行设计,实现了高均匀的道路照明。良好的截光设计实现了无眩光照明,提高的道路照明的舒适度。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反光器1的正视图如图3所示,反光器1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反光器1的斜视图如图5所示。参照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反光面11与第二反光面12的交界线与光源2的位置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反光面具体用于将光源0°-30°范围的光线进行散射。参照图2,以光源2所在的点作为圆心,光源2与第一反光面11的一端的连线作为0°线,第一反光面11负责对LED光源0°-30°范围的光线进行散光设计,将光线均匀分布到强光与弱光之间,形成过渡段的补充,提升道路照明的均匀性。参照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反光面12具体用于将光源30°-90°范围的光线进行反射,且反射光线会聚后,形成强光。第二反光面12负责对LED光源30°-90°范围的光线进行聚光设计,将反射光线全部向水平方向会聚,形成峰值极大的强光,照向道路远处。出射光线无交叉设计,保证了道路照明远处优异的截光。参照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反光面13具体用于将光源90°-110°范围的光线进行散射。第三反光面13负责对LED光源90°-110°范围的光线进行散光设计,将光线均匀分布到强光与弱光之间,形成过渡段的补充,提升道路照明的均匀性。通过调节反光器1与光源板3的连接角度,可调整光源2的光线在反光器1上分布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在强光水平方向出光的基础上,将光源板3偏向反光器20°设计,这样,LED光源110°-180°范围的光线则依照朗伯体光源2光线分布规律自由的照向道路近处区域,而其余范围的光线照射到反光器1上,具体的,LED光源0°-30°范围的光线照射至第一反光面11,LED光源30°-90°范围的光线照射至第二反光面12,LED光源90°-110°范围的光线照射至第三反光面13,这样能够提高反光器1强光部分的峰值光强,同时利用光源板3对光源2硅胶部分的杂散光进行遮挡,可有效减少眩光,提高照明的舒适度。参照图6,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反光面11的横截面的曲线路径满足第一公式,所述第一公式为:Y1=0.06x4-0.502x3+1.683x2-2.75x+2.302其中Y1代表纵坐标,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0≤x<3.5。第一反光面11的横截面的曲线路径基本满足第一公式,相关系数达到0.996。参照图7,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反光面12的横截面的曲线路径满足第二公式,所述第二公式为:Y2=0.049x2+0.187x-0.45其中Y2代表纵坐标,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3.5≤x≤14.5。第二反光面12的横截面的曲线路径基本满足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光面、第二反光面和第三反光面,所述第一反光面、第二反光面和第三反光面均采用曲面结构,且依次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反光面用于将照射至第一反光面的光线进行散射,所述第二反光面用于将照射至第二反光面的光线进行会聚,所述第三反光面用于将照射至第三反光面的光线进行散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光面、第二反光面和第三反光面,所述第一反光面、第二反光面和第三反光面均采用曲面结构,且依次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反光面用于将照射至第一反光面的光线进行散射,所述第二反光面用于将照射至第二反光面的光线进行会聚,所述第三反光面用于将照射至第三反光面的光线进行散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面与第二反光面的交界线与光源的位置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反光面具体用于将光源0°-30°范围的光线进行散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光面具体用于将光源30°-90°范围的光线进行反射,且反射光线会聚后,形成强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反光面具体用于将光源90°-110°范围的光线进行散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面的横截面的曲线路径满足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娟唐浚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洛斯照明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