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丹虹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海洋观测用潜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61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海洋观测用潜标,包括管状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中部为圆柱形结构的腔道,所述腔道的两端处均安装有防护网,所述腔道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连接有双向电机,且所述双向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轴与位于双向电机两端处的叶轮传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呈环状均匀焊接有多个浮箱。通过壳体内部的双向电机驱动叶轮转动,从而给装置提供牵引力,尾舵上的驱动电机与浮箱上的自动松开装置连接,在驱动电机的作用线尾舵可以调整角度,使得前进方向的调整,并且两个尾舵构成一个尾舵组,使得装置的航行更加稳定,整体的机动性、灵活性、可控性都大大提高。

A more secure submarine for ocean obser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海洋观测用潜标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海洋观测用潜标。
技术介绍
海洋潜标系统是海洋环境观测的重要设备之一。根据与水面支持设备之间的联系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缆水下观测潜标;另一类是无缆水下观测潜标。传统的有缆水下观测潜标不仅造价昂贵,并且不具备灵活机动的特点,而传统的无缆水下观测潜标,使用较为广泛,其通过柱塞泵对皮囊里的油进行抽回或注入,调控皮囊体积缩小或增大,进而实现浮标浮力的调控。但是现有的无缆水下观测潜标的皮囊均位于浮标体的外部,因此,皮囊的安全性受到威胁,一旦皮囊破损,贵重的探测设备将难以收回,损失巨大。根据专利文献CN201210292082.2以及CN200910067984.4提供的产品可知,两种产品的皮囊也置于浮标体的外部,工作的原理也是通过柱塞泵对皮囊里的油进行抽回或注入,调控皮囊体积缩小或增大,进而实现浮标浮力的调控。因此,皮囊的安全性同样受到威胁,并且皮囊一旦破损,必然会导致浮标沉入海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海洋观测用潜标,具有高的安全性,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保障贵重的探测设备的回收。本专利技术为实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海洋观测用潜标,包括管状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中部为圆柱形结构的腔道,所述腔道的两端处均安装有防护网,所述腔道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连接有双向电机,且所述双向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轴与位于双向电机两端处的叶轮传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呈环状均匀焊接有多个浮箱,所述浮箱远离壳体的一端处均装配有尾舵,所述尾舵的底部内侧安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二传动轴贯穿尾舵的底部且与浮箱的顶面的自动松开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自动松开装置包括固定套和伸缩电机,所述固定套顶部的固定盘与浮箱的端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的下部对称安装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上的伸缩轴均贯穿固定套且延伸至固定套的内侧下部,且所述伸缩轴与驱动电机上第二传动轴上定位孔匹配。所述浮箱且靠近尾舵的端面上均嵌设有圆柱形结构的气筒,所述气筒位于浮箱内部的一端与浮箱连通,所述气筒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反应罐。优选的,所述气筒上设置有两个限位环,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环位于浮箱的内部且与浮箱内壁上对应的密封套匹配,另一个所述限位环位于浮箱的外侧,且靠近气筒位于浮箱外侧的一端处。优选的,每两个所述尾舵构成一个尾舵组,且构成尾舵组的两个所述尾舵之间的夹角为180°。优选的,所述尾舵的最大的调整角度为30°。优选的,所述双向电机和驱动电机均匀外部的控制体统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端面为锥面结构,所述浮箱和尾舵靠近壳体的锥面结构的端面均采用满足流体力学的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反应罐的中部通过电动收缩板将反应罐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腔体,且在所述反应罐的罐口处设置有密封薄膜。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安全性更高的海洋观测用潜标,通过壳体内部的双向电机驱动叶轮转动,从而给装置提供牵引力,尾舵上的驱动电机与浮箱上的自动松开装置连接,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尾舵可以调整角度,使得前进方向的调整,并且两个尾舵构成一个尾舵组,使得装置的航行更加稳定,整体的机动性、灵活性、可控性都大大提高。2、该安全性更高的海洋观测用潜标,通过在浮箱的一端安装有气筒,气筒的一端处螺纹连接反应罐,并且浮箱、气筒以及反应罐是连通的,在双向电机出现故障无法运行时,通过启动反应罐内部的电动收缩板,使得两个腔体内部的反应物质接触、混合进而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增大浮箱、气筒内部的气压,使得气筒伸出,实现浮力的增大,进而使得整个装置上浮,必要时,还可以启动驱动电机工作,将伸缩轴收回,实现尾舵的脱落,减轻设备的载重,提高上浮的速度,从而保障了贵重探测设备的收回,相较于传统的采用气囊的膨胀或缩小来实现的调整,安全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之二;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自动松开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自动松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腔道;3、防护网;4、支撑架;5、双向电机;6、叶轮;7、浮箱;8、尾舵;9、驱动电机;10、自动松开装置;101、固定套;102、伸缩电机;103、固定盘;104、伸缩轴;11、气筒;12、反应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海洋观测用潜标,包括管状结构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中部为圆桶形结构的腔道2,所述腔道2的两端处均安装有防护网3,所述腔道2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中部连接有双向电机5,且所述双向电机5通过第一传动轴与位于双向电机5两端处的叶轮6传动连接,所述壳体1的外侧呈环状均匀焊接有多个浮箱7,所述浮箱7远离壳体1的一端处均装配有尾舵8,所述尾舵8的底部内侧安装设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第二传动轴贯穿尾舵8的底部且与浮箱7的顶面的自动松开装置10固定连接。所述自动松开装置10包括固定套101和伸缩电机102,所述固定套101顶部的固定盘103与浮箱7的端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101的下部对称安装有伸缩电机102,所述伸缩电机102上的伸缩轴104均贯穿固定套101且延伸至固定套101的内侧下部,且所述伸缩轴104与驱动电机9上第二传动轴上定位孔匹配。所述浮箱7且靠近尾舵8的端面上均嵌设有圆柱形结构的气筒11,所述气筒11位于浮箱7内部的一端与浮箱7连通,所述气筒1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反应罐12。其中,所述气筒11上设置有两个限位环,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环位于浮箱7的内部且与浮箱7内壁上对应的密封套匹配,另一个所述限位环位于浮箱7的外侧,且靠近气筒11位于浮箱7外侧的一端处,使得反应罐12在未产生气体时,气筒11收放与浮箱7的内部,位于浮箱7外侧的限位环与浮箱7的外壁贴合,当反应罐12反应产生气体,气筒11在内部气压的作用下的最终位置为,位于浮箱7内部的限位环与密封套贴合。其中,每两个尾舵8构成一个尾舵组,且构成尾舵组的两个尾舵8之间的夹角为180°,在双向电机5驱动叶轮6转动使得装置运动过程中,对称设置的尾舵8通过调整,使得装置的变向过程更稳定。其中,尾舵8的最大的调整角度为30°,尾舵8调整角度过大,会导致尾舵8的阻水横截面积变大,进而使得海水对尾舵8的作用力增大,容易使得尾舵8脱落。其中,双向电机5和驱动电机9均与外部的控制体统连接,实时监测双向电机5的运行情况,在双向电机5出现故障后或者必要时,可以控制驱动电机9工作,将伸缩轴104收回,实现尾舵8的脱落,让装置自动上浮完成回收。其中,壳体1的一端面为锥面结构,浮箱7和尾舵8靠近壳体1的锥面结构的端面均采用满足流体力学的弧形结构,整体的设计满足流体力学,减小水下运动时的阻力。其中,所述反应罐12的中部通过电动收缩板将反应罐12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腔体,且在所述反应罐12的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海洋观测用潜标,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中部为圆柱形结构的腔道,所述腔道的两端处均安装有防护网,所述腔道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连接有双向电机,且所述双向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轴与位于双向电机两端处的叶轮传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呈环状均匀焊接有多个浮箱,所述浮箱远离壳体的一端处均装配有尾舵,所述尾舵的底部内侧安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二传动轴贯穿尾舵的底部且与浮箱的顶面的自动松开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自动松开装置包括固定套和伸缩电机,所述固定套顶部的固定盘与浮箱的端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的下部对称安装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上的伸缩轴均贯穿固定套且延伸至固定套的内侧下部,且所述伸缩轴与驱动电机上第二传动轴上定位孔匹配;所述浮箱且靠近尾舵的端面上均嵌设有圆柱形结构的气筒,所述气筒位于浮箱内部的一端与浮箱连通,所述气筒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反应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海洋观测用潜标,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中部为圆柱形结构的腔道,所述腔道的两端处均安装有防护网,所述腔道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连接有双向电机,且所述双向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轴与位于双向电机两端处的叶轮传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呈环状均匀焊接有多个浮箱,所述浮箱远离壳体的一端处均装配有尾舵,所述尾舵的底部内侧安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二传动轴贯穿尾舵的底部且与浮箱的顶面的自动松开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自动松开装置包括固定套和伸缩电机,所述固定套顶部的固定盘与浮箱的端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的下部对称安装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上的伸缩轴均贯穿固定套且延伸至固定套的内侧下部,且所述伸缩轴与驱动电机上第二传动轴上定位孔匹配;所述浮箱且靠近尾舵的端面上均嵌设有圆柱形结构的气筒,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丹虹
申请(专利权)人:陈丹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