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以及太阳能车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2106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以及太阳能车充系统,其中,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接口、充电控制模块以及蓄电池接口;太阳能电池板接口、充电控制模块以及蓄电池接口依次电性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接口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板接入;蓄电池接口适于将蓄电池接入;充电控制模块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入的电能传递至蓄电池进行充电。通过采用太阳能电池为汽车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确保长时间未使用的车辆在使用时,其蓄电池能供汽车正常使用,便于人们出行。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of Solar Vehicle and Charging System of Sola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以及太阳能车充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以及太阳能车充系统。
技术介绍
人们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原因,时长会出差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导致汽车闲置。然而,闲置的汽车,其内部电源也在损耗中,在出差回来之后,会发现电源损耗完毕,汽车无法正常使用。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以及太阳能车充系统,以实现通过太阳能为汽车的蓄电池充电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接口、充电控制模块以及蓄电池接口;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接口、充电控制模块以及蓄电池接口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接口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板接入;所述蓄电池接口适于将蓄电池接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入的电能传递至蓄电池进行充电。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三极管Q2、防反二极管D2;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的正极J1与三极管Q2的第一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2的第二极与控制芯片U1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三极管Q3的第三极依次通过防反二极管D2的阳极、防反二极管D2的阴极与蓄电池接口的正极J4电性连接;控制芯片U1的供电端与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的正极J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适于控制控制三极管Q2导通,从而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入的电能传递至蓄电池进行充电。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包括三极管Q1、可变电阻RC1、TVS二极管D4、电阻R1;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的正极J1通过可变电阻RC1电性连接于三极管Q1的第一极;三极管Q1的第二极与外部控制信号电性连接;三极管Q1的第三极与三极管Q2的第一极电性连接;电阻R1电性连接于三极管Q1的第一极与第二极之间;TVS二极管D4的阴极电性连接于可变电阻RC1与三极管Q1的第一级之间,TVS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三极管Q1适于在接收到外部控制信号时导通,从而控制芯片U1以及三极管Q2开始工作。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电阻R2、两个指示灯、电阻R4;两个指示灯并联后的一端与电阻R2串联接入三极管Q1的第三极与三极管Q2的第一极之间,两个指示灯并联后的另一端分别接入控制芯片U1的两个漏极开路输出端;三极管Q2的第三极通过电阻R4与蓄电池接口的正极J4电性连接控制芯片U1的两个电流充电电流检测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阻R4的两端;控制芯片U1的电压反馈端通过一个RC电路与蓄电池接口的正极R4电性连接;控制芯片U1适于依据接收到的充电电流以及反馈电压判断此时的充电状态,并同时通过控制两个漏极开路输出端的电压来控制指示灯进行工作状态显示。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包括负温度系数电阻R9;控制芯片U1的温度监测输入端通过负温度系数电阻R9接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车充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蓄电池以及如上述的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所述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适于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为所述蓄电池充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以及太阳能车充系统,其中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接口、充电控制模块以及蓄电池接口;太阳能电池板接口、充电控制模块以及蓄电池接口依次电性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接口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板接入;蓄电池接口适于将蓄电池接入;充电控制模块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入的电能传递至蓄电池进行充电。通过采用太阳能电池为汽车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确保长时间未使用的车辆在使用时,其蓄电池能供汽车正常启动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接口、充电控制模块以及蓄电池接口;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接口、充电控制模块以及蓄电池接口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接口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板接入;所述蓄电池接口适于将蓄电池接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入的电能传递至蓄电池进行充电。通过采用太阳能电池为汽车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确保长时间未使用的车辆在使用时,其蓄电池能供汽车正常启动。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三极管Q2、防反二极管D2;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的正极J1与三极管Q2的第一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2的第二极与控制芯片U1的控制端DRV电性连接;三极管Q3的第三极依次通过防反二极管D2的阳极、防反二极管D2的阴极与蓄电池接口的正极J4电性连接;控制芯片U1的供电端VCC与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的正极J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适于控制控制三极管Q2导通,从而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入的电能传递至蓄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CN3717。通过控制芯片U1,控制三极管Q1的导通状态,同时,在太阳能电池板没电时,控制芯片处于未供电状态,减少了能量损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包括三极管Q1、可变电阻RC1、TVS二极管D4、电阻R1;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的正极J1通过可变电阻RC1电性连接于三极管Q1的第一极;三极管Q1的第二极与外部控制信号CON1电性连接;三极管Q1的第三极与三极管Q2的第一极电性连接;电阻R1电性连接于三极管Q1的第一极与第二极之间;TVS二极管D4的阴极电性连接于可变电阻RC1与三极管Q1的第一级之间,TVS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三极管Q1适于在接收到外部控制信号时导通,从而控制芯片U1以及三极管Q2开始工作。其中,三极管Q1以及三极管Q2为PMOS,第一极为源极,第二极为栅极,第三极为漏极。通过外部控制器,对开关管Q1进行控制,在汽车长期不使用时,通过J3接口输入控制信号,将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打开,在汽车正常使用时,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不工作,减少元件的工作时间,延长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的工作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包括电阻R2、两个指示灯、电阻R4;两个指示灯并联后的一端与电阻R2串联接入三极管Q1的第三极与三极管Q2的第一极之间,两个指示灯并联后的另一端分别接入控制芯片U1的两个漏极开路输出端DONE以及CHRG;三极管Q2的第三极通过电阻R4与蓄电池接口的正极J4电性连接控制芯片U1的两个电流充电电流检测端CSP以及BAT分别电性连接于电阻R4的两端;控制芯片U1的电压反馈端FB通过一个RC电路与蓄电池接口的正极R4电性连接;控制芯片U1适于依据接收到的充电电流以及反馈电压判断此时的充电状态,并同时通过控制两个漏极开路输出端的电压来控制指示灯进行工作状态显示。通过两个指示灯来显示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在涓流充电,恒流充电和过充电状态,漏极开路输出端CHRG被拉低,与之连接的指示灯亮起,表示此时,充电完成;在浮充电状态时,漏极开路输出端DONE被拉低,与之连接的指示灯亮起,表示此时正在充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包括负温度系数电阻R9;控制芯片U1的温度监测输入端TEMP通过负温度系数电阻R9接地。当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的温度监测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接口、充电控制模块以及蓄电池接口;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接口、充电控制模块以及蓄电池接口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接口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板接入;所述蓄电池接口适于将蓄电池接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入的电能传递至蓄电池进行充电;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三极管Q2、防反二极管D2;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的正极J1与三极管Q2的第一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2的第二极与控制芯片U1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三极管Q3的第三极依次通过防反二极管D2的阳极、防反二极管D2的阴极与蓄电池接口的正极J4电性连接;控制芯片U1的供电端与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的正极J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适于控制控制三极管Q2导通,从而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入的电能传递至蓄电池进行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接口、充电控制模块以及蓄电池接口;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接口、充电控制模块以及蓄电池接口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接口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板接入;所述蓄电池接口适于将蓄电池接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入的电能传递至蓄电池进行充电;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三极管Q2、防反二极管D2;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的正极J1与三极管Q2的第一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2的第二极与控制芯片U1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三极管Q3的第三极依次通过防反二极管D2的阳极、防反二极管D2的阴极与蓄电池接口的正极J4电性连接;控制芯片U1的供电端与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的正极J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适于控制控制三极管Q2导通,从而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入的电能传递至蓄电池进行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车充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包括三极管Q1、可变电阻RC1、TVS二极管D4、电阻R1;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的正极J1通过可变电阻RC1电性连接于三极管Q1的第一极;三极管Q1的第二极与外部控制信号电性连接;三极管Q1的第三极与三极管Q2的第一极电性连接;电阻R1电性连接于三极管Q1的第一极与第二极之间;TVS二极管D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伟徐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紫轩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