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59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属于康复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体部和手持部,主体部呈U型设置,手持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到主体部的两端,主体部的上表面设有若干镂空结构;主体部由壳体和支撑结构构成,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和弹性件,支撑件为若干水平贯穿于主体部内的杆状结构构成,在支撑件的上下两侧设置有间隔排列的弹性件,弹性件一端与支撑件相连,另一端分出至少三根分枝丫分别固定于壳体的不同位置;在壳体的表面布满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起到足够支撑强度,又可以实现轻质、透气。

3D Printing Neck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属于康复器具

技术介绍
颈部康复器具主要目的是辅助用户颈部康复,对颈部起到保护和辅助治疗的目的,例如在康复器具内增加加热片对受伤部位进行加热、增加震动器对疲劳部位进行按摩等。现有技术更多的是针对颈部康复的功能性进行改进,而忽视了颈部康复器具本身的重量对于用户的负担。因此尚需要一种既可以起到足够支撑强度,又可以实现轻质、透气的颈部康复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本技术所述的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包括主体部和手持部,主体部呈U型设置,手持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到主体部的两端,主体部的上表面设有若干镂空结构;主体部由壳体和支撑结构构成,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和弹性件,支撑件为若干水平贯穿于主体部内的杆状结构构成,在支撑件的上下两侧设置有间隔排列的弹性件,弹性件一端与支撑件相连,另一端分出至少三根分枝丫分别固定于壳体的不同位置;在壳体的表面布满透气孔。优选地,所述主体部的内侧外表面还粘贴有护垫。优选地,所述镂空结构中间设置有加固体,以及连接加固体的多根加固杆,加固杆呈放射状的连接在主体部镂空结构的四周。优选地,所述手持部底部的开口沿连接部向两侧开启,颈部通过开口进入主体部的U型结构内侧;手持部的开口向内闭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通过3D技术一体成型的支撑结构,内部存在足够的空隙,保证与颈部皮肤贴合部分透气性好;另外由于支撑结构采用网状结构,整体强度满足要求,同时有足够的弹性,避免外力对于颈部的二次伤害;整体结构的重量比现有颈部康复器具少50%以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带有护垫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部;2、手持部;3、连接部;4、支撑件;5、弹性件;6、透气孔;7、护垫;8、加固体;9、加固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包括两部分构成:主体部1和手持部2,主体部1通过3D打印制成,为一体成型;手持部2用于用户持握主体部1,通过连接部3连接到主体部1的两端。主体部1从图1可以看出,其整体在俯视角度呈U型,用户颈部位于U型结构内侧。主体部1由于通过3D打印,其采用图1可以看到的镂空结构,在镂空结构内还设置有加固体8;在图1看不到的内部,通过图2进行展示,主体部1由壳体和对壳体起到连接和固定作用的支撑结构构成,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4和弹性件5,支撑件4为若干水平贯穿于主体部1内的杆状结构构成,在支撑件4的上下两侧设置有间隔排列的弹性件5,弹性件5一端与支撑件4相连,另一端分出至少三根分枝丫分别固定于壳体的不同位置;在壳体的表面布满透气孔6。由于透气孔6比较小,因此未在图1绘制。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所示:当使用时,手持部2底部的开口沿连接部3向两侧开启,颈部通过开口进入主体部1的U型结构内侧;然后将手持部2的开口向内闭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避免用户走动掉落。手持部2根据需要也可以选择3D打印。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的整体重量轻便,透气性能良好,内部的弹性件5和支撑件4满足用户多种需求,即便在下躺过程中,也完全满足对于颈部的保护,避免颈部受到伤害,营造康复所需环境。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在主体部1的内侧外表面还粘贴有护垫7。护垫7与用户的颈部皮肤表面接触。一方面可以避免颈部的汗液通过透气孔6进入主体部1内部,造成后续清洁困难;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舒适性,保证长时间佩戴也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图3中,具体展示了在主体部1镂空结构的细节。镂空结构的设计,一方面进一步减轻康复器具的重量,另一方面增加侧部受力的恢复力度。由于用户侧躺的概率大于平躺,当侧部受力后,康复器具形变程度较大,为了增强康复器具的可恢复性,在镂空结构通过位于中间的加固体8,以及连接加固体8的多根加固杆9,呈放射状的连接在主体部1镂空结构的四周。当外力作用下,加固杆9弯曲形变;当外力撤掉,加固杆9迅速恢复。这也是3D打印结构带来的优点。本技术通过3D打印制成的主体部1,采用的材质属于现有技术,通常具有恢复性质的材料常用于运动鞋内。本技术所述的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通过3D技术一体成型的支撑结构,内部存在足够的空隙,保证与颈部皮肤贴合部分透气性好;另外由于支撑结构采用网状结构,整体强度满足要求,同时有足够的弹性,避免外力对于颈部的二次伤害;整体结构的重量比现有颈部康复器具少50%以上。本技术可广泛运用于康复器具场合,与假肢、个人移动辅助器具、沟通和信息辅助器具、个人医疗辅助器具等康复辅助器具的细分领域中均可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以本技术为限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均等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1)和手持部(2),主体部(1)呈U型设置,手持部(2)通过连接部(3)连接到主体部(1)的两端,主体部(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镂空结构;主体部(1)由壳体和支撑结构构成,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4)和弹性件(5),支撑件(4)为若干水平贯穿于主体部(1)内的杆状结构构成,在支撑件(4)的上下两侧设置有间隔排列的弹性件(5),弹性件(5)一端与支撑件(4)相连,另一端分出至少三根分枝丫分别固定于壳体的不同位置;在壳体的表面布满透气孔(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颈部康复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1)和手持部(2),主体部(1)呈U型设置,手持部(2)通过连接部(3)连接到主体部(1)的两端,主体部(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镂空结构;主体部(1)由壳体和支撑结构构成,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4)和弹性件(5),支撑件(4)为若干水平贯穿于主体部(1)内的杆状结构构成,在支撑件(4)的上下两侧设置有间隔排列的弹性件(5),弹性件(5)一端与支撑件(4)相连,另一端分出至少三根分枝丫分别固定于壳体的不同位置;在壳体的表面布满透气孔(6)。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限三维青岛打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