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32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属于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与所述显示屏连接的壳体,还包括摄像头、感光器件、斜导光柱和出音组件,摄像头包括镜头,所述镜头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上的摄像头丝印孔正对;感光器件位于所述摄像头的一侧;斜导光柱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上的感光丝印孔正对,另一端向远离所述镜头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感光器件正对,使得光线沿曲线延伸,充分利用空间;出音组件位于所述摄像头的另一侧,所述出音组件包括音腔、设置于所述音腔一端的听筒和设置于所述音腔另一端的出音板,所述音腔呈曲线延伸,使得声波沿曲线传播,充分利用空间,实现光和声音能够集中在显示屏的较小的区域。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智能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子设备中,大都具有显示屏。以手机为例,为了便于消费者使用及观看,智能手机的屏幕的尺寸越来越大。听筒、摄像头、感光孔等都是手机的重要部件。现有的手机中,听筒、前置摄像头和感光孔一般设置在智能手机非显示区域的上方位置。为了缩短声音和光的传输路径,一般将导光组件设置于感光孔的正下方,出音组件设置于出音孔的正下方。随着屏幕的尺寸增大,听筒、摄像头和感光孔所占用的面积越来越小。当摄像头位于显示屏的中间位置时,能够具有较好的摄像效果。此时,听筒的音腔、导光组件等会与摄像头的镜头产生干涉,使得空间难以协调。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子设备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屏幕尺寸增大导致的听筒的音腔、感光器件等空间难以协调的技术问题。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与所述显示屏连接的壳体,还包括:摄像头,包括镜头,所述镜头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上的摄像头丝印孔正对;感光器件,位于所述摄像头的一侧;斜导光柱,其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上的感光丝印孔正对,另一端向远离所述镜头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感光器件正对;出音组件,位于所述摄像头的另一侧,所述出音组件包括音腔、设置于所述音腔一端的听筒和设置于所述音腔另一端的出音板,所述音腔呈曲线延伸。其中,所述斜导光柱包括斜导光体,所述斜导光体的一端为导光端,另一端具有反射面和入光面,所述导光端与所述显示屏上的感光丝印孔正对,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呈夹角配合,所述入光面与所述感光器件正对。其中,所述斜导光柱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绕所述反射面的周向设置并与所述斜导光体连接。其中,所述感光器件的外周面上敷设有泡棉,所述泡棉与所述密封件的一侧连接。其中,所述密封件远离所述泡棉的一侧为粘贴面,所述粘贴面与所述壳体连接。其中,所述音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音腔、第二音腔和第三音腔,所述听筒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一音腔,所述出音板设置于所述第三音腔的出口处,所述听筒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第二音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其中,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出音板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三音腔设置于所述出音板的正下方。其中,所述出音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第三音腔正对所述出音板设置。其中,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音腔连通的侧面槽,所述侧面槽内可拆卸设置有侧板。其中,所述摄像头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镜头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电子设备,将摄像头的镜头与显示屏上的摄像头丝印孔正对,使得摄像头能够居中设置,保证较好的拍摄效果;将感光器件和出音组件设置在镜头的两侧,在空间上不会对镜头产生干涉;斜导光柱的设置,使得光线沿曲线延伸,感光器件不局限于感光丝印孔的正上方,充分利用空间;音腔呈曲线延伸,使得声波沿曲线传播,出音板不局限于听筒的正上方,充分利用空间,实现光和声音能够集中在显示屏的较小的区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另一个位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斜导光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斜导光柱的另一个位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正视图;图7是图6的A-A向的剖视图;图8是图6的B-B向的剖视图;图9是图6的C-C向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壳体省略侧板后的另一个位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显示屏;11、摄像头丝印孔;12、感光丝印孔;13、容置槽;2、壳体;21、感光槽;22、听筒槽;23、侧面槽;24、侧板;31、镜头;32、基座;4、感光器件;41、泡棉;5、斜导光柱;51、斜导光体;52、导光端;53、反射面;54、入光面;55、密封件;56、粘贴面;61、听筒;62、出音板;63、第一音腔;64、第二音腔;65、第三音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至图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1和与显示屏1连接的壳体2,显示屏1上设置有摄像头丝印孔11和感光丝印孔12。电子设备还包括摄像头、感光器件4、斜导光柱5和出音组件,摄像头包括镜头31,镜头31设置于壳体2内,镜头31的一端与显示屏1上的摄像头丝印孔11正对,使得摄像头能够居中设置,保证较好的拍摄效果;感光器件4位于摄像头的一侧,出音组件位于摄像头的另一侧,在空间上不会对镜头31产生干涉。斜导光柱5的一端与显示屏1上的感光丝印孔12正对,另一端向远离镜头31的方向延伸并与感光器件4正对;出音组件包括音腔、设置于音腔一端的听筒61和设置于音腔另一端的出音板62,音腔呈曲线延伸。斜导光柱5的设置,使得光线沿曲线延伸,感光器件4不局限于感光丝印孔12的正上方,充分利用空间;音腔呈曲线延伸,使得声波沿曲线传播,出音板62不局限于听筒61的正上方,充分利用空间,实现光和声音能够集中在显示屏1的较小的区域。摄像头还包括基座32,基座32位于壳体2内,镜头31的另一端与基座32连接,基座32为镜头31提供支撑作用。斜导光柱5包括斜导光体51,斜导光体51的一端为导光端52,另一端具有反射面53和入光面54,导光端52与显示屏1上的感光丝印孔12正对,反射面53与入光面54呈夹角配合,入光面54与感光器件4正对。光通过感光丝印孔12进入导光端52,再通过斜导光体51导入内部,在反射面53的斜面反射作用下,光被反射至入光面54并经入光面54进入感光器件4。其中,斜导光体51的延伸方向可以利用摄像头的基座32和镜头31的截面差异做形状变化,即斜导光体51根据实际空间设置成任意的形状,只要能够避开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即可。斜导光柱5的设置,使得光线沿曲线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1)和与所述显示屏(1)连接的壳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包括镜头(31),所述镜头(31)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1)上的摄像头丝印孔(11)正对;感光器件(4),位于所述摄像头的一侧;斜导光柱(5),其一端与所述显示屏(1)上的感光丝印孔(12)正对,另一端向远离所述镜头(31)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感光器件(4)正对;出音组件,位于所述摄像头的另一侧,所述出音组件包括音腔、设置于所述音腔一端的听筒(61)和设置于所述音腔另一端的出音板(62),所述音腔呈曲线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1)和与所述显示屏(1)连接的壳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包括镜头(31),所述镜头(31)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1)上的摄像头丝印孔(11)正对;感光器件(4),位于所述摄像头的一侧;斜导光柱(5),其一端与所述显示屏(1)上的感光丝印孔(12)正对,另一端向远离所述镜头(31)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感光器件(4)正对;出音组件,位于所述摄像头的另一侧,所述出音组件包括音腔、设置于所述音腔一端的听筒(61)和设置于所述音腔另一端的出音板(62),所述音腔呈曲线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光柱(5)包括斜导光体(51),所述斜导光体(51)的一端为导光端(52),另一端具有反射面(53)和入光面(54),所述导光端(52)与所述显示屏(1)上的感光丝印孔(12)正对,所述反射面(53)与所述入光面(54)呈夹角配合,所述入光面(54)与所述感光器件(4)正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光柱(5)还包括密封件(55),所述密封件(55)绕所述反射面(53)的周向设置并与所述斜导光体(5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器件(4)的外周面上敷设有泡棉(41),所述泡棉(41)与所述密封件(55)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