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28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包括槽体,该槽体的左侧内壁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第二容纳槽,所述槽体的右侧内壁设有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三、第四、第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容纳槽分别镶嵌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绝缘支架,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绝缘支架内均设有导电铜排,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的右端、第二绝缘支架的右端均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一圆弧部、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三绝缘支架的左端、第四绝缘支架的左端、第五绝缘支架的左端均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三圆弧部、第四圆弧部。

An Anti-shock Bus-bar Groov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
技术介绍
线槽,是由铜、铝母线柱构成的一种封闭的金属装置,用来为分散系统各个元件分配较大功率,在户内低压的电力输送干线工程项目中已越来越多地代替了电线电缆。由于大楼、工厂等各种建筑电力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使用原来的电路接线方式,即穿管方式,施工时带来许多困难,而且,当要变更配电系统时,要使其变简单一些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采用母线槽的话,非常容易就可以达到目的,另外还可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美观。当前,现有的母线槽包括槽体,该槽体内的左、右侧壁均设有数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设有绝缘支架,该绝缘支架内镶嵌有导电铜排,该绝缘支架的一端为开口结构,以便插接箱上插头的导电片插入铜排中进行导电,但是目前绝缘支架的开口较大,技术人员在安装或维修时手指不小心会进入到开口内,从而造成触电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是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其主要目的碍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包括前后贯通的槽体,该槽体的底面中部为开口结构,该槽体的左侧内壁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所述槽体的右侧内壁设有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三容纳槽、第四容纳槽、第五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第四容纳槽、第五容纳槽分别镶嵌有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第五绝缘支架,该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第五绝缘支架内均设有导电铜排,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的右端、第二绝缘支架的右端均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一圆弧部、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三绝缘支架的左端、第四绝缘支架的左端、第五绝缘支架的左端均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三圆弧部、第四圆弧部。本技术还包括左连接器、右连接器,所述左连接器包括左连接板、设于左连接板左侧面的两第一铜片,该两第一铜片分别插入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内的导电铜排内,所述右连接器包括右连接板、设于右连接板右侧面的两第二铜片,该两第二铜片分别插入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内的导电铜排内。进一步的,所述槽体的左侧内壁设有向右延伸且上、下布置的第一限位条、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呈类“Z”形,该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限位条和槽体的左部内底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纳槽,该第二限位条的顶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条,该第二限位条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凸条,所述槽体的左部内底面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三凸条,所述第一限位条的竖向部分与槽体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凸条与槽体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凸条与槽体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凸条与槽体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第四限位槽;所述槽体的右侧内壁设有向左延伸且由上至下间隔布置的第三限位条、第四限位条、第五限位条,所述第三限位条呈”┛”形,该第三限位条和第四限位条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容纳槽,所述第四限位条和第五限位条之间形成所述第四容纳槽,所述第五限位条和槽体的右部内底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五容纳槽,所述第四限位条的顶面设有向上凸起的第四凸条,该第四限位条的底面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五凸条,所述第五限位条的顶面设有向上凸起的第六凸条,该第五限位条的底面设有向下凸起且左、右布置的第七凸条和第八凸条,所述槽体的右部内底面设有向上凸起且左、右布置的第九凸条和第十凸条,所述第三限位条的竖向部分与槽体的右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五限位槽,所述第四凸条与槽体的右侧内壁之间形成第六限位槽,所述第五凸条与槽体的右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七限位槽,所述第六凸条与槽体的右侧内壁之间形成第八限位槽,所述第七凸条和第八凸条之间形成第九限位槽,所述第九凸条和第十凸条之间形成第十限位槽,所述第一、第二限位槽正对地设置,所述第三、第四限位槽正对地设置,所述第五、第六限位槽正对地设置,所述第七、第八限位槽正对地设置,所述第九、第十限位槽正对地设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的左端顶部设有向上凸起且与第一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一卡部,其左端底部设有向下凸起且与第二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二卡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的左端顶部设有向上凸起且与第三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三卡部,其左端底部设有向下凸起且与第四限位槽相适配的第四卡部,所述第三绝缘支架的右端顶部设有向上凸起且与第五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五卡部,其右端底部设有向下凸起且与第六限位槽相适配的第六卡部,所述第四绝缘支架的右端顶部设有向上凸起且与第七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七卡部,其右端底部设有向下凸起且与第八限位槽相适配的第八卡部,所述第五绝缘架的右部设有向上凸起且与第九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九卡部,其右部还设有向下凸起且与第十限位槽相适配的第十卡部。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所述第一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一圆弧部、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二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三圆弧部、第四圆弧部,这使得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第五绝缘支架的开口变小,在不影响插接箱上插头的导电片插入铜排的情况下,可确保技术人员在安装或维修时手指从开口进入而发生触电,从而提高母线槽的安全系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槽体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去掉槽体后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左连接器和右连接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包括槽体1、左连接器2和右连接器3,所述槽体1前后贯通,该槽体1的底面中部为开口结构,该槽体1的左侧内壁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容纳槽4、第二容纳槽5,所述槽体1的右侧内壁设有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三容纳槽6、第四容纳槽7、第五容纳槽8。所述第一容纳槽4、第二容纳槽5、第三容纳槽6、第四容纳槽7、第五容纳槽8分别镶嵌有第一绝缘支架9、第二绝缘支架10、第三绝缘支架11、第四绝缘支架12、第五绝缘支架13,该第一绝缘支架9、第二绝缘支架10、第三绝缘支架11、第四绝缘支架12、第五绝缘支架13内均设有导电铜排14。所述第一绝缘支架9的右端、第二绝缘支架10的右端均设有第一开口15,该第一开口15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一圆弧部16、第二圆弧部17。所述第三绝缘支架11的左端、第四绝缘支架12的左端、第五绝缘支架13的左端均设有第二开口18,该第二开口18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三圆弧部19、第四圆弧部20。参照图1和图2。所述槽体1的左侧内壁设有向右延伸且上、下布置的第一限位条21、第二限位条22,所述第一限位条21呈类“Z”形,该第一限位条21和第二限位条22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容纳槽4,所述第二限位条22和槽体1的左部内底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纳槽5。所述第二限位条22的顶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条23,该第二限位条22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凸条24,所述槽体1的左部内底面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三凸条25,所述第一限位条21的竖向部分与槽体1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贯通的槽体,该槽体的底面中部为开口结构,该槽体的左侧内壁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所述槽体的右侧内壁设有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三容纳槽、第四容纳槽、第五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第四容纳槽、第五容纳槽分别镶嵌有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第五绝缘支架,该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第五绝缘支架内均设有导电铜排,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的右端、第二绝缘支架的右端均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一圆弧部、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三绝缘支架的左端、第四绝缘支架的左端、第五绝缘支架的左端均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三圆弧部、第四圆弧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贯通的槽体,该槽体的底面中部为开口结构,该槽体的左侧内壁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所述槽体的右侧内壁设有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三容纳槽、第四容纳槽、第五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第四容纳槽、第五容纳槽分别镶嵌有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第五绝缘支架,该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第五绝缘支架内均设有导电铜排,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的右端、第二绝缘支架的右端均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一圆弧部、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三绝缘支架的左端、第四绝缘支架的左端、第五绝缘支架的左端均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三圆弧部、第四圆弧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连接器、右连接器,所述左连接器包括左连接板、设于左连接板左侧面的两第一铜片,该两第一铜片分别插入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内的导电铜排内,所述右连接器包括右连接板、设于右连接板右侧面的两第二铜片,该两第二铜片分别插入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内的导电铜排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左侧内壁设有向右延伸且上、下布置的第一限位条、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呈类“Z”形,该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限位条和槽体的左部内底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纳槽,该第二限位条的顶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条,该第二限位条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凸条,所述槽体的左部内底面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三凸条,所述第一限位条的竖向部分与槽体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凸条与槽体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凸条与槽体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凸条与槽体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第四限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奕奕张天烽郑向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格尼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