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合通体发光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13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绞合通体发光光缆,绞合通体发光光缆,包括第一中心线组以及绞合于第一中心线组外侧且以第一中心线组为中心环形阵列的若干组光纤单元,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与绞合于其外侧的若干组光纤单元构成绞合缆芯,于绞合缆芯外缠绕有透明的聚酯膜,于聚酯膜外套设有透明的PV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绞合通体发光光缆,用以解决通体发光光纤柔韧性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Twisted-through luminous fiber optic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绞合通体发光光缆
本技术属于光纤照明装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通体发光视觉效果的绞合通体发光光缆。
技术介绍
传统的照明装饰,其产品为传统灯饰或霓虹,存在噪声、辐射、易损坏、环境污染及不安全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这些问题越来越关注。需要寻找安全、易维护及其绿色环保的替代品。现有的光纤照明装饰,要么利用光从光纤中传输,从光纤的另一端射出,形成端面发光的视觉效果,如端面发光塑料光纤;要么利用光线沿光纤长度方向均匀地散射、漏光,从而具有通体发光的效果,如通体发光光纤(也叫线光光纤、侧面光纤)。现有的通体发光光纤其外径为3~20mm,其柔韧性较差。单芯通体发光光纤采用连续灌注法制造,纤芯单体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类,而包层为氟塑料Teflon管或聚全氟乙丙烯FEP或四氟乙烯-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等,制造时将反应单体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链转移剂、引发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经提纯后,精确计量分别加入混合器中,搅拌均匀混合后,然后直接灌入包层管中,亦可在混合器中或预聚反应器中进行预聚,再注入包层管中,灌装时可一边抽气一边灌装,尽量排除混合液体中的空气及其他气体,灌装过程中反复进行多次,直至管内充填良好,灌装完毕后可以在包层管两端加压,然后进行加温加压聚合反应。由于环节较多且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长,其生产效率不高。同时,因芯包层是非一体的,在高低温使用循环中,存在芯包界面分层的现象,导致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绞合通体发光光缆,用以解决通体发光光纤柔韧性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绞合通体发光光缆,包括第一中心线组以及绞合于第一中心线组外侧且以第一中心线组为中心环形阵列的若干组光纤单元,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与绞合于其外侧的若干组光纤单元构成绞合缆芯,于绞合缆芯外缠绕有透明的聚酯膜,于聚酯膜外套设有透明的PVC护套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为若干填充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为一组光纤单元。进一步的三组光纤单元绞合构成绞合缆芯,于绞合缆芯外缠绕有透明的聚酯膜,于聚酯膜外套设有透明的PVC护套层。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单元包括第二中心线组以及绞合于第二中心线组外侧且以第二中心线组为中心环形阵列的若干根光纤。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中心线组为一根光纤。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中心线组为多根光纤。绞合通体发光光缆,三组光纤单元绞合构成绞合缆芯,于绞合缆芯外缠绕有透明的聚酯膜,于聚酯膜外套设有透明的PVC护套层,所述光纤单元包括第二中心线组以及绞合于第二中心线组外侧且以第二中心线组为中心环形阵列的若干根光纤,所述第二中心线组为多根光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给出的绞合通体发光光缆,用以解决柔韧性差、生产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将多根端发光塑料光纤或小直径通体发光光纤或流星光纤绞合成光纤单元,然后根据芯数或外径要求将多股光纤单元进行二次绞合成绞合缆芯;为提高通体发光的亮度,二次绞合时,在绞合缆芯外缠绕一层透明的聚酯膜,最后将绞合缆芯护套一层透明的PVC管而形成光缆。由于光缆是通过绞合小单元绞合而成,其绞合结构保证了光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任意弯曲造型,使其柔韧性好,光沿光纤长度方向漏光均匀(通体效果均匀),是建筑物轮廓、广场步道、游泳池的四周等勾画轮廓的首选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纤照明装饰领域,美化人民生活。在绞合缆芯外面护套一层透明的PVC管护套层,形成绞合通体发光光缆。通过在聚酯膜外套设透明的PVC管护套层,将聚酯膜包裹住使其紧贴光纤单元,避免芯包界面分层的现象从而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绞合通体发光光缆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绞合通体发光光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绞合通体发光光缆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绞合通体发光光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和实施例4光纤单元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光纤单元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5绞合通体发光光缆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6绞合通体发光光缆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7绞合通体发光光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如图1、图6,绞合通体发光光缆,包括第一中心线组以及绞合于第一中心线组外侧且以第一中心线组为中心环形阵列的6组光纤单元,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与绞合于其外侧的6组光纤单元构成绞合缆芯,于绞合缆芯外缠绕有透明的聚酯膜3,于聚酯膜3外套设有透明的PVC护套层4。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为4根填充绳2组合而成。所述光纤单元包括第二中心线组以及绞合于第二中心线组外侧且以第二中心线组为中心环形阵列的10根光纤1。所述第二中心线组为4根光纤1组合而成。上述方案中,光纤单元为14芯光纤,光纤1为外径0.75mm的小直径通体发光光纤,中心的4根光纤1平放放线,另外的10根光纤1笼绞放线,设置放线张力,调节牵引速度和笼绞转速,可控制绞合节距在50~200mm,生产出14芯的光纤单元,此14芯光纤单元是一种圆整结构。先用6股14芯光纤单元,此6股光纤单元笼绞放线,而为了保证绞合缆芯的圆整度,在6股光纤单元中心添加4根填充绳,通过设置放线张力,调节牵引速度和笼绞转速,可控制绞合节距在50~200mm;在绞合的同时,在光纤单元外缠绕一层透明的聚酯膜3,以提高通体发光的亮度;最后再护套一层透明的PVC护套层4,制备出84芯的绞合通体发光光缆。实施例2如图2、图6,绞合通体发光光缆,包括第一中心线组以及绞合于第一中心线组外侧且以第一中心线组为中心环形阵列的6组光纤单元,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与绞合于其外侧的6组光纤单元构成绞合缆芯,于绞合缆芯外缠绕有透明的聚酯膜3,于聚酯膜3外套设有透明的PVC护套层4。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为一组光纤单元。所述光纤单元包括第二中心线组以及绞合于第二中心线组外侧且以第二中心线组为中心环形阵列的10根光纤1。所述第二中心线组为4根光纤1组合而成。上述方案中,光纤单元为14芯光纤,光纤1为外径0.75mm的小直径通体发光光纤,中心的4根光纤1平放放线,另外的10根光纤1笼绞放线,设置放线张力,调节牵引速度和笼绞转速,可控制绞合节距在50~200mm,生产出14芯的光纤单元,此14芯光纤单元是一种圆整结构。先用其中1组单元平放放线,另外6股光纤单元笼绞放线,通过设置放线张力,调节牵引速度和笼绞转速,可控制绞合节距在50~200mm;在绞合的同时,在光纤单元外缠绕一层透明的聚酯膜3,以提高通体发光的亮度;最后再护套一层透明的PVC护套层4,制备出98芯的绞合通体发光光缆。实施例3如图3、图5所示,包括第一中心线组以及绞合于第一中心线组外侧且以第一中心线组为中心环形阵列的6组光纤单元,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与绞合于其外侧的6组光纤单元构成绞合缆芯,于绞合缆芯外缠绕有透明的聚酯膜3,于聚酯膜3外套设有透明的PVC护套层4。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为一组光纤单元。所述光纤单元包括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绞合通体发光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中心线组以及绞合于第一中心线组外侧且以第一中心线组为中心环形阵列的若干组光纤单元,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与绞合于其外侧的若干组光纤单元构成绞合缆芯,于绞合缆芯外缠绕有透明的聚酯膜(3),于聚酯膜(3)外套设有透明的PVC护套层(4)。

【技术特征摘要】
1.绞合通体发光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中心线组以及绞合于第一中心线组外侧且以第一中心线组为中心环形阵列的若干组光纤单元,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与绞合于其外侧的若干组光纤单元构成绞合缆芯,于绞合缆芯外缠绕有透明的聚酯膜(3),于聚酯膜(3)外套设有透明的PVC护套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合通体发光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为若干填充绳(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合通体发光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线组为一组光纤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合通体发光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单元包括第二中心线组以及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龙张用志储九荣刘中一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汇源塑料光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