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亮专利>正文

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03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属于环保机械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换热板片,密封垫,密封圈,换热水进口,换热水出口,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顶板,间隔板,间板和螺杆几部分构成;顶板设置在两端,间板设置在中间,换热区分为主换热区和从换热区,适合用于污水处理中的MBR膜生物反应器或纳滤或反渗透的膜的进水前端,通过膜出水和浓水作为一级和二级换热介质,将膜出水和浓水中的热能传导到膜的进水中,以及通过从换热区的热能交换膜出水或浓水的余热回流进入原水池或生化池,实现热能的回收利用,通过锅炉加热的水或蒸汽作为三级换热介质,以达到膜的进水的最佳温度。

Plate heat exchanger for multi-effect heat energy re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属于环保机械
,由其是用于水处理中的滤膜系统前端的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主要由换热板片3,板片间的密封垫10和顶板与螺杆23几部分构成。板片由各种材料制成的薄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模具压成形状各异的波纹,并在板片的四个角上开有通孔4,用于介质的流道。板片的周边及角孔处用橡胶垫片加以密封。顶板由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构成,并通过上下螺杆23和螺母等配件压紧。板式换热器是将板片以叠加的形式装在前后顶板2中间,然后用螺母夹紧而成。在环保工程的水处理系统中,由于出水要求的提高,碟管式膜或卷式纳滤膜或卷式反渗透膜的系统大量的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在我国北方的冬季由于水温过低,膜的出水受到很大的影响,水通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下降,为了提高膜的水通量需要提升膜系统的进水温度,使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成倍提高,现有技术的换热器不能回用处理水的余热,很多污水处理厂不堪重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水处理中MBR膜生物反应器或卷式纳滤膜或卷式反渗透膜或碟管式反渗透膜的系统热能可回收的板式换热器。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其结构包括:换热板片,密封垫,密封圈,换热水进口,换热水出口,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顶板,间隔板,间板和螺杆几部分构成;顶板设置在两端,分别为前顶板和后顶板,间隔板设置在前顶板与间板之间,间板为一个或两个,设置在中间,换热区分为主换热区和从换热区,主换热区为二组或三组,从换热区为一组,主换热区的进加热水侧为进水组,中部两个间板之间为中间组,出加热水侧为出水组,从换热区设置在进水组换热区的前端,从换热区的换热板片与进水组换热区的换热板片之间设置间隔板,间隔板的上部设置换热水进口;换热板片设置在顶板和间隔板和间板之间,换热板片与换热板片之间和换热板片与顶板之间和换热板片与间板之间和换热板片与间隔板之间设置密封垫,螺杆为四个至十个,设置在两个顶板之间,分别穿过设置在顶板和间板上的通孔,两端设置螺纹和螺母,换热板片的上部设置上导杆,下部设置下导杆,上导杆的一端与间隔板固定连接,下导杆的一端与前顶板固定连接,穿过后顶板的通孔,另一端分别与导杆柱连接。上述的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中,所述的换热板片的波纹为竖直波纹或“W”形“V”形和下“V”形,上部两侧和下部两侧分别设置通孔,通孔的周边设置凹槽,密封圈11设置在通孔周边的凹槽内。上述的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中,所述的密封垫为环形结构,设置在换热板片与换热板片之间和换热板片与顶板和换热板片与间板和换热板片与间隔板之间,换热板片周边的凹槽内。上述的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中,所述的间板设置在换热器的中部,第一个间板设置在进水组换热区与中间组换热区之间,第二个间板设置在中间组换热区与出水组换热区之间,与换热板片的过水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通孔,第一个间板的热介质进口的一端与进水组换热板片的热介质通孔连接连通,热介质出口的一端与中间组换热板片的热介质通孔连接连通,热介质进口的另一端和热介质出口的另一端设置在间板的侧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第二个间板的热介质进口的一端与中间组换热板片的热介质通孔连接连通,热介质出口的一端与出水组换热板片的热介质通孔连接连通,热介质进口的另一端和热介质出口的另一端设置在间板的侧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上述的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中,所述的间隔板设置在从换热区的换热板片与进水组换热区的换热板片之间,间隔板的上部设置换热水进口,换热水进口的下部一侧设置换余热水出口,间隔板的下部左右各设置一个热介质进口和热介质出口,热介质出口与进水组换热板片的热介质通孔连接,热介质进口与从换热区换热板片的热介质通孔连接,或与两侧换热板片的热介质通孔对应处设置通孔。上述的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中,所述的前顶板设置在从换热区的前端,与换热板片的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换余热水进口和热介质出口,换余热水进口和热介质出口的外侧设置短管,短管的外侧设置法兰。上述的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中,所述的后顶板设置在出水组换热区的后端,与换热板片的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换热水出口和热介质进口,换热水出口和热介质进口的外侧设置短管,短管的外侧设置法兰。文中涉及的其它结构与现有通用技术相同。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其优点是:适合用于污水处理中的MBR膜生物反应器或卷式纳滤膜或卷式反渗透膜或碟管式反渗透膜的进水前端,通过膜出水和浓水作为一级和二级换热介质,将膜出水和浓水中的热能传导到膜的进水中,实现热能的回收利用,通过锅炉加热的水或蒸汽作为三级换热介质,以及通过从换热区的热能交换膜出水或浓水的余热回流进入原水池或生化池,以达到膜的进水的最佳温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将热能回用。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图1是本技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的间隔板正面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的间板正面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的间板侧面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的前顶板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的后顶板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设置在卷式反渗透膜进水前端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设置在碟管式膜进水前端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设置在MBR膜生物反应器的超滤膜进水前端的示意图。图中的1是前顶板,2是后顶板,3是换热板片,4是通孔,5是间板,6是换热水进口,7是换热水出口,8是热介质进口,9是热介质出口,10是密封垫,11是密封圈,12是卷式反渗透膜,13是膜进水管,14是前膜出水管,15是后膜出水管,16是加热炉,17是清水池,18是锅炉进水管,19是锅炉出水管,20是上导杆,21是下导杆,22是导杆柱,23是螺杆,24是原水池,25是过滤器,26是进水提升泵,27是产水泵,28是间隔板,29是换余热水进口,30是换余热水出口,31是碟管式膜,32是前浓水管,33是后浓水管,34是浓水排放管,35是换余热泵,36是换余热进水管,37是换余热出水管,38是浓水池,39是原水出水管,40是调节池,41是生化池,42是膜池,43是超滤膜。具体实施方式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换热板片3,密封垫10,密封圈11,换热水进口6,换热水出口7,热介质进口8,热介质出口9,顶板,间隔板28,间板5和螺杆23几部分构成;顶板设置在两端,分别为前顶板1和后顶板2,间隔板28设置在前顶板1与间板5之间,间板5为一个或两个,设置在中间,换热区分为主换热区和从换热区,主换热区为二组或三组,从换热区为一组,进加热水侧为进水组,中部两个间板5之间为中间组,出加热水侧为出水组,从换热区设置在进水组换热区的前端,从换热区的换热板片3与进水组换热区的换热板片3之间设置间隔板28,间隔板28的上部设置换热水进口6;换热板片3设置在顶板和间隔板和间板5之间,换热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是对板式换热器的改进,主要由换热板片,顶板,间板组成;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换热板片,密封垫,密封圈,换热水进口,换热水出口,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顶板,间隔板,间板和螺杆几部分构成;顶板设置在两端,分别为前顶板和后顶板,间隔板设置在前顶板与间板之间,间板为一个或两个,设置在中间,换热区分为主换热区和从换热区,主换热区为二组或三组,从换热区为一组,主换热区的进加热水侧为进水组,中部两个间板之间为中间组,出加热水侧为出水组,从换热区设置在进水组换热区的前端,从换热区的换热板片与进水组换热区的换热板片之间设置间隔板,间隔板的上部设置换热水进口;换热板片设置在顶板和间隔板和间板之间,换热板片与换热板片之间和换热板片与顶板之间和换热板片与间板之间和换热板片与间隔板之间设置密封垫,螺杆为四个至十个,设置在两个顶板之间,分别穿过设置在顶板和间板上的通孔,两端设置螺纹和螺母,换热板片的上部设置上导杆,下部设置下导杆,上导杆的一端与间隔板固定连接,下导杆的一端与前顶板固定连接,穿过后顶板的通孔,另一端分别与导杆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是对板式换热器的改进,主要由换热板片,顶板,间板组成;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换热板片,密封垫,密封圈,换热水进口,换热水出口,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顶板,间隔板,间板和螺杆几部分构成;顶板设置在两端,分别为前顶板和后顶板,间隔板设置在前顶板与间板之间,间板为一个或两个,设置在中间,换热区分为主换热区和从换热区,主换热区为二组或三组,从换热区为一组,主换热区的进加热水侧为进水组,中部两个间板之间为中间组,出加热水侧为出水组,从换热区设置在进水组换热区的前端,从换热区的换热板片与进水组换热区的换热板片之间设置间隔板,间隔板的上部设置换热水进口;换热板片设置在顶板和间隔板和间板之间,换热板片与换热板片之间和换热板片与顶板之间和换热板片与间板之间和换热板片与间隔板之间设置密封垫,螺杆为四个至十个,设置在两个顶板之间,分别穿过设置在顶板和间板上的通孔,两端设置螺纹和螺母,换热板片的上部设置上导杆,下部设置下导杆,上导杆的一端与间隔板固定连接,下导杆的一端与前顶板固定连接,穿过后顶板的通孔,另一端分别与导杆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板片的波纹为竖直波纹或“W”形“V”形和下“V”形,上部两侧和下部两侧分别设置通孔,通孔的周边设置凹槽,密封圈设置在通孔周边的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效热能回用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垫为环形结构,设置在换热板片与换热板片之间和换热板片与顶板和换热板片与间板和换热板片与间隔板之间,换热板片周边的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效热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亮
申请(专利权)人:石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