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0113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次风冷系统、二次风冷系统、片冰预冷系统和冷水预冷系统,一次风冷系统与二次风冷系统均包括小石风冷系统、中石风冷系统、大石风冷系统和特大石风冷系统,小石风冷系统包括小石料仓、第一空气冷却器和第一制冷装置,中石风冷系统包括中石料仓、第二空气冷却器和第二制冷装置,大石风冷系统包括大石料仓、第三空气冷却器和第三制冷装置,特大石风冷系统包括特大石料仓、第四空气冷却器和第四制冷装置,一次风冷系统和二次风冷系统的第一制冷装置、第二制冷装置、第三制冷装置和第四制冷装置以及片冰预冷系统和冷水预冷系统共用一体式的制冷压缩机组,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A Pre-cooled Concrete Produ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预冷混凝土生产,是指在混凝土拌和前,将原材料(石、砂、水、胶凝材料、外加剂等)温度冷却降低。工程中经常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在运用某一种或者两种预冷措施后,离设计的出机口温度仅仅只差1~2℃,必须再多加一项预冷技术措施。比如:在采取拌和楼料仓一次风冷、加片冰和冷水拌作为预冷措施,出机口温度仅仅较设计值差1~2℃,也就是说,每一项预冷技术的降温幅度都有其极限,通常需要多项设备综合运用才能满足生产需求,而在实际生产中,增加一套设备就将大幅增加安装、运行和设备成本,且较多的设备也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和泄漏风险,尤其在偏僻的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地形陡峭,空间狭小,增加一整套预冷设备,往往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成本低且预冷效果好的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次风冷系统、二次风冷系统、片冰预冷系统和冷水预冷系统,所述一次风冷系统与二次风冷系统均包括小石风冷系统、中石风冷系统、大石风冷系统和特大石风冷系统,所述小石风冷系统包括小石料仓、第一空气冷却器和第一制冷装置,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与所述小石料仓相连,所述第一制冷装置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相连,所述中石风冷系统包括中石料仓、第二空气冷却器和第二制冷装置,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与所述中石料仓相连,所述第二制冷装置与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相连,所述大石风冷系统包括大石料仓、第三空气冷却器和第三制冷装置,所述第三空气冷却器与所述大石料仓相连,所述第三制冷装置与所述第三空气冷却器相连,所述特大石风冷系统包括特大石料仓、第四空气冷却器和第四制冷装置,所述第四空气冷却器与所述特大石料仓相连,所述第四制冷装置与所述第四空气冷却器相连,所述一次风冷系统和二次风冷系统的第一制冷装置、第二制冷装置、第三制冷装置和第四制冷装置以及片冰预冷系统和冷水预冷系统共用一体式的制冷压缩机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一低压循环储液器、第一冷凝器、第一高压储液器、第一节流阀和第一制冷剂泵,所述制冷压缩机组、第一冷凝器、第一高压储液器、第一节流阀以管路依次连通,且所述制冷压缩机组的入口、第一节流阀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的入口通过第一制冷剂泵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第二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二低压循环储液器、第二冷凝器、第二高压储液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二制冷剂泵,所述制冷压缩机组、第二冷凝器、第二高压储液器、第二节流阀以管路依次连通,且所述制冷压缩机组的入口、第二节流阀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的入口通过第二制冷剂泵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第三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三低压循环储液器、第三冷凝器、第三高压储液器、第三节流阀和第三制冷剂泵,所述制冷压缩机组、第三冷凝器、第三高压储液器、第三节流阀以管路依次连通,且所述制冷压缩机组的入口、第三节流阀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第三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第三空气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三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第三空气冷却器的入口通过第三制冷剂泵与所述第三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第四制冷装置还包括第四低压循环储液器、第四冷凝器、第四高压储液器、第四节流阀和第四制冷剂泵,所述制冷压缩机组、第四冷凝器、第四高压储液器、第四节流阀以管路依次连通,且所述制冷压缩机组的入口、第四节流阀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第四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第四空气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第四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第四空气冷却器的入口通过第四制冷剂泵与所述第四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片冰预冷系统还包括片冰机、冰库空气冷却器和片冰制冷装置,所述片冰机、冰库空气冷却器分别与片冰制冷装置相连,所述冷水预冷系统还包括冷水蒸发器和冷水制冷装置,所述冷水蒸发器与冷水制冷装置相连。所述片冰制冷装置还包括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片冰冷凝器、片冰高压储液器、片冰节流阀和片冰制冷剂泵,所述制冷压缩机组、片冰冷凝器、片冰高压储液器、片冰节流阀以管路依次连通,且所述制冷压缩机组的入口、片冰节流阀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片冰机、冰库空气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片冰机、冰库空气冷却器的入口通过片冰制冷剂泵与所述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冷水制冷装置还包括冷水低压循环储液器、冷水冷凝器、冷水高压储液器、冷水节流阀和冷水制冷剂泵,所述制冷压缩机组、冷水冷凝器、冷水高压储液器、冷水节流阀以管路依次连通,且所述制冷压缩机组的入口、冷水节流阀的出口端均与所述冷水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冷水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冷水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冷水蒸发器的入口通过冷水制冷剂泵与所述冷水低压循环储液器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凝器、第四冷凝器、片冰冷凝器和冷水冷凝器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高压储液器、第二高压储液器、第三高压储液器、第四高压储液器、片冰高压储液器和冷水高压储液器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次风冷系统、二次风冷系统、片冰预冷系统和冷水预冷系统,即通过综合运用风冷预冷、片冰预冷和冷水预冷,能够有效的将预冷混凝土出机口温度降低至设计值,满足要求预冷温度较低的混凝土生产的需求,一次风冷系统与二次风冷系统均包括小石风冷系统、中石风冷系统、大石风冷系统和特大石风冷系统,一次风冷系统与二次风冷系统采用基本相同的结构,可以简化结构,降低安装调试难度,小石风冷系统包括小石料仓、第一空气冷却器和第一制冷装置,第一空气冷却器与小石料仓相连,第一制冷装置与第一空气冷却器相连,中石风冷系统包括中石料仓、第二空气冷却器和第二制冷装置,第二空气冷却器与中石料仓相连,第二制冷装置与第二空气冷却器相连,大石风冷系统包括大石料仓、第三空气冷却器和第三制冷装置,第三空气冷却器与大石料仓相连,第三制冷装置与第三空气冷却器相连,特大石风冷系统包括特大石料仓、第四空气冷却器和第四制冷装置,第四空气冷却器与特大石料仓相连,第四制冷装置与第四空气冷却器相连,一次风冷系统和二次风冷系统的第一制冷装置、第二制冷装置、第三制冷装置和第四制冷装置以及片冰预冷系统和冷水预冷系统共用一体式的制冷压缩机组,可以大幅降低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的设备成本和占用空间,在提高预冷效果的前提下,扩大了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适用范围,尤其是在地形陡峭、空间狭小区域,且可极大提高制冷压缩机组的能耗效率,并减少管道的安装数量,减少了焊缝量,减少了阀门等附件数量,降低了安装难度,减少了泄漏点,降低了故障概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小石料仓;2、中石料仓;3、大石料仓;4、特大石料仓;51、第一空气冷却器;52、第二空气冷却器;53、第三空气冷却器;54、第四空气冷却器;61、第一制冷装置;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次风冷系统、二次风冷系统、片冰预冷系统和冷水预冷系统,所述一次风冷系统与二次风冷系统均包括小石风冷系统、中石风冷系统、大石风冷系统和特大石风冷系统,所述小石风冷系统包括小石料仓(1)、第一空气冷却器(51)和第一制冷装置(61),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51)与所述小石料仓(1)相连,所述第一制冷装置(61)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51)相连,所述中石风冷系统包括中石料仓(2)、第二空气冷却器(52)和第二制冷装置(62),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52)与所述中石料仓(2)相连,所述第二制冷装置(62)与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52)相连,所述大石风冷系统包括大石料仓(3)、第三空气冷却器(53)和第三制冷装置(63),所述第三空气冷却器(53)与所述大石料仓(3)相连,所述第三制冷装置(63)与所述第三空气冷却器(53)相连,所述特大石风冷系统包括特大石料仓(4)、第四空气冷却器(54)和第四制冷装置(64),所述第四空气冷却器(54)与所述特大石料仓(4)相连,所述第四制冷装置(64)与所述第四空气冷却器(54)相连,所述一次风冷系统和二次风冷系统的第一制冷装置(61)、第二制冷装置(62)、第三制冷装置(63)和第四制冷装置(64)以及片冰预冷系统和冷水预冷系统共用一体式的制冷压缩机组(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次风冷系统、二次风冷系统、片冰预冷系统和冷水预冷系统,所述一次风冷系统与二次风冷系统均包括小石风冷系统、中石风冷系统、大石风冷系统和特大石风冷系统,所述小石风冷系统包括小石料仓(1)、第一空气冷却器(51)和第一制冷装置(61),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51)与所述小石料仓(1)相连,所述第一制冷装置(61)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51)相连,所述中石风冷系统包括中石料仓(2)、第二空气冷却器(52)和第二制冷装置(62),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52)与所述中石料仓(2)相连,所述第二制冷装置(62)与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52)相连,所述大石风冷系统包括大石料仓(3)、第三空气冷却器(53)和第三制冷装置(63),所述第三空气冷却器(53)与所述大石料仓(3)相连,所述第三制冷装置(63)与所述第三空气冷却器(53)相连,所述特大石风冷系统包括特大石料仓(4)、第四空气冷却器(54)和第四制冷装置(64),所述第四空气冷却器(54)与所述特大石料仓(4)相连,所述第四制冷装置(64)与所述第四空气冷却器(54)相连,所述一次风冷系统和二次风冷系统的第一制冷装置(61)、第二制冷装置(62)、第三制冷装置(63)和第四制冷装置(64)以及片冰预冷系统和冷水预冷系统共用一体式的制冷压缩机组(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装置(61)还包括第一低压循环储液器(613)、第一冷凝器(612)、第一高压储液器(616)、第一节流阀(615)和第一制冷剂泵(614),所述制冷压缩机组(10)、第一冷凝器(612)、第一高压储液器(616)、第一节流阀(615)以管路依次连通,且所述制冷压缩机组(10)的入口、第一节流阀(615)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储液器(613)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5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储液器(613)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51)的入口通过第一制冷剂泵(614)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储液器(61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装置(62)还包括第二低压循环储液器(623)、第二冷凝器(622)、第二高压储液器(626)、第二节流阀(625)和第二制冷剂泵(624),所述制冷压缩机组(10)、第二冷凝器(622)、第二高压储液器(626)、第二节流阀(625)以管路依次连通,且所述制冷压缩机组(10)的入口、第二节流阀(625)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储液器(623)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5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储液器(623)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52)的入口通过第二制冷剂泵(624)与所述第二低压循环储液器(62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制冷装置(63)还包括第三低压循环储液器(633)、第三冷凝器(632)、第三高压储液器(636)、第三节流阀(635)和第三制冷剂泵(634),所述制冷压缩机组(10)、第三冷凝器(632)、第三高压储液器(636)、第三节流阀(635)以管路依次连通,且所述制冷压缩机组(10)的入口、第三节流阀(635)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第三低压循环储液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笠李小平曾凡杜于永军涂怀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