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换挡装置及其换档自锁弹簧销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990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换档自锁弹簧销,包括外壳,外壳内部设置有正极铜片和负极铜片,正极铜片与负极铜片分别与空档传感器的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连接,外壳的安装孔内设置有能够在安装孔内运动的钢球支架,且钢球支架运动时,能够驱动正极铜片和负极铜片接触或分离,以输出空档信号或非空档信号。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换档自锁弹簧销集成有空档识别装置,且该空档识别装置包括钢球支架、正极铜片和负极铜片,通过钢球支架的机械运动驱动正极铜片和负极铜片动作来接通或断开电路,从而实现变速器的空档识别,具有机械运动的可靠性高、响应快速等优点,还具有电子线缆精确传输的优点。另外,还具有占用空间小、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选换挡装置。

A Shift Selection Device and Its Shift Self-locking Spring P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选换挡装置及其换档自锁弹簧销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
,特别涉及一种选换挡装置及其换档自锁弹簧销。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手动变速箱由于操控性好、价格低廉而得到广泛应用,手动变速箱一般按照前进档位的数量分为5速(5MT)和6速(6MT)。为了满足油耗法规要求,降低碳排放,部分手动档车型具有发动机起停功能,用于停车时发动机熄火,以减少燃油消耗,此类车型匹配的变速箱须配备空档传感器,以输出空档信号。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空档传感器有两种,一种是霍尔式传感器,通过对不同档位匹配存在差异的磁感应强度,来识别各个档位,这种档位传感器精度低,信号响应慢,成本高,占用空间大,重量大,且与变速箱箱匹配技术复杂。另外一种是开关式空档传感器,该传感器需同时匹配凸轮,占用空间大,重量大,成本高。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传感精度高、信号响应快、占用空间较小且成本较低等优点的空当传感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换档自锁弹簧销,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正极铜片和负极铜片,所述正极铜片与所述负极铜片分别与空档传感器的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档自锁弹簧销,包括外壳(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内部设置有正极铜片(151)和负极铜片(152),所述正极铜片(151)与所述负极铜片(152)分别与空档传感器的正极线缆(154)和负极线缆(155)连接,所述外壳(11)的安装孔内设置有能够在所述安装孔内运动的钢球支架(12),且所述钢球支架(12)运动时,能够驱动所述正极铜片(151)和所述负极铜片(152)接触或分离,以输出空档信号或非空档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档自锁弹簧销,包括外壳(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内部设置有正极铜片(151)和负极铜片(152),所述正极铜片(151)与所述负极铜片(152)分别与空档传感器的正极线缆(154)和负极线缆(155)连接,所述外壳(11)的安装孔内设置有能够在所述安装孔内运动的钢球支架(12),且所述钢球支架(12)运动时,能够驱动所述正极铜片(151)和所述负极铜片(152)接触或分离,以输出空档信号或非空档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自锁弹簧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支架(12)能够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直线往复运动,且其朝向所述外壳(11)内部运动时,所述正极铜片(151)和所述负极铜片(152)接触,以输出空档信号,所述钢球支架(12)朝向所述外壳(11)外部运动时,所述正极铜片(151)和所述负极铜片(152)分离,以输出非空档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档自锁弹簧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内部还设置有固定于所述钢球支架(12)的连接部(13),所述正极铜片(151)和所述负极铜片(152)的固定端通过橡胶塞(153)固定于所述连接部(13),二者的自由端相对设置且均具有外扩段(157)和内缩段(156),以使所述自由端为“S型”结构,所述外壳(11)内部还设置有固定于所述外壳(11)的导向部(14),所述导向部(14)具有导向腔(141);所述钢球支架(12)朝向所述外壳(11)外部运动时,两所述外扩段(157)均位于所述导向腔(141)外部,两所述内缩段(156)不接触;所述钢球支架(12)朝向所述外壳(11)内部运动时,两所述外扩段(157)能够进入所述导向腔(141)内,并在所述导向腔(141)侧壁的挤压下内缩,以驱动两所述内缩段(156)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档自锁弹簧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为圆柱体结构,其第一端(131)固定于所述钢球支架(12),第二端(132)位于所述导向腔(141)内,并能够在所述导向腔(141)内直线运动;所述连接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周凡棚雷太奇方伟荣朱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