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福友专利>正文

具有摩擦片的砼钻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89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摩擦片的砼钻孔机,其结构包括:电动机;与电动机连接的变速箱;变速箱具有三级传动机构;在变速箱内装在输出轴上主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摩擦片和弹性压扳;所述弹性压扳的边缘分别贴在摩擦片外侧面上,其外侧面分别接触能旋转的锁母和固定在输出轴上的轴承内套;主齿轮内孔紧固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内孔转动地装在输出轴的光轴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锁母压紧弹性压扳受力后弹性变形的结构特点与摩擦片之间形成接触平面,使砼钻头上进行正常工作。当出现砼钻头被卡住不动时,与砼钻头连接的输出轴不转动,有效地避免出现变速箱内齿轮打齿现象,确保砼钻孔机正常工作。输出扭矩大,变速箱体积小,重量轻钻孔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钻孔用的砼钻孔机,特别涉及的是与建筑机具配套专用对钢筋混凝土钻孔的具有摩擦片的砼钻孔机
技术介绍
建筑机具中砼钻孔机是目前世界上对钢筋砼进行钻孔、切割、取芯加固等作业理想的高效电动工具。上述砼钻孔机包括有建筑机具砼钻孔专用的电动机和与其连接的变速箱,电动机的输出轴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变速箱的输出轴接砼钻孔机的钻头。上述现有技术砼钻孔机的变速箱为2级传动,即,电动机输出轴上的小齿轮带动变速箱内与其啮合的大齿轮转动,这是1级传动;固装在大齿轮上的第1根轴带动该轴上的小齿轮转动,该小齿轮又通过与其啮合的主齿轮传递到第2根轴(即,变速箱的输出端),这是2级传动,在变速箱的输出端上装有砼钻头。现有技术中,砼钻头受到大阻力时钻头容易被卡住,此时,变速箱内的齿轮在电动机作用下连续转动,与钻头连接在同一根轴上的齿轮产生打牙现象,为防止出现上述缺陷,有人在主齿轮两侧增加带有摩擦片。上述现有技术的变速箱存在如下缺陷1.体积大,重量铰重,单机重量为28公斤,使用不方便。其原因是电动机输出轴的转速是24000-27000转/分,经变速箱2级传动后其输出轴连接的砼钻头空转应达到最佳转速为700-800转/分。现有技术只经过2级传动,变速箱达到如此的转速,齿轮的外径比必然加大,因此造成变速箱体增大,其结果重量必然大。2.级传动机构的扭曲力小。所述摩擦片的结构是采用62黄铜切片制成设定厚度的板状,上述板状结构的摩擦片不具有弹性。当钻头出现被卡住时,若把压在摩擦片两侧的锁母拧紧,其输出轴上的大齿轮在板状摩擦片压力下不转动,此时电动机工作,出现变速箱内齿轮打牙现象;反之,当把压在摩擦片两侧的锁母拧松,钻头又出现打滑现象,此时电动机工作,输出轴不工作,无法钻孔。进口摩擦片质量好,但成本太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速箱内具有大的传递力结构,装在变速箱内输出轴上弹性压扳具有设定弹性,确保砼钻孔机正常工作,当钻头出现被卡住不动时,与钻头连接的变速箱输出轴不转动,避免变速箱内齿轮打牙现象的具有摩擦片的砼钻孔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摩擦片的砼钻孔机,其结构包括电动机;与电动机连接的变速箱;装在变速箱输出轴上的砼钻头;装在变速箱内输出轴上主齿轮两侧的摩擦片,所述变速箱具有三级传动机构;在变速箱内装在输出轴上主齿轮的两侧分别依次设置有摩擦片和弹性压扳,其中摩擦片装在输出轴上,弹性压扳紧固连接在输出轴上;所述弹性压扳的边缘分别贴在摩擦片外侧面上,其外侧面分别接触能旋转的锁母和固定在输出轴上的轴承内套;主齿轮内孔紧固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内孔转动地装在输出轴的光轴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变速箱输出轴的主齿轮两侧设置有剖面具有蝶形结构的弹性压扳和片状的磷铜摩擦片,利用锁母压紧弹性压扳受力后弹性变形的结构特点与磷铜摩擦片之间形成2-3毫米的接触平面,将传动力传递到砼钻头上进行正常工作。当出现砼钻头被卡住不动时,与砼钻头连接的输出轴不转动,此时,变速箱输入轴仍然带动变速箱内的齿轮继续转动,主齿轮的转动力大于其两侧面与弹性压扳、磷铜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时,主齿轮在停止转动的输出轴上空转,有效地避免出现变速箱内齿轮打齿现象,确保砼钻孔机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根据施工现场的不同情况,能随时调整锁母与弹性压扳之间的压力,改变弹性压扳与磷铜摩擦片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砼钻头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具有三级传递机构,输出扭矩大,变速箱体积小,重量轻,重量为23.5公斤,钻孔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变速箱传动机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变速箱内输出轴上装配的主齿轮两侧具有弹性摩擦结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2中弹性压扳半剖视图;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5是图2中摩擦片主视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变速箱传动机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变速箱内输出轴上装配的主齿轮两侧具有弹性摩擦结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2中弹性压扳半剖视图;图4是图3的右视图;图5是图2中摩擦片主视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摩擦片的砼钻孔机,该砼钻孔机的结构包括电动机1;与电动机1连接的变速箱10;装在变速箱10输出轴4上的砼钻头5。装在变速箱10内输出轴4上主齿轮6两侧的摩擦片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速箱10具有三级传动机构,所述三级传动机构是在电动机1的主轴20上紧固连接齿轮21,变速箱10内设置有两根传动轴2、3和输出轴4,所述传动轴2上紧固连接与齿轮21啮合的齿轮22和齿轮23;所述传动轴3上紧固连接与齿轮23啮合的齿轮24和齿轮25;所述输出轴4上紧固连接与齿轮25啮合的主齿轮6。电动机1将其输出轴20的动力通过上述变速箱10的三级传动机构传递到与输出轴4连接的砼钻头5上。本专利技术在变速箱10内输出轴4上装有主齿轮6,在主齿轮6的两侧分别依次设置有摩擦片9和弹性压扳8,其中摩擦片9套装在输出轴4上并位于弹性压扳8和主齿轮6之间,弹性压扳8用花键紧固连接在输出轴4上。两个弹性压扳8的内侧面边缘分别贴在摩擦片9的外侧面上,其外侧面分别接触用螺纹连接在输出轴4上的锁母12和固定在输出轴4上的轴承7的内套。锁母12的另一侧的输出轴4上装有轴承13,轴承7的另一侧的输出轴4上装有砼钻头5。主齿轮6内孔紧固有轴套11,所述轴套11的内孔转动地装在输出轴4的光轴上。所述弹性压扳8的横剖面具有蝶形结构,所述蝶形结构是弹性压扳8内侧面外边缘向其中心内侧凹陷倾斜成斜面C,弹性压扳8的外侧面是由中心部分的平面A和边缘部分的锥面B组成;所述弹性压扳8内侧面外边缘与摩擦片9紧贴。所述弹性压扳8的斜面C与其端面的夹角α为2-8度;所述弹性压扳8的锥面B与其端面的夹角β为20-22度。一个弹性压扳8的平面A紧贴在轴承7内套端面上,另一个弹性压扳8的平面A紧贴在锁母12的端面上。平面A的尺寸结合所接触的锁母12和轴承7的内套设定。所述弹性压扳8与输出轴4之间用花键连接。所述摩擦片9是厚度为0.5-1.5毫米的磷铜材料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9的内孔套在输出轴4与轴套11配合的光轴上。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电动机1接通电源,电动机1的主轴20转动并带动变速箱10三级传动机构转动,变速箱10的输出轴4带动砼钻头5转动。本专利技术在变速箱输出轴的主齿轮两侧设置有剖面具有蝶形结构的弹性压扳和片状的磷铜摩擦片。变速箱的正常运转是依靠锁母压紧弹性压扳,弹性压扳受压后使之弹性变形,其边缘部分与磷铜摩擦片之间形成2-3毫米的接触平面,使磷铜摩擦片紧贴在主齿轮两侧面,主齿轮利用两侧面的摩擦力将转动传递到弹性压扳和变速箱输出轴4,确保变速箱的正常运转。当出现砼钻头5被卡住不动时,与砼钻头5连接的输出轴4不转动,此时,电动机1的主轴20仍然带动变速箱内的齿轮继续转动,主齿轮6的转动力大于其两侧面与弹性压扳、磷铜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时,主齿轮6在停止转动的输出轴上空转,这样,有效地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齿轮打齿现象,确保砼钻孔机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根据施工现场的不同情况,调整锁母与弹性压扳之间的压力,改变弹性压扳与磷铜摩擦片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砼钻头正常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摩擦片的砼钻孔机,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摩擦片的砼钻孔机,其结构包括:电动机;与电动机连接的变速箱;装在变速箱输出轴上的砼钻头;装在变速箱内输出轴上主齿轮两侧的摩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10)具有三级传动机构;在变速箱(10)内装在输出轴(4)上主齿轮(6)的两侧分别依次设置有摩擦片(9)和弹性压扳(8),其中摩擦片(9)装在输出轴(4)上,弹性压扳(8)紧固连接在输出轴(4)上;所述弹性压扳(8)的边缘分别贴在摩擦片(9)外侧面上,其外侧面分别接触能旋转的锁母(12)和固定在输出轴(4)上的轴承(7)内套;主齿轮(6)内孔紧固有轴套(11),所述轴套(11)的内孔转动地装在输出轴(4)的光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福友
申请(专利权)人:杨福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