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淤泥处理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554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壤处理用化学品领域,针对固化处理后的淤泥的抗压强度难以满足道路基层施工要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河道淤泥处理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水5‑10份;硅酸盐水泥25‑35份;石灰15‑20份;粉煤灰80‑90份;贝壳粉10‑15份;蛋壳粉10‑12份。一种河道淤泥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水与硅酸盐水泥搅拌均匀;S2、边加入石灰、粉煤灰、贝壳粉以及蛋壳粉,搅拌混合均匀;S3、加入剩余组分,搅拌混合均匀。一种河道淤泥处理剂的淤泥固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河道除水;S2、直接加入河道淤泥处理剂并将处理后的淤泥开挖起来。通过采用以上组分的协同配合,有利于提高脱水率,使得淤泥可在处理后直接开挖,操作简便。

River silt treatment ag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淤泥处理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处理用化学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河道淤泥处理剂。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河道清淤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泥浆淤泥,这些淤泥中通常具有含水率高、强度低等性质,部分淤泥中可能还会含有有毒物质,经过雨水冲刷后容易浸出,从而容易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合理对淤泥进行处理极为重要。现有的淤泥处理通常是先将河道中的河水排尽,使得淤泥的含水量降至40%-50%,再用挖掘机将淤泥开挖到河堤上方空地,进行脱水处理后加入固化剂搅拌固化,再将固化后的淤泥进行填埋处理或用于道路基层施工,但采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在开挖淤泥时,由于河道中的水无法完全排干,使得淤泥的含水量过高,从而使得淤泥难以开挖,使得淤泥的开挖操作困难,因此,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淤泥处理剂,具有提高淤泥固化处理后的抗压强度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淤泥处理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水5-10份;硅酸盐水泥25-35份;石灰15-20份;粉煤灰80-90份;贝壳粉10-15份;蛋壳粉10-12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贝壳粉、蛋壳粉与硅酸盐水泥协同配合,有利于增强河道淤泥处理剂的脱水性能,使得河道淤泥处理剂可直接投放至河道淤泥中以对河道淤泥进行处理,从而使得河道淤泥可在河道中直接固化,进而使得河道中的淤泥在开挖过程中不容易呈泥水混合物状,使得淤泥更容易被开挖起来,进而使得淤泥开挖的操作更加简便;同时,通过采用贝壳粉、蛋壳粉与硅酸盐水泥协同配合,有利于增强河道淤泥处理剂的固化性能,从而有利于增强经固化处理后的淤泥的抗压强度,使得经固化处理后的淤泥的抗压强度可满足道路基层施工的要求,有利于淤泥的循环利用,使得淤泥无需利用过多的场地进行填埋,有利于节约资源;另外,贝壳粉以及蛋壳粉均为天然环保材料,不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河道淤泥处理剂的环保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十二烷基磺酸钠0.5-1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具有优异的渗透和去污作用,从而有利于增强河道淤泥处理剂的渗透性能,使得河道淤泥处理剂更容易渗透至淤泥内部,有利于淤泥的固化更加完全,进而有利于增强淤泥的抗压强度,使得固化处理后的淤泥的抗压强度更加容易满足道路基层施工的要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陶瓷粉2-5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陶瓷粉,陶瓷粉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从而有利于增强河道淤泥处理剂的固化性能,使得经河道淤泥处理剂固化处理后的淤泥的抗压强度更容易满足道路基层施工的要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硅酸钠0.5-1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硅酸钠,硅酸钠具有较强的粘结力,从而有利于增强各组分之间的粘结强度,有利于各组分更好地粘结混合,进而有利于各组分更好地配合以起协同作用,同时,硅酸钠还具有强度高、耐酸性好等特点,进而使得河道淤泥处理剂的固化性能更好,使得经河道淤泥处理剂固化处理后的淤泥的抗压强度更容易道路基层施工的要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硅烷浸渍剂0.1-0.5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硅烷浸渍剂,有利于增强淤泥的防腐性能,使得淤泥不容易被酸或碱腐蚀,从而有利于延长经河道淤泥处理剂固化处理后的淤泥的耐久性,使得淤泥经河道淤泥处理剂固化处理后的使用寿命更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香紫苏内酯0.5-1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香紫苏内酯,香紫苏内酯是一种优良的增香矫味剂,有利于掩盖淤泥中的臭味,从而使得经河道淤泥处理剂固化处理后的淤泥不容易散发臭味,进而有利于淤泥的循环利用;同时香紫苏内酯为天然提取物,不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河道淤泥处理剂的环保性能。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淤泥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所得的河道淤泥处理剂有利于提高淤泥固化处理后的抗压强度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淤泥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将水与硅酸盐水泥按质量份数比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第一混合料;S2、边搅拌边往混合料中按质量份数比加入石灰、粉煤灰、贝壳粉以及蛋壳粉,搅拌混合均匀,形成第二混合料;S3、边搅拌边往第二混合料中按质量份数比加入河道淤泥处理剂剩余的组分,搅拌混合均匀,即形成河道淤泥处理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先将水与硅酸盐水泥搅拌混合均匀,使得第一混合料具有一定的黏性,从而使得河道淤泥处理剂的各组分更容易混合粘结,有利于各组分更好地配合以起协同作用;通过先加入石灰、粉煤灰、贝壳粉以及蛋壳粉,有利于硅酸盐水泥与贝壳粉、蛋壳粉更好地配合以起协同作用,使得制备所得的河道淤泥处理剂的脱水性能更好,同时使得制备所得的河道淤泥处理剂的固化性能更好,进而使得经河道淤泥处理剂固化处理后的淤泥的抗压强度更容易满足道路基层施工的要求。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河道淤泥处理剂的淤泥固化方法,具有提高淤泥固化处理后的抗压强度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上述河道淤泥处理剂的淤泥固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将河道中的河水抽尽,使得河底淤泥露出,使得河底淤泥的含水量降至40%-50%;S2、往河底的淤泥中直接加入河道淤泥处理剂,使得淤泥逐渐固化,并不断搅拌淤泥使得淤泥完全固化,最后将固化后的淤泥打捞起来,即完成河道淤泥的固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先对河道进行初步脱水处理,使得淤泥的含水量下降至40%-50%,再在河道中直接加入河道淤泥处理剂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使得河道中的淤泥固化后,再将淤泥打捞起来,有利于淤泥结块,从而使得淤泥更容易被开挖,使得淤泥的开挖操作更加简便;同时,有利于淤泥的完全固化,从而有利于提高淤泥经河道淤泥固化处理后的抗压强度,使得固化处理后的淤泥的抗压强度更加容易满足道路基层施工的要求,有利于淤泥的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河道淤泥处理剂的加入质量为淤泥质量的8%-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河道淤泥处理剂的加入量,有利于提高河道淤泥处理剂的脱水效率以及固化效率,使得淤泥的脱水以及固化更加充分,从而使得经河道淤泥处理剂的固化处理后的淤泥更加容易满足道路基层施工的要求,有利于淤泥的循环利用;同时,使得固化剂的使用量不容易过量,有利于节约资源。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贝壳粉、蛋壳粉与硅酸盐水泥协同配合,有利于增强河道淤泥处理剂的脱水性能,使得河道淤泥处理剂可直接投放至河道淤泥中以使得淤泥在河道中直接固化,使得淤泥更容易被开挖起来,使得淤泥开挖的操作更加简便;2.通过采用贝壳粉、蛋壳粉与硅酸盐水泥协同配合,有利于增强河道淤泥处理剂的固化性能,使得经固化处理后的淤泥的抗压强度可满足道路基层施工的要求,有利于淤泥的循环利用,使得淤泥无需利用过多的场地进行填埋,有利于节约资源;3.贝壳粉以及蛋壳粉均为天然环保材料,不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河道淤泥处理剂的环保性能;4.通过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淤泥处理剂,其特征是: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水5‑10份;硅酸盐水泥25‑35份;石灰15‑20份;粉煤灰80‑90份;贝壳粉10‑15份;蛋壳粉10‑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淤泥处理剂,其特征是: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水5-10份;硅酸盐水泥25-35份;石灰15-20份;粉煤灰80-90份;贝壳粉10-15份;蛋壳粉10-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剂,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十二烷基磺酸钠0.5-1份。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剂,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陶瓷粉2-5份。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剂,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硅酸钠0.5-1份。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剂,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硅烷浸渍剂0.1-0.5份。6.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剂,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香紫苏内酯0.5-1份。7.一种如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杲杲欧锦南许国伟戴成业吴盛鹏陈衡珊陈晓宇黄瑞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聚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