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腹膜透析连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511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磁性腹膜透析连接管,包括第一输液袋和第二输液袋,所述第一输液袋和第二输液袋下分别设置输液口,在输液口内设置输液管,在输液管末端设置主输液管,所述主输液管下设置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内包括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下连接件底端设置腹膜透析短管,所述上连接件内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一侧与主输液管连接,在连接头外设置支撑顶板,连接头另一侧与连接套管连接,在连接套管外设置外磁体环,所述外磁体环外设置内螺纹套筒,在外磁体环与内螺纹套筒之间设置第一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磁性连接件的设置产生磁性吸引力,减少换液过程中细菌污染可能,进而减少腹膜炎发生率,提高腹膜透析成功率。

Magnetic peritoneal dialysis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腹膜透析连接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磁性腹膜透析连接管。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ESRD)显著增加,而该人群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比例也明显增加,美国2007年80岁以上的老年透析患者达32000余例,比1998年增加了60%以上,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透析移植登记资料中老年患者接受透析的比例高于非老年患者。其中腹膜透析(简称腹透)因为持续缓慢,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与老年ESRD患者的生理状态及社会情况相适应,而具有一定的优势。法国的研究推测腹透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会逐步升高至40%左右,自1978年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推广以来,中国腹膜透析技术发展与CAPD患者管理已跟上国际步伐,在全国得到普及和推广,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大医院先后建立了高质量的腹透中心,腹膜透析作为居家治疗方式,在香港等地区,腹透使用率已经达到79%,已取代血液透析作为ESRD患者的首选替代治疗方式。发生PD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与年龄相关,大部分研究显示老年人较年轻人具有更高的患腹膜炎的风险。老年人群中视力减退,双手震颤导致腹膜透析短管出口与腹透液连接口对接过程中污染是导致腹膜炎的重要问题,现所需一种安全、卫生、稳定可靠的腹膜透析连接管减少换液过程中细菌污染可能从而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磁性腹膜透析连接管,包括第一输液袋和第二输液袋,所述第一输液袋和第二输液袋下分别设置输液口,在输液口内设置输液管,在输液管末端设置主输液管,所述主输液管下设置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内包括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下连接件底端设置腹膜透析短管,所述上连接件内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一侧与主输液管连接,在连接头外设置支撑顶板,连接头另一侧与连接套管连接,在连接套管外设置外磁体环,所述外磁体环外设置内螺纹套筒,在外磁体环与内螺纹套筒之间设置第一凹槽,所述内螺纹套筒固定于支撑顶板一侧上,所述下连接件内设置有辅助连接管,在辅助连接管外设置内磁体环,在内磁体环外设置固定套管,在固定套管外设置外螺纹套筒,所述固定套管与内磁体环之间设置第二凹槽,在外螺纹套筒内壁上设置若干活动卡块,所述固定套管内设置若干限位块。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套管内设置凹槽间,在凹槽间内分别设置有活动卡块与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于凹槽间顶部外壁上,且限位块均匀等距的分布在凹槽间间顶部外壁上,至多设置为9个,所述活动卡块均匀等距的分布在外螺纹套筒内壁上,至多设置为9个。作为优选,所述外磁体环与内磁体环均选取铁氧永磁材料制成,且为烧结铁氧体。作为优选,所述外磁体环为负极,内磁体环为正极,所述辅助连接管顶部呈锥形。作为优选,所述外磁体环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小于第二凹槽宽度,所述第一凹槽宽度大于外螺纹套筒宽度与固定套管宽度之合。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套管与辅助连接管均由合成橡胶制成,长度相同,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内磁体环直径等于连接套管内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磁性连接件的设置产生磁性吸引力,减少换液过程中细菌污染可能,进而减少腹膜炎发生率,提高腹膜透析成功率,减少PD相关性腹膜炎的死亡率,患者可减少换液过程中意外接触,减少病原体污染,更好地避免了腹膜炎的发生,同时配合螺纹套筒的设置提高连接件之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连接管受到外力脱落而漏出透析液。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连接装置的分离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下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上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输液袋;2、第二输液袋;3、输液口;4、输液管;5、主输液管;6、连接装置;7、上连接件;8、下连接件;9、腹膜透析短管;10、连接头;11、支撑顶板;12、连接套管;13、外磁体环;14、第一凹槽;15、内螺纹套筒;16、辅助连接管;17、内磁体环;18、第二凹槽;19、固定套管;20、外螺纹套筒;21、活动卡块;22、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5所示的磁性腹膜透析连接管,包括第一输液袋1和第二输液袋2,所述第一输液袋1和第二输液袋2下分别设置输液口3,在输液口3内设置输液管4,在输液管4末端设置主输液管5,所述主输液管5下设置连接装置6,连接装置6内包括上连接件7与下连接件8,下连接件8底端设置腹膜透析短管9,所述上连接件7内设置有连接头10,连接头10一侧与主输液管5连接,在连接头10外设置支撑顶板11,连接头10另一侧与连接套管12连接,在连接套管12外设置外磁体环13,所述外磁体环13外设置内螺纹套筒15,在外磁体环13与内螺纹套筒15之间设置第一凹槽14,所述内螺纹套筒15固定于支撑顶板11一侧上,所述下连接件8内设置有辅助连接管16,在辅助连接管16外设置内磁体环17,在内磁体环17外设置固定套管19,在固定套管19外设置外螺纹套筒20,所述固定套管19与内磁体环17之间设置第二凹槽18,在外螺纹套筒20内壁上设置若干活动卡块21,所述固定套管19内设置若干限位块22。所述固定套管19内设置凹槽间,外螺纹套筒20在固定套管19外上下移动,所述活动卡块21在凹槽间内上下旋转移动,在凹槽间内分别设置有活动卡块21与限位块22,所述限位块22固定于凹槽间顶部外壁上,且限位块22均匀等距的分布在凹槽间间顶部外壁上,至多设置为9个,所述活动卡块21均匀等距的分布在外螺纹套筒20内壁上,至多设置为9个。所述外磁体环13与内磁体环17均选取铁氧永磁材料制成,且为烧结铁氧体。所述外磁体环13为负极,内磁体环17为正极,所述辅助连接管16顶部呈锥形。所述外磁体环13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小于第二凹槽18宽度,所述第一凹槽14宽度大于外螺纹套筒20宽度与固定套管19宽度之合。所述连接套管12与辅助连接管16均由合成橡胶制成,长度相同,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内磁体环17直径等于连接套管12内径。所述外螺纹套筒20设置在内螺纹套筒15内配合组装。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首先使用者分别捏住连接头10与固定套管19使上连接件7与下连接件8接触,通过负极外磁体环13与正极内磁体环17对吸的结构设计,可提供自动吸附辅助连接,从而使辅助连接管16自动进入连接套管12内,此时第一凹槽14内为固定套管19与外螺纹套筒20,第二凹槽18内为外磁体环13与连接套管12,再通过外螺纹套筒20在固定套管19外向上移动,旋转组装至内螺纹套筒15内,从而使活动卡块21随着外螺纹套筒20向上旋转移动抵住限位块22达到连接装置6固定密封的效果,如此便完成了连接口对接,且在其过程中减少细菌污染可能,进而减少腹膜炎发生率,提高腹膜透析成功率,减少PD相关性腹膜炎的死亡率。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磁性腹膜透析连接管,包括第一输液袋(1)和第二输液袋(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液袋(1)和第二输液袋(2)下分别设置输液口(3),在输液口(3)内设置输液管(4),在输液管(4)末端设置主输液管(5),所述主输液管(5)下设置连接装置(6),连接装置(6)内包括上连接件(7)与下连接件(8),下连接件(8)底端设置腹膜透析短管(9),所述上连接件(7)内设置有连接头(10),连接头(10)一侧与主输液管(5)连接,在连接头(10)外设置支撑顶板(11),连接头(10)另一侧与连接套管(12)连接,在连接套管(12)外设置外磁体环(13),所述外磁体环(13)外设置内螺纹套筒(15),在外磁体环(13)与内螺纹套筒(15)之间设置第一凹槽(14),所述内螺纹套筒(15)固定于支撑顶板(11)一侧上,所述下连接件(8)内设置有辅助连接管(16),在辅助连接管(16)外设置内磁体环(17),在内磁体环(17)外设置固定套管(19),在固定套管(19)外设置外螺纹套筒(20),所述固定套管(19)与内磁体环(17)之间设置第二凹槽(18),在外螺纹套筒(20)内壁上设置若干活动卡块(21),所述固定套管(19)内设置若干限位块(22)。...

【技术特征摘要】
1.磁性腹膜透析连接管,包括第一输液袋(1)和第二输液袋(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液袋(1)和第二输液袋(2)下分别设置输液口(3),在输液口(3)内设置输液管(4),在输液管(4)末端设置主输液管(5),所述主输液管(5)下设置连接装置(6),连接装置(6)内包括上连接件(7)与下连接件(8),下连接件(8)底端设置腹膜透析短管(9),所述上连接件(7)内设置有连接头(10),连接头(10)一侧与主输液管(5)连接,在连接头(10)外设置支撑顶板(11),连接头(10)另一侧与连接套管(12)连接,在连接套管(12)外设置外磁体环(13),所述外磁体环(13)外设置内螺纹套筒(15),在外磁体环(13)与内螺纹套筒(15)之间设置第一凹槽(14),所述内螺纹套筒(15)固定于支撑顶板(11)一侧上,所述下连接件(8)内设置有辅助连接管(16),在辅助连接管(16)外设置内磁体环(17),在内磁体环(17)外设置固定套管(19),在固定套管(19)外设置外螺纹套筒(20),所述固定套管(19)与内磁体环(17)之间设置第二凹槽(18),在外螺纹套筒(20)内壁上设置若干活动卡块(21),所述固定套管(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宇包蓓艳樊恒沈芳媛聂振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