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345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包括:煲体,设有内腔;上盖组件,与煲体连接,以用于关闭或开启内腔;加热组件,设置在煲体的底部,以用于加热内腔中的食物;第一内胆组件,置于内腔中,并与煲体可拆卸连接;第一内胆组件将内腔分隔成多个加热空间;以及第二内胆组件,置于内腔中,并与煲体可拆卸连接;第二内胆组件将内腔保留为单一的加热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烹饪器具,通过设置不同的第一内胆组件和第二内胆组件,可以分别满足少数人和多数人的饭量需求,扩大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场景和适用范围。同时,用户无需再购买多余的烹饪器具,也节省了生活成本。

Multifunctional cooking utens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目前,主流的电饭煲的容量在3升至5升。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单身人口比例的增多,家庭用餐的所需煮的饭量在减小。并且,容积在1升至2升的电饭煲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家庭单独使用小容积电饭煲(1升至2升),只能够满足一至两人的饭量,如果人数较多,例如来客人时,小容积的电饭煲将无法满足饭量需求。而如果家庭单独使用大容积电饭煲(3升至5升),在烹饪一至两人的饭量时,米饭只能勉强盖住内胆底部,这样煮出来的饭无论是品相还是味道都不太好。从而,无论家庭单独使用大容积电饭煲还是小容积电饭煲都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同时使用两种电饭煲不仅占据空间,还扩大来生活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为了实现以上的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包括:煲体,设有内腔;上盖组件,与所述煲体连接,以用于关闭或开启所述内腔;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煲体的底部,以用于加热所述内腔中的食物;第一内胆组件,置于所述内腔中,并与所述煲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内胆组件将所述内腔分隔成多个加热空间;以及第二内胆组件,置于所述内腔中,并与所述煲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内胆组件将所述内腔保留为单一的加热空间。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胆组件包括支架体和第一内胆本体;所述支架体可拆卸地搭接在所述煲体上,并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支架体的底部设有容纳口和加热平台,所述加热平台围绕所述容纳口设置;所述容纳口用于安置所述第一内胆本体;所述第一内胆本体插入在所述容纳口中。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口的内壁设有凸起的卡体;所述卡体与所述第一内胆本体的外壁相抵,以卡紧所述第一内胆本体。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口与所述第一内胆本体之间设有卡紧环,以将所述第一内胆本体卡紧在所述容纳口之中。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密封所述第一内胆本体。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座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座与所述上盖组件插接;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的所述下部的外周,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座与所述第一内胆本体之间的缝隙。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胆组件包括第二内胆本体,所述第二内胆本体可拆卸地搭接在所述煲体上,并置于所述内腔中。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的底部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内胆本体。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煲体上开设有向下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设有相向延伸的搭接台面;所述支架体和所述第二内胆本体的外壁设有背离其中心延伸的耳部;所述耳部可拆卸地搭接在所述搭接台面上;所述凹槽的底面和所述搭接台面之间留有安置空间,所述安置空间可供用户放置或提起所述耳部。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上设有蒸汽阀;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盘,所述第二内胆本体覆盖所述发热盘三分之二的面积,所述加热平台覆盖所述发热盘的三分之一的面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些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多功能烹饪器具,通过设置不同的第一内胆组件和第二内胆组件,可以将烹饪器具的内腔作为整体的加热空间,也可以将烹饪器具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加热空间,从而,可以分别满足少数人和多数人的饭量需求,扩大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场景和适用范围。同时,用户无需再购买多余的烹饪器具,也节省了生活成本。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见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附图说明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在一种实施例中,在装配第一内胆组件时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在一种实施例中,在装配第二内胆组件时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开启状态下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为本技术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关闭状态下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技术的多功能烹饪器具进行说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当然,还可以是压力锅、电炖锅和豆浆机等等。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包括煲体1、上盖组件2、加热组件3、第一内胆组件4和第二内胆组件5。其中,煲体1设有内腔101,并且,上盖组件2与煲体1连接,从而,上盖组件2可以关闭或开启内腔101。其中,可以采用上盖组件2与煲体1铰接的方式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上盖组件2与煲体1非铰接的方式连接,例如,上盖组件2与煲体1扣合等。同时,加热组件3设置在煲体1的底部,从而,加热组件3可以加热内腔101中的食物(具体加热过程将在下文进行描述)。进一步地,第一内胆组件4和第二内胆组件5可以置于内腔101中,第一内胆组件4和第二内胆组件5可以与煲体1可拆卸连接。这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内胆组件4或者第二内胆组件5来加热和蒸煮食物。一方面,第一内胆组件4可以将内腔101分隔成多个加热空间。这样,内腔101被分隔之后,每个加热空间的容积相对于内腔101的整体容积较小。从而,用户可以根据较少的用餐人数而选择利用分隔出的加热空间进行加热和蒸煮食物。另一方面,第二内胆组件5可以将内腔101保留为单一的加热空间。这样,内腔101未被分隔,被保留为完整的加热空间,此时,单一的加热空间的容积与内腔101的容积基本相同。从而,用户可以根据较多的用餐人数而选择利用整个的加热空间进行加热和蒸煮食物。例如,当用餐人数较少,只有一至两个人时,可以选择第一内胆组件4,利用分隔之后容积较小的加热空间进行加热和蒸煮食物;当用餐人数较多,有三至五个人时,可以选择第二内胆组件5,利用整个的与内腔容积基本相同的加热空间进行加热和蒸煮食物。本技术的多功能烹饪器具,通过设置不同的第一内胆组件和第二内胆组件,可以将烹饪器具的内腔作为整体的单一的加热空间,也可以将烹饪器具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加热空间。从而,本技术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可以分别满足少数人和多数人的饭量需求,扩大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场景和适用范围。同时,用户无需再购买多余的烹饪器具,也节省了生活成本。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内胆组件4包括支架体401和第一内胆本体402。其中,支架体401可拆卸地搭接在煲体1上,并且支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设有内腔;上盖组件,与所述煲体连接,以用于关闭或开启所述内腔;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煲体的底部,以用于加热所述内腔中的食物;第一内胆组件,置于所述内腔中,并与所述煲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内胆组件将所述内腔分隔成多个加热空间;以及第二内胆组件,置于所述内腔中,并与所述煲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内胆组件将所述内腔保留为单一的加热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设有内腔;上盖组件,与所述煲体连接,以用于关闭或开启所述内腔;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煲体的底部,以用于加热所述内腔中的食物;第一内胆组件,置于所述内腔中,并与所述煲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内胆组件将所述内腔分隔成多个加热空间;以及第二内胆组件,置于所述内腔中,并与所述煲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内胆组件将所述内腔保留为单一的加热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胆组件包括支架体和第一内胆本体;所述支架体可拆卸地搭接在所述煲体上,并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支架体的底部设有容纳口和加热平台,所述加热平台围绕所述容纳口设置;所述容纳口用于安置所述第一内胆本体;所述第一内胆本体插入在所述容纳口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口的内壁设有凸起的卡体;所述卡体与所述第一内胆本体的外壁相抵,以卡紧所述第一内胆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口与所述第一内胆本体之间设有卡紧环,以将所述第一内胆本体卡紧在所述容纳口之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密封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亮邢凤雷许智波吴慧民林秀宝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