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杠杆结构的板栗开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15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杠杆结构的板栗开口器,包括底座、壳体、顶盖、主轴、刀片;在所述主轴的上端设置有杠杆装置,所述杠杆装置包括:第一连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接于所述顶盖上;第二连杆,包括首端和尾端,所述首端与所述第二端枢接;所述主轴的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且从所述中部至所述尾端的部分形成为动力臂,从所述中部至所述首端的部分形成为阻力臂,所述动力臂的长度大于所述阻力臂的长度,通过向所述第二连杆的尾端施加向下的力,带动所述主轴向下移动使所述刀片将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板栗破开。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杠杆原理减轻使用者劳动强度的同时,运用乘法策略较好地实现了效率的提升。

A Chestnut Opener Based on Lev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杠杆结构的板栗开口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杠杆结构的板栗开口器,属于板栗开口器

技术介绍
板栗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一种坚果,在食用过程中首先需要开壳处理,但板栗外壳厚,剥起来很费力。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剪切法剪开板栗外壳,非常不方便。申请号为201810642043.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开栗子器,包括壳体、上盖、底座、主轴、限位片和刀片,板栗通过置入口放入到底座上,通过按压带动主轴下移使刀片将板栗破开,申请人在使用中发现,该开栗子器在破栗时需要施加很大的力,不便于使用。另外,该开板栗器一次只能给一个板栗开口,操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杠杆结构的板栗开口器,以解决现有开栗子器在破栗时需要施加很大的力时存在的不方便操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杠杆结构的板栗开口器,包括:底座;壳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待开的板栗放入底座上的置入口;顶盖,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顶盖上具有开孔;主轴,可竖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主轴的下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轴的上端延伸出所述顶盖的所述开孔外;刀片,设置于所述主轴的下端,所述刀片跟随所述主轴竖向移动;在所述主轴的上端设置有杠杆装置,所述杠杆装置包括:第一连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接于所述顶盖上;第二连杆,包括首端和尾端,所述首端与所述第二端枢接;所述主轴的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且从所述中部至所述尾端的部分形成为动力臂,从所述中部至所述首端的部分形成为阻力臂,所述动力臂的长度大于所述阻力臂的长度,通过向所述第二连杆的尾端施加向下的力,带动所述主轴向下移动使所述刀片将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板栗破开。进一步的,所述板栗开口器还包括:中间盘件,设置于所述主轴的下端;若干破栗杆,间隔设置于所述中间盘件的底部;所述刀片设置于所述破栗杆的底端,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各所述破栗杆对应的适于放置板栗的容纳口。进一步的,所述板栗开口器还包括:限位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部,并位于所述中间盘件的下方,所述限位片上设置有供所述破栗杆向下延伸的孔;弹簧,套接在所述中间盘件与所述限位片之间的部分所述破栗杆上;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带动所述破栗杆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刀片远离所述容纳口。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臂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阻力臂上。进一步的,所述阻力臂上设置有螺孔,对应的所述动力臂上设置有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挂环,所述阻力臂拆卸后可放置于所述挂环上。进一步的,所述刀片为十字形锯齿刀片。进一步的,所述刀片为弧形刀片,该弧形的弧度与板栗的外壳弧度相近。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间设置有防脱装置,所述防脱装置包括弹性卡爪和匹配的卡槽,所述弹性卡爪设置于所述顶盖上,对应的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或者所述弹性卡爪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对应的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弹性卡爪卡接在所述卡槽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板栗开口剥壳设备相比,本专利技术利用杠杆原理减轻使用者劳动强度的同时,运用乘法策略较好地实现了效率的提升。另外,本专利技术可一次破开多个板栗,提高了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壳体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阻力臂,2动力臂,3第一连杆,4顶盖,5主轴,6壳体,7置入口,8刀片,9铁片,10底座,41弹性卡爪,51中间盘件,52弹簧,53破栗杆,61卡槽,62挂环,63限位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请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杠杆结构的板栗开口器,包括底座10、壳体6、顶盖4、主轴5、杠杆装置、中间盘件51、若干破栗杆53、刀片8、限位片63和弹簧52。底座10,主要用于支撑板栗开口器的各个零部件,在底座10上设置有若干个适于放置板栗的容纳口,可将板栗放置在该容纳口中实现相对固定,以提高板栗的开口效率及质量。底座10通过铁片9焊接在外壳的下端。铁片9上对应设置有与容纳口对应的孔。壳体6,设置于底座10上,壳体6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待开的板栗放入底座10上的置入口7。具体地,壳体6底部可固定或者可拆卸连接在底座10上,例如可将壳体6底部焊接在底座10上,也可通过螺纹连接在底座10上,优选壳体6可拆卸连接在底座10上,这样可将底座10拆卸下来清洗容纳口。置入口7可根据底座10上容纳口的数量及位置来配置,以方便将板栗放入容纳口和从容纳口中取出为宜。顶盖4,设置于壳体6上,顶盖4上具有开孔。顶盖4可插接在壳体6上,或者通过螺纹连接在壳体6上。主轴5,可竖向活动设置于壳体6上,主轴5的下端位于壳体6内,主轴5的上端延伸出顶盖4的所述开孔外。主轴5主要用于传递力,具体为将其上方杠杆装置产生的力传递给刀片8,以便将板栗破开。杠杆装置,设置在主轴5的上端,其包括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其中,第一连杆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枢接于顶盖4上,其可相对顶盖4转动。第二连杆,包括首端和尾端,首端与第二端枢接,即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3可相对转动。主轴5的上端枢接于第二连杆的中部,且从该中部至第二连杆尾端的部分形成为动力臂2,从该中部至第二连杆首端的部分形成为阻力臂1,动力臂2的长度大于阻力臂1的长度,如此构成杠杆装置,可通过向第二连杆的尾端施加向下的力,带动主轴5向下移动使刀片8将置于底座10上的板栗破开。进一步的,动力臂2可拆卸设置于阻力臂1上。具体地,在阻力臂1上设置有螺孔,对应的在动力臂2上设置有螺纹,动力臂2通过该螺纹及螺孔固定在阻力臂1上。在壳体6上设置有挂环62,阻力臂1拆卸后可放置于所述挂环62上。具体的,将动力臂2制作成螺纹端较小,而尾端较大的形状,此时在将动力臂2拆下后,可将其螺纹端插入挂环62中,以减小板栗开口器的占用空间。中间盘件51,设置于主轴5的下端。中间盘件51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主轴5与若干破栗杆53,以将主轴5的力传递给若干破栗杆53。具体地,中间盘件51为一圆形盘,其可在壳体6内跟随主轴5活动。若干破栗杆53,间隔设置于中间盘件51的底部。破栗杆53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中间盘件51及刀片8,以将中间盘件51的力传递给刀片8,实现一次动作即对多个板栗进行开口的目的。破栗杆5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例如4根。刀片8,设置于主轴5的下方,刀片8跟随主轴5竖向移动。具体地,刀片8设置于各破栗杆53的底端,例如,在破栗杆53设置插刀槽,将刀片8安装在插刀槽内。优选地,刀片8为十字形锯齿刀片8,优选为弧形刀片8,该弧形的弧度与板栗的外壳弧度相近,例如其弧度与板栗外壳弧度的抽样平均数据相近。限位片63,设置于壳体6的下部,并位于中间盘件51的下方,限位片63上设置有供破栗杆53向下延伸的孔。限位片63是固定的,其并不会移动。限位片63的作用是限制中间盘件51向下移动,同时作为弹簧52的支撑件。弹簧52,套接在中间盘件51与限位片63之间的部分破栗杆53上。在破栗杆53向下移动时,弹簧52逐渐压缩,在自然状态下,即破栗杆53不再受力时,弹簧52带动破栗杆53向上移动,以使刀片8远离容纳口。优选的,弹簧52带动破栗杆53上移使刀片8隐藏在壳体6内部,可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优选的,在顶盖4与壳体6间设置有防脱装置,该防脱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杠杆结构的板栗开口器,包括:底座(10);壳体(6),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壳体(6)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待开的板栗放入底座(10)上的置入口(7);顶盖(4),设置于所述壳体(6)上,所述顶盖(4)上具有开孔;主轴(5),可竖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6)上,所述主轴(5)的下端位于所述壳体(6)内,所述主轴(5)的上端延伸出所述顶盖(4)的所述开孔外;刀片(8),设置于所述主轴(5)的下端,所述刀片(8)跟随所述主轴(5)竖向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轴(5)的上端设置有杠杆装置,所述杠杆装置包括:第一连杆(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接于所述顶盖(4)上;第二连杆,包括首端和尾端,所述首端与所述第二端枢接;所述主轴(5)的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且从所述中部至所述尾端的部分形成为动力臂(2),从所述中部至所述首端的部分形成为阻力臂(1),所述动力臂(2)的长度大于所述阻力臂(1)的长度,通过向所述第二连杆的尾端施加向下的力,带动所述主轴(5)向下移动使所述刀片(8)将置于所述底座(10)上的板栗破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杠杆结构的板栗开口器,包括:底座(10);壳体(6),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壳体(6)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待开的板栗放入底座(10)上的置入口(7);顶盖(4),设置于所述壳体(6)上,所述顶盖(4)上具有开孔;主轴(5),可竖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6)上,所述主轴(5)的下端位于所述壳体(6)内,所述主轴(5)的上端延伸出所述顶盖(4)的所述开孔外;刀片(8),设置于所述主轴(5)的下端,所述刀片(8)跟随所述主轴(5)竖向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轴(5)的上端设置有杠杆装置,所述杠杆装置包括:第一连杆(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接于所述顶盖(4)上;第二连杆,包括首端和尾端,所述首端与所述第二端枢接;所述主轴(5)的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且从所述中部至所述尾端的部分形成为动力臂(2),从所述中部至所述首端的部分形成为阻力臂(1),所述动力臂(2)的长度大于所述阻力臂(1)的长度,通过向所述第二连杆的尾端施加向下的力,带动所述主轴(5)向下移动使所述刀片(8)将置于所述底座(10)上的板栗破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杠杆结构的板栗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栗开口器还包括:中间盘件(51),设置于所述主轴(5)的下端;若干破栗杆(53),间隔设置于所述中间盘件(51)的底部;所述刀片(8)设置于所述破栗杆(53)的底端,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与各所述破栗杆(53)对应的适于放置板栗的容纳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杠杆结构的板栗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栗开口器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张新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