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63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包括一个立体结构的碎壳箱和一个用于压破核桃壳的压杆,碎壳箱内分为用于盛放核桃壳的第一储物区和用于盛放待碎壳的完整核桃的第二储物区,两个储物区之间通过第一分隔板隔开;第一储物区内靠近碎壳箱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一支撑件,该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顶面设有第一凹槽;压杆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且与两个第一支撑件枢轴连接;压杆固定端设置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为弧形且与第一凹槽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安全可靠,装置上自带核桃壳盛放区,剥掉的核桃壳不会随处乱掉,便于清理,实用性强,成本低,体积小,适于家庭或公共场所室内使用。

A device for crushing walnut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
技术介绍
核桃是人们爱吃的一种食品,但是核桃壳坚硬难剥离,最早,人们将核桃放在门缝中采用关门夹挤的办法将核桃壳夹碎,然后再用手将核桃壳剥掉。这种办法不仅容易夹到手,造成手指破损,而且频繁用门夹挤会使门框受损,掉漆掉色甚至劈裂,因为有的核桃壳是非常坚硬的;同时这种办法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用力过大,会将核桃仁夹碎,浪费核桃,吃起来也不够美味;用力过小则需要多次夹挤,费时费力还会造成门框多次受损。目前人们普遍采用一种类似于钳子的夹核桃工具,金属质地,虽然结实,但是核桃放在其中夹挤时很容易打滑,使核桃在人们用力夹挤时很容易从夹子中蹦出,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并且这种工具很不适用于体型较小的核桃,体型较小的核桃夹子夹不住,小孩使用起来更是有难度,并且这种工具也很容易把核桃仁夹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该装置小巧轻便,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安全可靠,可以轻松方便地将坚硬的核桃壳一次性压破,再用手轻松将核桃壳剥去即可。由于核桃壳只是被压到破裂而不是破碎,因此核桃仁不会被压成过小的小颗粒状,得到的是一个完整的核桃仁或者是较大块状的核桃仁,大人、小孩均可使用,装置上自带核桃壳盛放区,剥掉的核桃壳不会随处乱掉,便于清理。本技术利用杠杆原理,装置简单美观,实用性强,成本不高,体积小,适于家庭或公共场所室内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包括一个立体结构的碎壳箱和一个用于压破核桃壳的压杆,该碎壳箱内分为第一储物区和第二储物区,该第一储物区用于盛放破碎的核桃壳,第二储物区用于盛放待碎壳的完整核桃;第一储物区和第二储物区之间通过第一分隔板隔开,该第一分隔板与碎壳箱之间为分体式设计或一体式设计;第一储物区内靠近碎壳箱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一支撑件,该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从其上端开口处到其底部为圆弧过度;压杆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且与两个第一支撑件通过连接轴枢轴连接,压杆可绕连接轴转动,且压杆位于第二支撑件上部;压杆的固定端设置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为一弧形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对应设置,当压杆放下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应,两者中间的空隙形成一个近似的椭圆形;压杆的固定端是指压杆靠近连接轴的一端,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压杆的自由端为杆状或其它形状。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碎壳箱为长方体盒子。前述的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其中,第一凹槽的上端开口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前述的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其中,第一凹槽的深度为1-1.5cm,其上端开口的直径为2-3cm,第二凹槽的深度为1-1.5cm。前述的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其中,压杆的自由端为动物形状或卡通形状。前述的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碎壳箱还包括第三储物区,该第三储物区与第二储物区通过第二分隔板隔开。前述的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储物区、第二储物区和第三储物区为开放式储物区或抽屉式储物区,所述的开放式是指储物区顶面开口,抽屉式是指储物区顶面封闭,侧面开口且安装有抽屉。前述的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碎壳箱的长为10-40cm,宽为10-15cm,高为7-15cm。前述的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其中,该装置为木质或其它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简易的碎核桃壳的装置,可以完全采用木质制作,装置小巧轻便,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可以轻松方便地将坚硬的核桃壳一次性压破,再用手轻松将核桃壳剥去即可,大人、小孩均可使用,为爱吃核桃的人提供一种简单省事省力的核桃剥壳装置,装置上自带核桃壳盛放区,剥掉的核桃壳不会随处乱掉,便于清理。且装置上还带有核桃仁盛放区,使用和清理都非常方便。本技术利用杠杆原理,装置简单美观,实用性强,成本不高,体积小,适于家庭或公共场所室内使用,非常适于大批量生产和投入使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压杆放下时的俯视图;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增加第三储物区的结构示意图。【元件及符号说明】1、碎壳箱2、压杆3、第一储物区4、第二储物区5、第一分隔板6、第一支撑件7、第二支撑件8、第一凹槽9、连接轴10、第二凹槽11、第三储物区12、第二分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包括一个立体结构的碎壳箱1和一个用于压碎核桃壳的压杆2,碎壳箱可以是长方体盒子或者其它形状的立体结构,图1所示为长方体结构,该碎壳箱内分为第一储物区3和第二储物区4,该第一储物区3可以用于盛放破碎的核桃壳,第二储物区4可以用于盛放待碎壳的完整核桃;第一储物区和第二储物区之间通过第一分隔板5隔开,该第一分隔板与碎壳箱1之间可以是分体式设计也可以是一体式设计。第一储物区内靠近碎壳箱的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一支撑件6,两个第一支撑件相同,该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件7,第二支撑件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槽8,该第一凹槽的上端开口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最好是圆形或椭圆形,第一凹槽从其上端开口处到其底部为圆弧过度,类似于空心半球形或空心半个椭球形。第一凹槽的深度可以是1-1.5cm,其上端开口的直径最好为2-3cm。压杆2也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且与两个第一支撑件通过连接轴9枢轴连接,压杆可绕连接轴9转动,且压杆位于第二支撑件上部。压杆的固定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的深度为1-1.5cm,所述的压杆的固定端是指压杆靠近连接轴的一端,其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第二凹槽10为一弧形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对应设置,当压杆放下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应,两者中间的空隙形成一个近似的椭圆形。压杆的自由端可以是杆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比如动物形状或卡通形状等。进一步,本技术的碎壳箱还可以包含第三储物区11,该第三储物区与第二储物区通过第二分隔板12隔开,第三储物箱可以用于放置已破碎并剥去外壳的核桃仁,第三储物区可以和第一、第二储物区一样是开放式储物区,也可以将三个储物区都设计成抽屉式,或者,也可以是第一、第二储物区是开放式,第三储物区是抽屉式,如图3所示;或者在开放式的第三储物区上放置干净的储物盒用于盛放剥好的核桃仁。所述的开放式是指储物区顶面开口,抽屉式是指储物区顶面封闭,侧面开口且安装有抽屉。为便于室内使用,本技术的碎壳箱可以做成长为10-40cm,宽为10-15cm,高为7-15cm的长方体盒子,体积小,不占用太大地方,放在桌子上即可,适于家庭或公共场所室内使用。但本技术不限定于上述尺寸,只要和本技术结构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立体结构的碎壳箱(1)和一个用于压破核桃壳的压杆(2),该碎壳箱内分为第一储物区(3)和第二储物区(4),该第一储物区(3)用于盛放破碎的核桃壳,第二储物区(4)用于盛放待碎壳的完整核桃;第一储物区和第二储物区之间通过第一分隔板(5)隔开,该第一分隔板(5)与碎壳箱(1)之间为分体式设计或一体式设计;第一储物区内靠近碎壳箱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一支撑件(6),该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件(7),第二支撑件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从其上端开口处到其底部为圆弧过度;压杆(2)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且与两个第一支撑件通过连接轴(9)枢轴连接,压杆可绕连接轴(9)转动,且压杆位于第二支撑件上部;压杆的固定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0),该第二凹槽(10)为一弧形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对应设置,当压杆放下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应,两者中间的空隙形成一个椭圆形;压杆的固定端是指压杆靠近连接轴(9)的一端,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压杆的自由端为杆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碎核桃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立体结构的碎壳箱(1)和一个用于压破核桃壳的压杆(2),该碎壳箱内分为第一储物区(3)和第二储物区(4),该第一储物区(3)用于盛放破碎的核桃壳,第二储物区(4)用于盛放待碎壳的完整核桃;第一储物区和第二储物区之间通过第一分隔板(5)隔开,该第一分隔板(5)与碎壳箱(1)之间为分体式设计或一体式设计;第一储物区内靠近碎壳箱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一支撑件(6),该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件(7),第二支撑件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从其上端开口处到其底部为圆弧过度;压杆(2)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且与两个第一支撑件通过连接轴(9)枢轴连接,压杆可绕连接轴(9)转动,且压杆位于第二支撑件上部;压杆的固定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0),该第二凹槽(10)为一弧形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对应设置,当压杆放下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应,两者中间的空隙形成一个椭圆形;压杆的固定端是指压杆靠近连接轴(9)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健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笨爸爸文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